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秘笈

讀什麼科系最有錢途?

讀什麼科系最有錢途?

資訊合作夥伴:超人行銷(圖片來源 / Freepik.com)你是否正在煩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或者正在考慮選擇哪個科系才能有更好的薪資前景?如果是這樣,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本文。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讀什麼科系最有錢途已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做出重要決策之前,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各種不同專業領域所帶來的優勢和劣勢。通過本文,您將掌握到關於就業市場趨勢、行業需求以及相關技能等方面的寶貴信息,從而幫助您做出明智且具有前瞻性的職涯規劃決策。1. 為何選擇有前途的科系是一個聰明的決定?選擇有前途的科系是一個聰明的決定,因為它可以為你帶來更好的未來。當你選擇讀什麼科系最有錢途時,你需要考慮到未來市場需求和趨勢。現今社會中,資訊技術、生命科學、工程學等領域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在這些領域中專業人才缺口巨大,而且薪水也相對較高。如果您想要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和財富積累,那麼選擇這些科系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國企業日益增多。因此掌握語言能力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例如英語、法語、德語等歐洲主流語言以及漢語普及度都非常廣泛,在商界或政府部門都具有很強競爭力。結論:無論您想要追求事業上的成功或者財富積累,選擇有前途的科系是一個聰明並且值得推崇的決定。通過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和趨勢以及自身興趣愛好和特長方面做出合理判斷後作出最佳決策吧!2. 哪些科系能夠帶來最高薪資和就業機會?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選擇一個有前途的科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要追求高薪資和穩定的就業機會,以下幾個科系可能是你不錯的選擇。醫學相關科系: 醫生、護士等職業一直都是受歡迎且具有高收入水平的工作。隨著人口老化和健康意識提升,對於醫療保健服務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在這方面投資自己未來事業發展絕對值得考量。法律相關科系: 律師、法官等職位通常被認為是高收入行業之一。雖然需要長時間學習及培訓才能成為合格律師或法官,但畢業後可以享受到豐厚報酬以及穩定性強的工作安排。金融相關科系: 金融產業一向都是各國重點發展項目之一,而舉凡投資銀行家、財務分析師、風險管理顧問等職位皆屬於該領域內。由於全球化程度加深以及市場變動快速性增加,使得金融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以上僅列出部份可供參考之選項除了上述三種主流行业外,在IT技術、建築設計等其他領域亦存在眾多優秀且具有發展前景的職業選擇。“抉擇什麼樣的專業決定了我們將來走什麼樣的路”3. 賺錢不只是目的,更要考量未來發展性!在選擇大學科系時,賺錢是許多人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薪水,更要考慮未來發展性。首先,選擇有市場需求的科系是很重要的。例如,在現今數位化社會中,資訊科技相關產業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因此,就業市場對於電腦科學、網路工程等相關科系畢業生需求非常旺盛。其次,在選擇科系時也需要注意行業趨勢和未來發展方向。舉例來說,在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受到重視下,能源、環保等相關領域將會持續成長且具有良好前景。最後,在決定就讀哪個大學及何種科系時不妨多做功課、評估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以及聽取身邊人士建議。畢竟我們希望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並且可以為未來發展打造基礎的專業领域。結論: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請不要僅僅關注當前收入水平,並應該綜合考慮行業發展趨勢和個人興趣特長等因素。這樣才能夠確保所選專業對於個人未來發展具備可持續性與廣闊空間。4. 了解市場需求,掌握專業技能才是關鍵。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職場上的發展,也同樣適用於學生們在選擇自己未來的科系時。許多人會問:其實,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因為每個行業都有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和社會發展,市場需求也會不斷改變。然而,在眾多科系中,還是存在一些比較穩定、前景較好的領域。例如:資訊科技、金融、法律等等。但即使如此,在這些領域裡面想要取得成功也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資訊科技:現代社會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相關產業也愈加興盛。如果你喜歡計算機或者網路方面的知識並願意持續學習新技術和語言(例如Java, Python),那麽資訊工程師或者數據分析師可能就是你理想中的職位。金融:投資、保險、財務規劃等都屬於金融範圍內。由於全球化以及互聯網普及率提升所帶來商業活動增加等原因造成了更多相關工作崗位,並且這個领域通常會给员工提供較為優厚待遇。法律: 無可否認地,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需要合格律師来维護公民權利並確保司法制度運轉良好。如果您對於法律事務感到興趣並具備相關素質(如口才表達能力强),那么考慮進入這個领域可能会非常值得!總之,在選擇專業時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判斷,並認真思考哪種學習方式最符合自己長期發展規劃。5. 選擇讀什麼科系?建議你從自身興趣出發。許多學生在面對大學申請時,都會問一個重要的問題:「讀什麼科系最有錢途?」然而,我們認為這並不是選擇科系的唯一考量因素。相反地,我們建議你從自身興趣出發來做決定。首先,如果你沒有真正喜歡所學的科目或職業,在未來可能會感到失落和不快樂。即使某些行業具有高收入和穩定就業前景,但如果你不能享受工作本身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那麼金錢也無法彌補內心空虛。其次,在現今社會中,各種新興行業層出不窮。隨著技術、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等方面的改變,原本看似穩定的職位也可能被取代或淘汰。因此,在追求長期成功之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非常重要。最後,在選擇科系時考量未來收入固然重要;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其他因素如工作壓力、工作時間、晉升空間等等。例如:雖然某些職位可以賺取高額薪水;但若每天必須長時間坐辦公室桌子上處理文件或報告創造利益給公司, 這種壓力對於精神及身體健康影響亦是巨大挑戰。綜合以上三點觀點, 我們強烈建議您在選擇科系時以自己的興趣爲主要考量因素. 當您能夠找到一份既能夠實現人生抱負, 同時又能夠賺得可觀收入且符合您日常生活範圍所用時, 才算是真正意義上成功地完成了畢業後第一步!6. 投資自己未來,選擇正確的科系打造成功人生。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有一份高薪工作,但是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其實並沒有絕對的答案。不同的行業和職位所需求的技能和知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選擇科系時,我們需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天賦以及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首先,要了解當前市場上哪些行業和職位最具發展前景。例如,在數字化時代下,IT產業成為了眾多年輕人追捧的熱門領域之一。如果你對電腦技術感興趣且具備相關基礎知識,那麼學習計算機科學或者信息技術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次,在選擇科系時也要考量自身特長和優勢。如果你喜歡創意設計、插畫或攝影等創意類型工作,那麼可以考慮就讀美術設計或者視覺傳播等相關專業課程。除此之外,在大學期間積累豐富社交網絡也非常重要。參加校園活動、加入社團以及參加招聘會等活動都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廣泛而深厚的人際關係,並增強自己在求職市場上競爭力。無論你決定就讀哪種專業課程,“投資自己未來”始終是最重要的原則。“成功”並非只指物質層面上取得財富收益;它更包含了內心平靜、事業成就以及家庭幸福等多方面元素。因此,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请三思而後行,並保持開放心態去接受新挑戰!常見問答Q:讀什麼科系最有錢途?A: 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許多人都希望能夠選擇一個有前途、高薪水的科系。然而,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對於「有錢」的定義可能不同。但是,如果我們從市場需求和未來趨勢來看待這個問題,那麼以下幾種科系可以說是最具有發展潛力和高薪水的:1. 醫學相關科系:隨著人口老化和健康意識提升,在醫療保健領域工作的需求正在增加。例如:醫生、護士、牙醫等職業。2. 資訊技術相關科系:現代社會已經離不開資訊技術了。在數位時代裡,需要大量程式設計師、資料分析師等職業。3. 工程學相關科系:建築、土木工程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工程都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此外,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存在巨大需求。4. 商學院相關科目:商界永遠充滿了競爭與挑戰。讀取商學院所提供之金融或管理課程可以使你更好地控制企業財務或者成為優秀领導者以上四種科目中任何一種都可以為您打開成功之門,並且擁有廣闊發展空間與較高收入水平。當然,在選擇自己未來就讀哪些課程時不能只考慮到錢這一個因素。重要性還包括個人喜好興趣, 專長及天赋等方面考慮後再做决定才会更明智合理!摘要總結來說,選擇一個有前途的科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您想追求財富和成功,那麼讀什麼科系最有錢途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然而,請注意:只有因為錢而去選擇某個科系並不足夠。您需要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具備天賦和技能的領域,才能在未來取得長期穩定的收入和事業發展。因此,在做出決定之前,請花時間思考自己對哪些學科感興趣以及自己所具備的天賦和技能。通過深入了解各種職業道路、行業需求以及市場趨勢等方面信息,您可以更好地理解每個領域所帶來的挑戰和機會。最後提醒大家:無論你是否已經確定了未來要走哪條路,在學習中保持開放心態並不斷探索新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隨時準備接受新挑戰、學習新技能,並把握每一次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學習歷程不要跟科系連結,二月不要做NOPQ

