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繁星推薦」入學錄取及篩選結果出爐 招生名額錄取率 60.32 %

大學「繁星推薦」入學錄取及篩選結果出爐 招生名額錄取率 60.32 %

110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於今日公告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錄取暨第八類學群篩選結果,今年有68所大學1,779個學系參加招生,共提供16,111個招生名額,以及1,969個原住民外加名額。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計錄取368所高中所推薦的14,918名一般生,錄取率為60.32%,較去年減少1.71%;外加名額則錄取173名原住民生,錄取率為93.01%,較去年增加3.06%。另外,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招生缺額965個,較去年1,280個,減少315個;今年因各校系分發比序項目皆訂足七項,故無增額錄取情形。


第八類學群醫、牙學系報名人數共計790人,較去年622人,增加168人,經第一階段篩選後,通過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人數計有335人、通過牙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人數則計有74人。其中,國立陽明大學牙醫系通過篩選人數不足該系預計甄試人數1名。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以下簡稱甄選委員會)表示,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報名人數為24,732人,較去年23,559人,增加1,173人;錄取人數14,918人,較去年增加305人,但因為報名人數增加,故錄取率由去年62.03%略降至60.32%,下降1.71個百分點。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招生缺額965個(較去年減少315個),以及後續放棄入學資格後之缺額,將回流至考試入學分發管道招生。


甄選委員會另表示,17日上午9時起,考生可憑學測應試號碼、身分證號碼及個人密碼查詢分發比序錄取或篩選結果。甄選委員會並同時提供各推薦高中上網下載所屬推薦學生錄取及篩選結果;錄取生由各大學寄發錄取通知單、通過篩選考生亦由各大學寄發(或公告)指定項目甄試通知,甄選委員會不另行書面通知。考生對錄取(或篩選)結果有疑義欲申請複查時,可依簡章規定於3月18日中午12時前,以網路申請方式向甄選委員會提出,申請程序請逕上甄選委員會網站查詢。


甄選委員會特別提醒:


一、

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分發錄取生即取得各該校系之入學資格,無論放棄與否,一律不得報名110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及參加「科技校院日2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錄取生若欲放棄入學資格,應於110年3月19日至110年3月22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9時止,至甄選委員會完成網路聲明放棄入學資格作業,否則不得參加110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甄選入學招生」及「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入學招生」。



二、第八類學群通過篩選考生,須依通過篩選校系之規定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另因錄取結果未定,故考生仍可報名參加110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惟通過醫學系篩選之考生,不得再報名同一所大學之醫學系;通過牙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之考生,不得再報名同一所大學之牙醫學系。最後,特別呼籲考生,經面試後而獲錄取者,即取得該醫學系、牙醫學系之入學資格,無論放棄與否,一律不得參加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網路就讀志願序登記,接受統一分發。


(資料來源: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其他文章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 備審資料製作指南: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想提升教授對你的印象,但不確定備審資料該如何準備?😯 別擔心!本篇指南將帶你掌握備審資料的關鍵整理技巧,讓你的內容更加精煉有力!✨📌 重點秘技先看:✅ 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 讓教授快速了解你在高中三年的課外活動與成長📂 梳理多元表現,將繁雜經歷轉化為清晰的總結心得✅ 基本規範📝 字數限制:800 字(包含標題、姓名等)🖼 圖片限制:最多 3 張(可拼圖,但過小可能影響辨識度)📄 頁數建議:2-3 頁內✅ 內容重點✂️ 多不如少,長不如短:內容精煉,避免冗長🎯 教授審查重點:是否能一眼看出你的能力與特色✅ 如何篩選與分類內容❌ 避免傳統分類法(如社團、競賽、幹部)✅ 建議使用「能力點」分類:👉 例:若擅長公關,可舉例於社團、競賽、活動中展現的公關能力📌 聚焦申請科系所需能力,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活動經歷✅ 具體呈現的方法📊 SMART 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 數據化表達(如:活動人數、時間、預算等)🖼 清楚的場景描述(讓讀者產生畫面感)✅ SWOT 分析的適用性⚠️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因為難以直接與其他申請者比較✅ 例外情況:如全國性競賽成就、專業證照(如多益高分)✅ 內容取捨的策略🔹 聚焦重點項目: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細節描寫精準:人事時地物清晰呈現,提升說服力📢 備審資料是申請過程中的關鍵! 一份精心整理的備審資料不僅能突顯你的個人特色,還能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備審資料製作要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6OpU7_JFU🔹 影片摘要:本影片詳細解析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內容篩選技巧與最佳呈現方式,幫助你打造精煉且有說服力的備審資料。此外,提供教授評閱角度的建議,讓你的資料更具競爭力!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大學備審資料的AI應用:如何聰明運用AI,為你的申請加分!✨大學申請季來臨,備審資料的準備是否讓你感到焦慮?別擔心!今天,我們將分享如何在備審資料中恰當使用AI工具,讓你的申請資料更具競爭力。✨重點秘技先看:✅ AI在備審資料中的角色與規範:AI的輔助:AI是輔助工具,人機協作才是關鍵。學術倫理:使用AI必須誠實聲明,詳細列出使用的AI工具及其用途。✅ 如何恰當使用AI工具:聲明位置:建議將AI使用聲明放在備審資料的目錄下方或附錄部分,置於前方更佳。內容真實性:確保AI產出的內容符合自身程度,避免過於深奧,並基於AI產出的內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習成果。✅ AI的適用範圍:資料整理:快速整理繁雜的學習歷程資料。動機發想:激發更多創意的動機與想法。學習歷程反思:深入探討學習歷程,發現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角色扮演:模擬教授提問,提前準備面試。學習計畫:整理與建構清晰的學習計畫。學習歷程比較:利用AI比較不同學習歷程檔案,發現自身能力。✅ 避免過度依賴AI:個人特色:避免使用AI生成模板化的內容,以免缺乏個人特色。拒絕模板:不要購買網路上販售的模板,以免內容過於雷同,缺乏競爭力。✅ 核心觀點:展現真實自我:備審資料的重點在於展現真實的自己。適度輔助:適當運用AI輔助,但切勿完全依賴,以免失去個人特色。聰明運用AI,讓你的備審資料脫穎而出!在準備備審資料的過程中,這些關鍵的AI使用技巧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呈現自己的優勢,提升申請成功率!✨📺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你的未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IN59OiG3s【製作團隊】1111媒體中心整理 段友儒攝影 苗庭偉、余哲賢後製 苗庭偉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