114年學測英文取材 多元涵蓋時事與生活情境 鑑別度理想

114年學測英文取材 多元涵蓋時事與生活情境 鑑別度理想

記者孟圓琦/綜合報導


114學年學力測驗自昨(18)日起登場,根據大考中心統計數據指出,今年度報考人數共計12萬1100餘人,全國共編制34個考區、設置 3531 間試場進行應考。今日第一科考科英文的應到人數為12萬696人,實到人數為11萬7876人,缺考率2.34%,較去年的2.24%略高。其中在英聽考試時新增8例突發傷病,包含車禍、水痘、憂鬱、流感等,故開啟額外5間備用試場。




考題取材廣泛 選文符合命題原則且仍保有作答資訊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黃璀娟指出,今年英文科考題題材來源廣泛,從健康相關的選材、歷史文化與時事的記述、科技變革的探究到心理面向的探討,以及與動保議題相關的論述,配合不同題型的評量目標,兼併知識性與趣味性。在題型特色上,則呼應了108 課綱所列相關學習表現並著重長篇閱讀,其中以選擇及非選題組成的混合題組,則用以評量考生的英文讀寫綜合能力。



中正高中吳佳穎老師分享,第二大題的世界咖啡館主題(the World Cafe)與暈動症(motion sickness)部分,第11題及第18題的文法題上,可能會在考生慌亂的情況下造成誘答。成淵高中李宜樺老師則指出,這次的考題中考驗到高階歸納能力,且提及因英文題型多在前一句指出的語句中,會在下一句做補充,可以針對前後敘述作簡單的歸納和預測,考驗考生的邏輯思考和分析能力。



臺北市高中英文科教師群,由左而右為:中正高中 吳佳穎老師、成功高中 陳國泰老師、成淵高中 李宜樺老師、建國高中 劉家慧老師。(圖/記者 孟圓琦攝)


 





未來「刪去法」恐難成為答題技巧




成功高中陳國泰老師分析,文意選填多有和時間脈絡相關的題型,切入點為聖母院的鐘在其發展的過程,貼近生活時事,搭配字對於學生應為相當容易掌握的分數。篇章結構部分提及膠囊旅館如何起源於日本,帶到其優缺點,考生可從上下文脈絡中找到「時間順序」用,到明年預計將會成為五選四,究竟用詞放進句中能否通順、而不再是以刪去法作判別。




 





英文作文成搶分要素 颱風「假」用字有別一般假期




建國高中劉家慧老師表示,翻譯題目上相當友善,句構簡單、小心用字的拼字正確性及詞性,要拿分並不困難,但考生多會在單複數上有缺漏。作文部分主題貼近生活經驗,讓考生多有發揮空間,書寫建議在「颱風假」上留意有別於寒暑假的vacation和typhoon holiday的詞意用法,宜為take a typhoon day off,且可於作文開頭以events are canceled為全文做破題,考生在用字上宜小心斟酌。建議考生在第二段拓展防颱不出門外,在別的縣市可能會受到什麼樣的問題,其中搶高分的重點在於分享觀點的深入與否,建議拓展個人觀點,比如各國的防颱報導、市府的公告、放颱風假的衝擊和農損如何彌補等,尾聲可以如何降低衝擊可能性這樣的層次帶出,有望在作文部分拉高分數、脫穎而出。




 


針對評分原則,將於閱卷評分的標準訂定會議以及試閱會議後確定。在評分標準訂定會議時,會由多位大學教授依據試題的引文(含圖片)與寫作任務,並參照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抽樣考生作答情形,經過詳細討論後擬定初稿;而後在試閱會議時,會再所有閱卷委員針對評分原則獲得共識後,才開始正式閱卷。



 





今年度英文科突出關鍵在於考生觀點廣度




「著重死硬文法可能會較吃虧」,綜合臺北市英文教師群的四位教師觀點,今年的決勝點在於最後的英文作文,非常考驗考生對於時事的關注程度與個人觀點的廣度及深度,其它部分差距較不大。預估今年相較去年的頂標13級及前標的11級,今年度的頂標及前標分數將和去年相仿。




 


近日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資訊指出,在學測考試期間日夜溫差大,大考中心也提醒考生們宜多加留意天氣狀況,適時調整衣物並注意保暖。考生如穿戴連帽衣服,或使用耳塞、口罩、手套、圍巾、非電子式傳統型暖暖包等,須配合監試人員檢查,以進試場後不影響辨識面貌為原則。而考生們最在意開放成績查詢的時間,為114年02月25日至114年08月31日期間,而申請成績複查則為114年02月26日至114年03月04日。