學習歷程不要跟科系連結,二月不要做NOPQ

資訊合作夥伴:47雲端輔導室(圖片來源 / Freepik.com)考完一個禮拜,應該休息夠了吧!是該回歸到正常的學生步調了。我在「黃金升學步調」這支影片中,建議你要好好把握二月份這段空白時間,把你的學習歷程建置完畢,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進去呢?上個禮拜我已經跟我的「金牌寫作課」成員開始起跑了,如果你還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快開始準備學習歷程,那我今天就用這支影片告訴你。多數人都會用高三學習歷程高三的學習歷程與高一高二上傳的資料,有兩個決定性的差異:1. 大部分人會用高三資料進行個人申請。2. 上傳截止在三月底。為什麼大家都要用高三資料?難道以前都沒做?其實不是的,在108課綱推行了五年,我相信大多數學校或多或少都會提醒學生學習歷程的重要,從高一就開始積極準備的大有人在。只是還是會以高三為主的原因,是因為「人性」。現行的機制是,同學要自行從過往上傳的資料庫中,勾選適合資料給大學校系審查,每所校系最多只可以勾選三件課程學習成果、10件多元表現。同學從高一到高三,最多可以上傳48件檔案,我想不管是誰,一定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資料拿給教授。而大多數同學通常高三會寫得比較好,就算你高一時已經是全年級最優秀,你還是高機率會勾選高三的檔案。因為你會進步,比起高一高二的懵懂無知,高三的你一定會寫得更好。有同學可能會問:「如果都勾選高三的,教授會不會覺得我們高中都不認真?」其實不會,首先,你的認真,不是只用學習歷程製作數量來判斷,還包括你的高中在校成績、學測考試,有太多面向可以判斷你的學習狀態。而學習歷程只是其中一個小項目。之前有聽學生提到,面試時教授有問說,為什麼都是高三的資料?高一高二都沒做嗎?那位同學則回應,因為高一高二比較零散,為了讓教授比較容易閱讀,他把資料整合完畢後再重新上傳一次。教授聽了也是點點頭表示理解。要知道,教授要在很短時間閱讀大量的資料,如果你提供的都是散裝的社團、比賽、獎狀,其實很容易讓教授感到煩躁。而高三下還有最後一次上傳學習歷程的機會,比較認真的孩子就會開始重新彙整過往的資料,只是這個時間上比較緊迫。以往都是寒暑假上傳,高三下卻得提前到三月底。這時候課也沒上完、活動也沒辦完,同學比較可以施得上力的,大概就是把過往資料重新整理一番。可是三月大家都在忙落點分析選志願,但三月底就要上傳學習歷程,節奏是非常緊迫的。很多同學要拿資料給我修改,都是在上傳截止前一天,那根本沒有任何修改空間了。因此,我才會建議我的金牌學員,提早到二月開始作業,用我專業的建議提升學員們學習歷程的品質。另外,要特別提醒,「課程學習成果」是無法重彙整的,你有什麼資料就給什麼就好了。你也不用擔心寫不好,反正大家都一樣不好。學習歷程跟書審資料的差別書審資料,又名備審資料,是NOPQ+勾選給科系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NOPQ就是申請動機、讀書計畫那些,之後我會再做影片說明。這裡我只要提醒你一點,就是二月份不要做NOPQ,二月份不要做NOPQ,二月份不要做NOPQ,很重要說三次。為什麼?NOPQ是一階段放榜後才要提供的資料,必須與科系高度關聯。但你可能會遇到學測考得不如預期、落點分析填錯志願等意外,這時候就先別急著做NOPQ。之前我有學生太認真,二月份就把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NOPQ全部做完,結果學測成績不理想,整個打掉重練。現在二月份,你要處理的叫做學習歷程,也就是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同學可能會想?可是我還不確定我要念什麼科系怎麼辦?別擔心,我告訴你一個秘訣,那就是「不要跟科系連結」。寫學習歷程時,不要刻意在內容中寫你對理工科系充滿熱情,還是參加牙醫營隊時,以牙醫為終身職志。想想看,如果會計系教授看到你的以牙醫為終身職志,會不會很尷尬?不跟科系連結要寫什麼?我建議你呈現「個人能力」。高中時期生涯轉換的熱點,就是學測放榜那天,當你自然沒考好,你會莫名對社會組科系感興趣。沒辦法,誰叫我們都還是習慣用成績選學校,而且現在大學選課越來越自由,先擠進有資源的學校似乎成為大家優先的考量。也因為未來科系選擇上,搭配著學測放榜這個不確定因素,提造建置的學習歷程就需要有所彈性。而最好的彈性就是呈現「個人能力」。當你可以在一份報告或活動中,展現你的團隊合作、資料處理、數據分析、閱讀理解巴拉巴拉等等各種不同能力,拿去申請任何科系都很萬用。我在過去這個禮拜四的「學習歷程系列講堂」直播中,有教大家如何在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中,完整的重製步驟,以及如何將個人能力變成個人標籤的方法。接下來這週,我會從學習歷程的評分介面,推估審查委員的評分心態,並且告訴你如何應用在學習歷程之中。這些講座內容都是不重播。或者,你也可以下載我的新書「別被平凡的學習歷程,耽誤你非凡的人生。」我會給你高達兩萬字的免費試閱,相信對於你在撰寫學習歷程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唷!總結1. 把握二月份,建置學習歷程。2. 高三學習歷程,是勾選給大學的主力資料。3. 二月份不要做NOPQ,專注做學習歷程。4. 學習歷程不要跟科系連結,展現個人能力。

