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推薦」暨「申請入學」簡章公告 招生66543個名額

「繁星推薦」暨「申請入學」簡章公告 招生66543個名額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宣布,114 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暨「申請入學」2 本招生簡章內容於 11月4日起於甄選委員會網站開放查詢,兩管道招收名額共66,543個,相較113學年度減少928個。紙本簡章則訂於12月2日起公開發售。


甄選委員會(國立中正大學)表示,114 學年度繁星推薦招生計有 65 所大學校院、1,712 個學系(組)參加,提供招生名額合計為 15,689 個(113學年度為 15,972 個);申請入學招生計有 66 所大學院校、2,168 個學系(組)參加,提供招生名額合計為 50,854 個(113 學年度為 51,499 個)。申請入學招生名額包含招收「師資培育」公費生 17 名、招收「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醫學系公費生 75 名、招收完成「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青年儲蓄帳戶組」學生 47 名。


甄選委員會統計,今年招生學系中,繁星推薦招生學系使用學測作為其檢定科目,以英文科最多,計有 980 個校系;申請入學招生學系使用學測作為其檢定科目,亦以英文科最多,計有 1,083 個校系。


使用「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高中英語聽力測驗」作為檢定之校系數,繁星推薦計有 43 個校系,約占總系組數 2.51%;申請入學計有 34 個校系,約占總系組數 1.57%。此外,部分校系於申請入學第一階段檢定、倍率篩選,或於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納入「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簡稱 APCS)成績,「APCS 組」計 53 個校系,「資安組」計 40 個校系。


甄選委員會提醒欲報名繁星推薦或申請入學之考生,學生應注意各學校申請要件,如需學科能力測驗、術科考試、高中英聽測驗、APCS 檢測等。另外,經「114 學年度大學辦理特殊選才招生計畫」及「114 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特殊選才入學聯合招生」錄取並完成報到,且未依限放棄入學資格之考生,一律不得報名 114 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申請入學」招生。更多大學考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

其他文章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 備審資料製作指南: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想提升教授對你的印象,但不確定備審資料該如何準備?😯 別擔心!本篇指南將帶你掌握備審資料的關鍵整理技巧,讓你的內容更加精煉有力!✨📌 重點秘技先看:✅ 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 讓教授快速了解你在高中三年的課外活動與成長📂 梳理多元表現,將繁雜經歷轉化為清晰的總結心得✅ 基本規範📝 字數限制:800 字(包含標題、姓名等)🖼 圖片限制:最多 3 張(可拼圖,但過小可能影響辨識度)📄 頁數建議:2-3 頁內✅ 內容重點✂️ 多不如少,長不如短:內容精煉,避免冗長🎯 教授審查重點:是否能一眼看出你的能力與特色✅ 如何篩選與分類內容❌ 避免傳統分類法(如社團、競賽、幹部)✅ 建議使用「能力點」分類:👉 例:若擅長公關,可舉例於社團、競賽、活動中展現的公關能力📌 聚焦申請科系所需能力,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活動經歷✅ 具體呈現的方法📊 SMART 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 數據化表達(如:活動人數、時間、預算等)🖼 清楚的場景描述(讓讀者產生畫面感)✅ SWOT 分析的適用性⚠️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因為難以直接與其他申請者比較✅ 例外情況:如全國性競賽成就、專業證照(如多益高分)✅ 內容取捨的策略🔹 聚焦重點項目: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細節描寫精準:人事時地物清晰呈現,提升說服力📢 備審資料是申請過程中的關鍵! 一份精心整理的備審資料不僅能突顯你的個人特色,還能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備審資料製作要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6OpU7_JFU🔹 影片摘要:本影片詳細解析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內容篩選技巧與最佳呈現方式,幫助你打造精煉且有說服力的備審資料。此外,提供教授評閱角度的建議,讓你的資料更具競爭力!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大學備審資料的AI應用:如何聰明運用AI,為你的申請加分!✨大學申請季來臨,備審資料的準備是否讓你感到焦慮?別擔心!今天,我們將分享如何在備審資料中恰當使用AI工具,讓你的申請資料更具競爭力。✨重點秘技先看:✅ AI在備審資料中的角色與規範:AI的輔助:AI是輔助工具,人機協作才是關鍵。學術倫理:使用AI必須誠實聲明,詳細列出使用的AI工具及其用途。✅ 如何恰當使用AI工具:聲明位置:建議將AI使用聲明放在備審資料的目錄下方或附錄部分,置於前方更佳。內容真實性:確保AI產出的內容符合自身程度,避免過於深奧,並基於AI產出的內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習成果。✅ AI的適用範圍:資料整理:快速整理繁雜的學習歷程資料。動機發想:激發更多創意的動機與想法。學習歷程反思:深入探討學習歷程,發現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角色扮演:模擬教授提問,提前準備面試。學習計畫:整理與建構清晰的學習計畫。學習歷程比較:利用AI比較不同學習歷程檔案,發現自身能力。✅ 避免過度依賴AI:個人特色:避免使用AI生成模板化的內容,以免缺乏個人特色。拒絕模板:不要購買網路上販售的模板,以免內容過於雷同,缺乏競爭力。✅ 核心觀點:展現真實自我:備審資料的重點在於展現真實的自己。適度輔助:適當運用AI輔助,但切勿完全依賴,以免失去個人特色。聰明運用AI,讓你的備審資料脫穎而出!在準備備審資料的過程中,這些關鍵的AI使用技巧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呈現自己的優勢,提升申請成功率!✨📺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你的未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IN59OiG3s【製作團隊】1111媒體中心整理 段友儒攝影 苗庭偉、余哲賢後製 苗庭偉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