 


1111職涯顧問陳坤平表示,整份試題的難易度及鑑別度算是相對平易近人,針對不同能力群的考生而言,仍具區分之效。除此之外,在考驗眾考生們的文字駕馭能力之際,也考驗其是否有充足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創意,亦延續了素養導向的命題精神,順應了跨域素材、篇章概念以及英語文綜合能力評量的趨勢。




更多學測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





其他文章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 備審資料製作指南: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想提升教授對你的印象,但不確定備審資料該如何準備?😯 別擔心!本篇指南將帶你掌握備審資料的關鍵整理技巧,讓你的內容更加精煉有力!✨📌 重點秘技先看:✅ 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 讓教授快速了解你在高中三年的課外活動與成長📂 梳理多元表現,將繁雜經歷轉化為清晰的總結心得✅ 基本規範📝 字數限制:800 字(包含標題、姓名等)🖼 圖片限制:最多 3 張(可拼圖,但過小可能影響辨識度)📄 頁數建議:2-3 頁內✅ 內容重點✂️ 多不如少,長不如短:內容精煉,避免冗長🎯 教授審查重點:是否能一眼看出你的能力與特色✅ 如何篩選與分類內容❌ 避免傳統分類法(如社團、競賽、幹部)✅ 建議使用「能力點」分類:👉 例:若擅長公關,可舉例於社團、競賽、活動中展現的公關能力📌 聚焦申請科系所需能力,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活動經歷✅ 具體呈現的方法📊 SMART 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 數據化表達(如:活動人數、時間、預算等)🖼 清楚的場景描述(讓讀者產生畫面感)✅ SWOT 分析的適用性⚠️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因為難以直接與其他申請者比較✅ 例外情況:如全國性競賽成就、專業證照(如多益高分)✅ 內容取捨的策略🔹 聚焦重點項目: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細節描寫精準:人事時地物清晰呈現,提升說服力📢 備審資料是申請過程中的關鍵! 一份精心整理的備審資料不僅能突顯你的個人特色,還能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備審資料製作要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6OpU7_JFU🔹 影片摘要:本影片詳細解析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內容篩選技巧與最佳呈現方式,幫助你打造精煉且有說服力的備審資料。此外,提供教授評閱角度的建議,讓你的資料更具競爭力!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大學備審資料的AI應用:如何聰明運用AI,為你的申請加分!✨大學申請季來臨,備審資料的準備是否讓你感到焦慮?別擔心!今天,我們將分享如何在備審資料中恰當使用AI工具,讓你的申請資料更具競爭力。✨重點秘技先看:✅ AI在備審資料中的角色與規範:AI的輔助:AI是輔助工具,人機協作才是關鍵。學術倫理:使用AI必須誠實聲明,詳細列出使用的AI工具及其用途。✅ 如何恰當使用AI工具:聲明位置:建議將AI使用聲明放在備審資料的目錄下方或附錄部分,置於前方更佳。內容真實性:確保AI產出的內容符合自身程度,避免過於深奧,並基於AI產出的內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習成果。✅ AI的適用範圍:資料整理:快速整理繁雜的學習歷程資料。動機發想:激發更多創意的動機與想法。學習歷程反思:深入探討學習歷程,發現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角色扮演:模擬教授提問,提前準備面試。學習計畫:整理與建構清晰的學習計畫。學習歷程比較:利用AI比較不同學習歷程檔案,發現自身能力。✅ 避免過度依賴AI:個人特色:避免使用AI生成模板化的內容,以免缺乏個人特色。拒絕模板:不要購買網路上販售的模板,以免內容過於雷同,缺乏競爭力。✅ 核心觀點:展現真實自我:備審資料的重點在於展現真實的自己。適度輔助:適當運用AI輔助,但切勿完全依賴,以免失去個人特色。聰明運用AI,讓你的備審資料脫穎而出!在準備備審資料的過程中,這些關鍵的AI使用技巧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呈現自己的優勢,提升申請成功率!✨📺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你的未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IN59OiG3s【製作團隊】1111媒體中心整理 段友儒攝影 苗庭偉、余哲賢後製 苗庭偉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