【高三學生於學測成績公佈前可以做的事】

【高三學生於學測成績公佈前可以做的事】

資訊合作夥伴:唐俊華(圖片來源 / Freepik.com)學測已經結束,高三學生可以運用年假好好休息,養精蓄銳後迎接下一個挑戰。年假之後,即使尚未收到學測成績,高三學生可以盤點既有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這篇文章說明盤點目的、盤點原則、盤點範例,供高中師長與高三學生參考。一、盤點目的1.了解自己已累積哪些「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大學、這些成果表現可以展現哪些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2.了解這些成果報告是否需要延伸或修正;如果有延伸或修正的可能,把握寒假與高三下補強。3.了解自己既有成果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把握寒假與高三下運用高三課程學習成果或多元表現補強。【補充說明】1.大學申請入學並未限制申請者提交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必須在高中哪個年級上傳。如果學生不滿意高一的成果,不需將高一成果提交給學系審查。如果學生認為高二與高三的成果更完整、在申請時更突顯自己優勢,只需提交高二與高三的成果給學系審查。2.補強目的不是要衝成果件數或頁數,而是提升整體品質並強化與學系的關連。在一般大學申請入學管道,雖然針對每個學系可以上傳最多3件課程學習成果、10件多元表現,但是請各位讀者想想:如果有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申請,而且每件成果頁數很多,在有限的審查時間內,大學審查教師有時間針對每件成果詳細地從頭看到最後一頁嗎?二、盤點原則1.先思考自己想要讀什麼領域的學系?如果沒有明確的領域,可以思考自己不排斥哪些領域。2.承第1項,建議善用以下網路資源觀看大學教授或學長姐的分享影片,大致了解這個(或這些)領域在學些什麼、重視哪些基礎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1)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2) 在Youtube搜尋Yory優歷。此外,各大學從一月起陸續公佈當年度「審查資料準備指引」(114年可參考https://www.cac.edu.tw/apply114/guide.php ),如果學生有明確的申請學系,可以在盤點前先了解申請學系的審查資料準備重點。3.就目前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而言,有哪些內容呈現的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與想讀或不排斥的領域有關?為什麼?在說服大學教師前,先說服自己;但是也不用太吹毛求疵或自以為很遜。(稍後有範例說明。)4.列出有關的成果並進行排序,相關程度最高且表現優良的成果排第一順位,接著依據有關程度排第二、第三……順位。這只是暫時的順位,高三下可能有其他成果產出,屆時再加入新成果重新思考順位。5.承第4項,排順位的原因是:高三下學期寫「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時,可能要有些巧思,思考鋪陳的順序。尤其是「學習歷程自述」第一頁可能放學生的簡歷表,大學審查教師通常是由上往下閱讀,因此先呈現與申請領域最有關或表現最佳的內容,讓審查者一開始就認知到這位申請者有不錯的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因為本文重點是盤點既有成果,這裡就不多說明「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的撰寫原則。6.盤點過程可能發現有些課程學習成果或多元表現與想讀的領域沒有直接或間接關係,也可以考慮作為審查資料以突顯個人特質。例如:參與桌球社就只是單純喜歡打桌球,藉此呈現個人興趣;社團經歷之一是與同學合作舉辦成果發表會,藉此說明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如何克服。【補充說明】1.以上提到的「順位」不是申請入學審查系統的呈現順序;審查系統對於各個資料項目已有既定的呈現順序。就我所知,許多大學教授審查時重視「學習歷程自述」,因此在「學習歷程自述」第一頁以個人簡歷表優先呈現與申請學系領域最相關或表現最佳的經歷,仍有其功能。2.學習歷程自述簡歷表範例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E3jKpD7Eneg9hZDqYUq2jZ99wCHGLYch/view?usp=sharing三、盤點範例呈現範例之前先提醒三件事:(1) 範例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文作者任職學校國立中山大學各行政單位與學系的立場;(2) 各範例對應不同領域,即使這個領域不是學生自己想要讀的領域,也可以參考範例提到的概念進行盤點;(3) 範例中可能提到多元選修課或社團,若高中教師想引用這些範例向學生解說,可自行代入該校的多元選修課或社團,以期更貼近各校學生的需求。(範例1)我想要讀財經商管領域學系,目前有兩份「課程學習成果」、兩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財經商管領域學系:(1)高二多元選修「數學於財務金融的應用」學習成果(2)高二課程「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關於○○商圈的期末報告(3)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4)高一、高二參加籃球社說明:此例第(1)、(2)項與財經商管直接有關;第(3)項呈現外語能力,由於財經商管領域重視外語能力,可視為直接有關。以相關程度來看,第(1)、(2)項最有關,所以順位在前;然而,若這位學生的英語檢定成績特別高分並且想突顯外語能力,可將順位提前。也就是說,原則上相關程度最高並表現優良的成果排第一順位,但是仍有彈性調整空間。至於第(4)項看似與財經商管無關,仍可思考籃球社的經歷如何突顯個人特質,例如:樂於挑戰自我、重視團隊合作能力、長期投入某項興趣……。排順位時不需考慮成果完成時間點;以此例來說,雖然高一參加籃球社,但是與申請學系的關連不像第(1)~(3)項直接,所以順位較後。(範例2)我想要讀資訊領域學系,目前有兩份「課程學習成果」、三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資訊領域學系:(1)高一課程「資訊科技」期末成果(2)高二多元選修「進階程式設計」期末成果(3)高二自主學習「R程式語言」。(4)APCS檢定成績(5)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說明:此例第(1)~(4)項與資訊領域直接有關,可依成果完整度或表現程度調整順序。第(5)項呈現外語能力,看似與資訊領域無直接關係,但是有間接關係,例如:進入大學後可能閱讀不少原文書,不錯的英檢成績代表英文字彙量夠多,讀原文書時可專注於學習知識而不用一直查單字。事實上,有些資訊領域學系在校系分則就有提到申請者可以提交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範例3)我想要讀理工領域學系,目前有兩份「課程學習成果」、兩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理工領域學系。(1)高二課程「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學習成果(2)高一課程「資訊科技」期末成果(3)高二校內科展競賽表現(4)高二擔任班長說明:此例第(1)~(3)項與理工領域直接有關,可依成果完整度或表現程度調整順序。第(4)項看似與理工領域無關,不過可搭配具體事例呈現個人特質,例如:負責任、熱心助人、有領導能力……。(範例4)我想要讀外語領域學系,目前有一份「課程學習成果」、三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外語領域學系。(1)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2)幹部經驗—高二擔任英語小老師(3)接待國際交換生的經驗(4)高二課程「歷史學探究」期末報告,主題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生平。說明:此例第(1)~(3)項與外語領域直接有關。第(4)項看似與外語領域無直接相關,但是有間接關係,可以展現對於外國文化或歷史的興趣。然而,如果申請學系的審查資料準備指引提到可繳交與外國歷史或文化相關的報告,則第(4)項視為直接有關,順位可提前。(範例5)我想要讀社會學領域的學系,目前有一份「課程學習成果」、三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社會領域學系。(1)高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期末報告,主題是探討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2)高一、高二參加校內志工服務社(3)擔任校內會議的學生代表(4)高二自主學習主題:調查校內無障礙空間並提出改善建議說明:此例所有項目皆可呈現學生樂於服務人群、關懷社會的個人特質,視為與社會學領域直接有關,可依成果完整度或表現程度調整順序。範例5可與範例3比較,用意是:有些成果或表現在某些領域未必特別重要,但是在其他領域可能是呈現重點,所以盤點時需視想申請的領域而定。四、盤點之後1.如果發現有些「多元表現」適合作為審查資料,可視情況在寒假作適度延伸或修正,高三下學期上傳更完整的成果。2.如果發現有些「課程學習成果」適合作為審查資料,可視情況在寒假作適度延伸或修正,高三下以「多元表現」名義上傳更完整的成果(這樣作不需學校教師認證)。3.需留意高三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上傳件數限制。若打算將先前的成果延伸或重新整理,由於是在高三上傳,仍受限於高三的總件數限制,因此請挑選較重要者(例如:與預計申請學系較有關的報告)延伸或重新整理,以免排擠高三新產出的成果。4.盤點後如果發現既有成果令學生自己滿意,或者修正、延伸空間有限,未必要再修正或延伸。5.盤點後如果發現可用來作為審查資料的成果或多元表現很少,或者想要再產出與申請領域更有關的成果,可把握高三下的課程,並且在寒假或高三下自主學習。五、如果學生還沒有具體的學系目標,怎麼辦?1.寒假可用「學群探索」為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善用線上學長姐或教授的分享影片了解學群學習內容。2.本文作者有篇文章刊登於翻轉教育,標題是:「自主學習主題選什麼好?大學老師推薦:高一無明確方向,就以學群探索為題。」雖然標題提到高一,但是也適合無具體學系目標的高三學生參考。文章連結是: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603。3.本文作者曾錄製一則影片,主題是「使用ColleGo尋找可能的選系方向」,介紹如何使用ColleGo!網站的部份內容協助學生尋找可能的選系方向。影片連結是:https://youtu.be/oM_bTEAz_2o。

學測生注意!這三件事決定你的準備成效

學測生注意!這三件事決定你的準備成效

資訊合作夥伴:蘇子涵學測越來越近,成績沒有明顯提升?學習效率太低,與投入時間不成正比?當你發現 #學習成效 不如預期,與其埋頭苦幹,不如停下來檢視問題所在,調整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層次。「若時機到了,就必須要提高自己既有的生活層次,才能達成更大的希望和理想。」現在是拚學測的最後時機,對考生來說每分每秒都非常珍貴。如果平時方法無法有效提高成績,就要試著 #改變方法、提高層次。你的 #學習層次 是否需要提升?學習成效不佳並不是你不努力,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阻礙了你的進步:原因一:學習方式不對,方法決定成效很多同學習慣用「讀熟就算會」的方式,但這樣的低效策略,在面對學測的靈活題型時很容易被打敗。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只是記住知識,而是能 #理解和應用。改進方法:- 建立 #知識網絡:將每一科的重點整理成關聯性的心智圖,幫助你看到整體脈絡。- 費曼學習法:試著解釋每一個重點給自己聽,模擬教別人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跨科整合:試著將不同科目結合起來,比如用數學邏輯理解化學公式,或用歷史事件分析地理背景。學測要考的不僅是記憶,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因二:注意力分散,時間白白浪費學測準備的關鍵時刻,很多同學卻被「假裝努力」拖累:桌上書本攤開,實際上心裡還在想社群訊息或最近熱門影片。注意力分散是學習效果的頭號敵人。 改進方法:- 降低多任務干擾:一次只專注於一個目標,避免同時學習多科內容或來回切換任務。- 打造安靜環境:選擇一個不易受干擾的學習空間,例如圖書館或家中僻靜的房間。在桌上擺放必需的學習工具,減少雜物干擾。- 定時 #數位斷捨離:設立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完全不碰手機,讓自己專注在眼前的學習內容。保持專注,遠離干擾,你才能真正投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因三:#缺乏反饋,學習如無頭蒼蠅很多同學在學測前拼命刷題,但刷完題目後沒有 #分析錯誤原因,也不會檢討哪些概念還沒掌握,導致同樣的錯誤反覆發生。沒有反饋的學習,只會讓你浪費更多時間。 改進方法:- #錯題管理系統:準備一本錯題本,記錄每次模擬考或練習中的錯誤,並寫下詳細的分析原因和改正方法。- 自我模擬考:每週固定幾次完整模擬學測的考試情境,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 學習不同解題思路:對於反覆錯誤的題型,主動請教有經驗的人,聽聽他們的解法和思路。透過反饋和檢討,你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路徑,朝更有效的方向邁進!-改善三大關鍵,提升學測準備效率。在這個衝刺階段,請不要只是拼時間,更要問問自己:√我用對方法了嗎?√我的注意力夠集中嗎?√我有透過反饋提升學習效果嗎?學測不是看你努力多久,而是看你努力的方向正不正確。讓我們一起把握這最後的關鍵時刻,提升層次,實現理想!

學測作文沒靈感?這3個方法讓你的文章脫穎而出!

學測作文沒靈感?這3個方法讓你的文章脫穎而出!

資訊合作夥伴:蘇子涵(圖片來源 / Freepik.com)思考會從「無」中創造出「有」面對學測作文,考場上一拿到題目腦袋空白?覺得自己寫的內容 #毫無新意?其實,作文要得高分不是靠運氣,而是靠方法!今天分享三個 #立刻能用 的作文技巧,幫助你不管遇到什麼題目都能快速構思,寫出亮眼的作文!1.「#關鍵詞 拆解法」:從題目中挖掘深層意義學測作文的題目通常都有一個核心概念,例如「選擇」、「改變」或「未來」。不要只寫題目表面意思,試著進一步 #拆解關鍵詞: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這個詞和哪些人事物有關?(延伸你的範疇)- 為什麼這個詞很重要?(思考它的價值或影響)- 我對這個詞有什麼感受或經歷?(加入你的情感與觀點)例如,如果題目是「改變」,你可以拆解成:改變的原因(環境、成長)、改變的困難、改變帶來的結果,這樣作文的內容就更完整、更有深度!2. 「三段式結構」:讓文章邏輯清晰又有力學測作文考察的不僅是內容,還有邏輯和組織。試試用這個簡單又高效的三段式結構:1. 開頭:提出觀點或引人入勝的場景直接點題,開宗明義,讓閱卷老師知道你想說什麼。例如:「改變,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之一。或者用故事引入,例如:「那是我第一次嘗試離開舒適圈,結果卻讓我一生難忘。」2. 中間:舉例支撐你的觀點提供一個或兩個有力的例子,最好包含你的親身經歷或社會上熟悉的案例。比如:「我參加辯論比賽時,因為嘗試新的策略,成功逆轉局勢。」3. 結尾:總結與升華收尾時升華你的觀點,給出啟發性的結論。例如:「改變雖然困難,但它往往是突破自己的唯一途徑。」這樣的結構,簡單清晰,卻能讓你的文章層次分明!3. 「5感+細節描寫」:讓文章充滿 #畫面感學測作文想要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能夠打動閱卷老師,而細節描寫是關鍵!學會運用「5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來刻畫你的場景或情感:- 視覺:描述場景,比如「燈光昏黃的教室裡,同學的筆尖在紙上急促滑過。」- 聽覺:加入聲音,比如「我的心跳聲混雜著考場裡的翻頁聲,清晰又刺耳。」- 嗅覺與觸覺:增添真實感,比如「考場裡的空氣有點悶熱,手心也出了薄薄的汗。」用這些細節描寫,讓老師彷彿置身於你的故事中,文章自然更有感染力,也能讓你在得分上拉開差距!小結:你的作文不再平凡!面對學測作文,不要害怕沒有靈感,只要掌握這三個方法:√用「關鍵詞拆解法」找到題目的深層含義。√用「三段式結構」讓內容邏輯清晰有力。√用「5感+細節描寫」讓文章生動有畫面感。試試看這些技巧!作文不僅變得好寫,也更有信心!挑戰你自己,留言分享你用這些技巧發想亮眼的寫作方向!

學測倒數兩週,千萬別讓衝刺害了你!

學測倒數兩週,千萬別讓衝刺害了你!

資訊合作夥伴:47雲端輔導室再過兩週就是學測了,我想應該有許多人開始出現讀不下書、吃不下飯、心神不寧等狀態,甚至會有掉頭髮、想哭等症狀。為了不要讓我們在最後時間心態崩壞,影響學測當天的狀況。今天我會從心態面、生活面,以及提供一些讀書小技巧,幫助你在最後兩週時間,全方位的穩定你的身心靈狀態,你一定要看完唷!那我們就趕快開始吧。不失常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許多同學在最後兩週,可能還在想要怎麼做,才可以拉高學測級分?但其實剩下兩個禮拜,你的實力不太可能提升太多,但你卻有可能因為失常,而讓你學測大崩盤。之前我有一個學生,平時都保持在全校前幾名,但是學測當天,表現大走鐘,國文連均標都沒有,導致他很多科系都不能選。因此,高三考生最後階段的目標,不是衝刺,而是保持平衡,讓自已以最佳狀態去考試。你知道專業運動員跟普通人得差別嗎?就是他們懂得維持最佳狀態。以前我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拼命練習,結果因為衝刺太快,跌倒受傷,比賽當天只能負傷出賽,對於無法展現最佳表現得自己,感到非常的懊悔。但是像LeBron James這種頂級運動員,為什麼他的運動生涯,可以有這麼久的黃金時期?因為他不只重視訓練,也一樣重視自己身體的狀態。據說,LeBron James每年會花100萬美金保養自己的身體。這讓他即使現在將近40歲,NBA年紀最老的球員,依然可以展現頂級球星的數據與價值。我們的身體是有極限的,如果一直衝刺不休息,是非常容易受傷的,尤其考生的受傷難以察覺。它不像跌倒扭傷時的那種疼痛,更多時候是心理上的焦慮,引起的各種失常反應。如果你最近開始有胃痛、頭痛、暈眩、心悸等症狀,或者心情低落、容易緊張,甚至出現憂鬱、想哭的情緒。這些都有可能是因為焦慮,所帶來的「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是身體中的一部分神經系統,負責調控許多不自覺的生理功能。例如心跳、血壓、呼吸、消化以及身體溫度調節等。自律神經系統在我們不需要意識控制的情況下自動運作,維持身體的內部平衡和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但如果我們長時間處在壓力之下,自律神經可能會因為太過活躍而導致失調,因而出現心跳加速、腸胃蠕動太快等問題。你有過身體不舒服,但去醫院檢查卻都找不到原因,醫生就跟你說:「可能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常常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如果你現在正處在這種狀態,也不用太緊張,很多人都會這樣。你只要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通常就會好很多。如果這樣還不能解決,你可以在下面留言,描述一下你的情況,我會盡可能地提供建議。調整最佳狀態的三種方法面對這種大型的考試,比的不是誰書讀得比較多,而是誰的失誤比較少。最後兩週,調整步調,讓自己以最佳狀態應考,才是我們的首要目標。如何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在這邊我提供三種方法讓你參考:1. 生活避免出現巨大改變2. 設定易達標的微小任務3. 讓大腦習慣考試的節奏生活避免出現巨大改變考生在最後階段,身心靈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任何的改變都可能會影響情緒,導致各種失控的情況產生,但是生活中難免會有各種變動。因此,避免主動產生「巨大改變」,是考生可以控制的情況。例如本來都是晚上七點吃晚餐,你就不要突然不吃,或者為了舒壓改吃平常不太吃的油炸物,讓你的腸胃反應不及。除了身體上的改變,任何會讓心情受到改變的情況,都要避免發生。例如不要這時候跑去告白,如果人家拒絕你,你怎麼還會有心情讀書?當然,也不要去提分手:「為了考好學測,我們先暫停聯絡一段時間。」這不是害人嗎?如果遇到一個恐怖情人,每天騷擾你,你也麻煩。盡量就是避免讓自己的生活,發生重大的改變。考生的家人,也盡量讓家裡的生活步調,節奏保持一致,避免任何失控的風險。設定易達標的微小任務設定容易達標的微小任務,目的是增加成就感。在最後階段,學校會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同學在一張張考卷下,不斷的透過分數的結果來預判學測的成果,這樣很容易因為分數的起伏,造成內心的焦慮指數的提升。與其這樣,不如設定一連串容易達成的目標。例如算完兩題數學、背完10個單字、六點到八點不使用手機等等,依照自己的能力程度設定任務。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徹底達成任務」,來增加自信。因此,任務簡單沒關係,但是需要極度具體。如果今天的任務是:「認真讀書」,這種抽象的任務很難判定,不如改成「七點到八點坐在書桌前」,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行動。藉著不斷地打勾完成,累積成就感的經驗值。讓大腦習慣考試的節奏最後是讓大腦習慣學測考試節奏。什麼意思?我們的大腦會隨著你的生活律動切換不同的運作模式。如果你都熬夜唸書、早上睡覺,那大腦就會在半夜時活躍、早上休息。你學測的考試時間是白天,那你拿到考券想睡覺不是因為你不會寫,而是那個時間,你的大腦習慣要休息。為了避免這種悲劇,你在剩下的兩週,要讓你的大腦,習慣在特定的時間,切換成特定的科目節奏。什麼意思?我們翻開學測的考程表,早上9:20~11:00考數學或英文,12:50~14:50考國綜或社會、自然,15:20~16:50進行國文手寫。考生就可以在這些時段,安排相對應的科目進行演練,讓大腦習慣在特定的時間,調用相對科目的知識。那晚上怎麼辦?我建議晚上以補上白天沒完成的進度,以及休息恢復為主。白天已經很累了,晚上就不一定要這麼高度專注。很多同學以為放鬆就是不要讀書就好,可以玩手機。其實玩手機是非常需要專注的,手機的藍光會給人強大的刺激,就算你以為你無腦在刷IG ,其實這都在消耗你的專注力。根據研究顯示,手機藍光還會影響睡眠。因此睡前30分鐘,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最近,我會拍一系列的影片,幫助同學理解學習歷程,你可以在臉書或IG上,追蹤「47雲端輔導室」,等考完後再來看就好。到學測前,我每天會針對不同的主題,po出我幫考生製作的安定心神「禱告文」。當你心煩意亂時,拿出來唸一下,應該可以幫助你緩解緊張的焦慮的情緒。總結1. 避免最後兩週心態崩潰,影響學測表現。2. 保持平衡和身心健康,避免學測前失常。3. 生活避免巨大變化,維持穩定。4. 設定易達標的小任務,增加成就感。5. 讓大腦適應考試節奏,安排相對應科目演練。

時間緊迫?3個方法讓你的學習效率爆棚!

時間緊迫?3個方法讓你的學習效率爆棚!

資訊合作夥伴:蘇子涵(圖片來源 / Freepik.com)最近我的學生要同時準備#學測、#APCS,因此很猶豫要不要考1月的APCS,擔心會蠟燭兩頭燒,兩邊都考不好。我試著把跟學生分享的整理一下:對許多 #中學生來說,最大的煩惱之一是感覺時間永遠不夠用。考試、作業、補習班、興趣活動,每天的任務堆積如山。在壓力下,你可能覺得每分每秒都在消耗,卻好像什麼都沒完成。更糟的是,焦慮和負面情緒也開始影響你的#學習效率。如果你正有這樣的困擾,這句話能幫你找到答案:「在那時間做什麼是極為重要的。在那時間想什麼是非常重要的。」#在那時間做什麼是極為重要的:善用有限資源,選擇最高效的行動雖然時間是固定的,但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來提高效能。#在那時間想什麼是非常重要的:用對心態迎接壓力與挑戰壓力下的心態決定行動的質量。如果在關鍵時刻滿腦子都是「我可能兩邊都考不好」,就會進一步浪費時間和精力。以下是幾個小訣竅讓你立刻行動、產生改變:1. 找到你的#黃金時段:專注做最重要的事在每天的24小時中,有些時段是你頭腦最清醒、效率最高的時間。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通常是早上或傍晚。- 舉例:早晨,花20分鐘複習記憶型知識,比如單字或公式。晚間,集中火力處理難題,像數學練習或寫作文。在黃金時段做對的事情,能讓你的努力加倍有效。2. 將時間切成#小片段:大任務分解更輕鬆長時間的學習容易讓你疲憊,進而拖延。但把大任務分解成多個小步驟,你會更容易專注和完成。- 舉例:每完成一小段學習,記得簡單反思:「這段時間,我的效率如何?」不斷調整,才能進步。3. 想法決定行動:#轉換認知 迎擊困難時間壓力大時,許多學生會陷入負面情緒:「我根本做不完!」但你的心態會直接影響效率。- 舉例:將「時間不夠」轉換為「我會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在學習前提醒自己:「這是一個改變我的關鍵時刻,我要全力以赴。」「在那時間做什麼是極為重要的。在那時間想什麼是非常重要的。」回到這句話,每一天的時間有限,但你的選擇無限。學會如何掌控時間、調整心態,就能讓你在壓力中找到突破口。從今天開始,試著記錄你的#關鍵時刻,並且專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一個月後就要考學測,高三孩子請你這樣做

一個月後就要考學測,高三孩子請你這樣做

資訊合作夥伴:楊璦慈1.#不要盲目讀書,#運用落點工具書#鎖定目標科系採計科目請你這樣做:(1) 「翻到你的目標科系,再一次分析分數和目標」(2) 「確保設定的科系既符合興趣,也在可達成範圍內。」坊間有許多書籍或資源整理出各科系最低錄取分數。利用這些資料,找出你的精確目標2. #英文是通往好科系的重要鑰匙#CP值真的很高 #至少拼到均標?請你這樣做:(1)「最基本就是背單字,每天100個或200個單字,從早背到晚」(2)「計時寫,每篇閱測讀文章加答題,最多8分鐘」超棒建議來自 本校溫暖大方的英文老師阿菊作文課??99%的好大學與科系,幾乎躲不掉英文作為門檻科目,英文可以說是 CP 值最高的科目。如果還剩一個月,建議至少將英文提升到均標3. #發揮強項 ?#放手無效努力#別再跟艱深題糾纏 #扎實面對考古題請你這樣做:(1)「先確保把歷屆學測考古題做完,針對基礎題做到熟能生巧,避免因小失大。(2)「如果某些科目是你的弱勢,採計不多,完成基本的題型即可,別讓它拖垮你的整體準備進度。」學測準備的黃金法則是:發揮長處、穩住基礎,別讓難題耗盡你的精力。不要因為想攻克那些艱深的題目,反而忽略了你最有機會拿分的地方。學測的重點不是全能,而是利用你的強項讓分數最大化。4. #先求有再求好為原則,#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請你這樣做:(1)「列出最低符合興趣的科系,確認最低可接受的分數,設定一個「安全目標」,以降低心理壓力。(2)「先求有,再求好」為原則,確保自己有穩固的選擇,同時保留衝刺的空間。最壞的打算,不是失去希望,而是幫助你更穩定當人們為最壞的情況做好心理準備時,反而能在壓力中保持冷靜並找出最佳解決方案。與其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成功」,不如想:「即使失敗,我也還有計畫B。」這樣能大幅減少焦慮,讓你的心態更穩定。5. #不要害怕分科 #沒有白費的努力#利用分科測驗的加權紅利請你這樣做:(1)「研究目標科系的分科加權規則, 合理規劃衝刺策略。」(2) 「國文英文不能重考,會用到的話請顧好」很多學生喊著「我絕對不要考分科」,但單科表現強的高三學生,可以在分科測驗中善用加權規則,增加錄取理想科系的機會,給自己多100個選擇會更好,多個Plan B總是好6. #穩定自己身心 #與壓力和平共處#才能將交出好成績請你這樣做:(1)「專注眼前你能做的就好。」(2) 建立規律的生活節奏:固定的作息、飲食和運動習慣有助於穩定情緒,讓大腦和身體保持最佳狀態。考試壓力對高三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場心理的拉鋸戰。壓力分為「有益壓力」與「有害壓力」兩種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潛能但過大的壓力反而會讓人無法專注,甚至導致自信心崩潰。最後想對學測戰士說「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是探索未來的起點」我們從來不只是為了拿一張文憑,而是一扇機會的大門,通往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即使學歷貶值,你的努力、實力、你的態度永遠為自己「加值」。#當你為自己做好準備 #大學之門當然為你開啟PS、這條路還有點漫長,歡迎到IG看秘訣懶人包?https://www.instagram.com/ice.snowheart/

賺錢科系大揭密!未來十年最具潛力的選擇是?

賺錢科系大揭密!未來十年最具潛力的選擇是?

資訊合作夥伴:47雲端輔導室引語在全球經濟快速變動和技術革新的背景下,未來十年的職場需求正在發生巨大轉變。從2022年到2024年,透過消費者行為、科技趨勢及市場數據,我們可以窺探出哪些科系將帶來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薪資。希望透過此次分享,幫助你清楚未來的職場方向,選對科系奠定長遠基礎。現在,就讓我們回顧 2022 年專家如何透過數據分析,預測未來十年最賺錢的科系吧!在選擇科系的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第一優先的考量往往是「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既然大家這麼在意工作,那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未來十年最賺錢的科系,幫助你畢業後馬上踏上職業軌道,讓你度過無憂無慮的人生。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參考資料來源:Think with Google Year in Search 2022 報告我今天的內容主要來自 “Think with Google Year in Search 2022” 的報告。這份報告彙整了 2022 年全球範圍內的搜尋趨勢和行為,透過數據分析來預測未來的市場動向,並涵蓋了消費者行為、科技趨勢、行銷策略等多個領域。為什麼我要選擇這份資料呢?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使用Google搜尋我們需要的資訊,這些搜尋紀錄反映了人類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所就讀的科系能解決這些問題,未來的職場前景將非常光明。我將根據這份報告的內容,解讀出未來的工作趨勢,幫助你在選擇科系時做出更正確的決策。2022 年的搜尋趨勢:五大關鍵點1. 消費者行為的變化根據報告指出,受到疫情的影響,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和偏好發生了顯著變化,例如線上購物的增加,以及對健康和安全產品的關注提高。即便疫情穩定後,這些消費習慣仍然持續,人類只是增加了更多不同的消費方式。2. 科技和數位工具的興起隨著科技的進步,消費者越來越依賴數位工具來進行日常活動,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娛樂。例如,我現在只需要一台手機就能完成幾乎所有事情,甚至已經很久沒去銀行了。未來,隨著企業數位轉型的推動,傳統職位將減少,但對於擅長使用科技的人才需求將大幅增加。3. 可持續性和環保意識環保意識的提升,使得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產品和服務的可持續性,對於環保友好的品牌,消費者將給予更多支持。4. 個性化和客製化需求現代消費者期望獲得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如果企業能夠利用數據分析來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並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將會更具競爭優勢。例如,比起一般的保養品,專門為生產後恢復的保養品市場更加有潛力。5. 社交媒體和影響力行銷社交媒體繼續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影響力行銷也逐漸成為品牌推廣的有效手段之一。未來十年的工作趨勢與科系選擇未來十年的工作趨勢將受到技術進步、全球化、人口結構變化、環境問題以及疫情後遺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根據 “Think with Google Year in Search 2022” 的報告,我們可以預測以下幾個關鍵趨勢:1. 遠端工作和靈活工時的常態化疫情加速了遠端工作模式的普及,預計未來十年,更多企業將採用遠端工作或混合工作模式,以提高員工滿意度和生產效率。隨著遠端工作的普及和工作時間的彈性,工作與生活的界限將進一步模糊。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比起為公司賣命,現代人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2. 數位技能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數位技能將成為各行各業的基本要求。此外,終身學習將成為職業發展的關鍵,個人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以適應變化。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將在更多領域替代傳統工作,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職業機會,這要求勞動力轉型,學習如何與機器協作。3. 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職業的崛起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關注加深,綠色經濟將帶動相關職業的增長,如可再生能源、環境科學和永續發展規劃等領域。4. 健康護理和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和對健康生活品質的追求將推動健康護理和生物技術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在遠程醫療、個性化醫療和生物製藥等領域。這些趨勢顯示,未來的工作世界將更加多變,個人和組織都需要迎接這些變化,透過持續學習和適應,並抓住新的機會。轉化為大學科系選擇:未來值得考慮的專業根據上述趨勢,我總結出以下幾個值得考慮的大學科系選擇,這些科系不僅迎合未來的工作需求,還能提供廣泛的職業前景。1. 資訊科技與電腦科學隨著數位化轉型和人工智慧的興起,資訊科技和電腦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將面臨廣闊的職業前景,涵蓋軟體開發、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領域。2. 環境科學與永續發展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環境科學、永續發展和可再生能源等相關專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保護好地球,人類才能存活。這些領域的專業人才將參與解決環境問題,推動綠色經濟發展。3. 健康護理與生物科技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對健康生活的追求,醫學、護理、生物科技、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些領域的畢業生將有機會從事醫療研究、臨床診斷、藥物開發等工作。4. 心理學與心理健康隨著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心理學及其相關專業將成為重要領域。專業人才可以在教育、企業、醫療等多個領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諮詢服務。5. 數據科學與分析數據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資源,數據科學和分析專業的畢業生將在市場研究、消費者行為分析、金融技術等領域扮演關鍵角色。6. 網絡安全隨著網絡攻擊和數據洩露事件的增加,網絡安全專業的需求急劇上升。這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將負責保護信息系統和數據免受攻擊。7. 國際關係與全球研究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機會,要求有專業知識的人才來理解和處理國際事務。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等機構工作。8. 創意藝術與設計隨著科技和創意產業的融合,設計、藝術、多媒體製作等創意專業的畢業生將在廣告、媒體、娛樂等行業找到機會。如何選擇學校與科系?你可以發現,這些未來賺錢的工作並不只局限於單一科系中,很多工作需要跨領域的結合。如果你問我是選校好還是選系好,我會鼓勵你選擇**「科系多樣的學校」**。這樣,你可以有更多修課選擇,進一步了解自己適合的領域。如果從學習歷程的角度來看,不確定的生涯目標確實會被認為是一種劣勢。但如果你能將這種不確定性轉化為對未來方向的深入探索行動,這反而會成為你的一項獨特優勢。總結:2022年的搜尋趨勢與未來工作我們來為今天的影片做個總結:2022年的搜尋趨勢:未來的工作趨勢:未來最賺錢的科系總結雖然Think with Google 2024年的趨勢資料尚未產出,需要規劃、展望未來發展性的你,可以參考編輯透過不同款的AI平台整合而出的趨勢發展;2024年的搜尋趨勢: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應用可持續性和環保意識數位健康與心理健康數位內容創作未來的工作趨勢:遠端工作和靈活工時的常態化數位技能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職業的崛起健康護理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新增)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的專業需求增加未來最賺錢的科系(2022年)(2024年科系不變,排序變更)資訊科技與電腦科學數據科學與分析網絡安全健康護理與生物科技心理學與心理健康環境科學與永續發展創意藝術與設計國際關係與全球研究未來的十年的變化充滿挑戰與機遇。如果希望深入了解更多細節,建議多關注專業機構的分析和行業最新動態,以便掌握趨勢脈動。資訊來源:47雲端教室Think with GoogleGPT-4oPerplexity歡迎追蹤我們,最新資訊持續更新~

【趣味分享】你聽過大學18學群嗎?1111讓你用趣味遊戲來了解大學18學群!

【趣味分享】你聽過大學18學群嗎?1111讓你用趣味遊戲來了解大學18學群!

1111落點分析推出新單元--「學群知識王」挑戰賽對大學18學群還不熟?你知道假如「神農氏」在現代,他可能是哪個系的教授嗎?「學群知識王」透過各種有關大學、電影、歷史、地理、職業、生活等等類型的問題,讓你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對18學群更加認識,以利你在指考選填志願時能夠做出理想的校系選擇。這個遊戲從題庫中隨機挑出10題,來測測你對18學群的瞭解程度,如果答對~怪博士便會扣血,當怪博士血量歸零,也就是答對超過8題便能獲得勝利。 強烈建議各位考生們,趕緊把握指考放榜前來做足功課玩遊戲、長知識,如此好的機會你還不把握嗎?立刻上「1111學群知識王」打敗「學群怪博士」吧! Go → http://hs.1111.com.tw/gameNotice.aspx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