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申請入學二階段「四大要點」必掌握

考生注意!申請入學二階段「四大要點」必掌握

審查資料上傳測試系統4/12至4/17開放。示意圖:取自123RF

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113 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結果於28日在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公告,並開放考生上網查詢。今年申請入學報名人數較去年增加2,075人,為78,187 人,其中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人數為63,449人,較去年增加1,255人。通過篩選比例81.15%,較去年略為減少0.56個百分點。今年通過篩選考生平均通過校系數2.82個,較去年 2.96 個略減。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表示,若考生對第一階段篩選結果有疑義欲申請複查時,可依規定於3月29日中午12時前,以網路申請方式向甄選委員會提出。


甄選委員會提醒,各大學近日內將寄發(或公告)指定項目甄試通知及其他相關資料予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含外加名額篩選)之考生,考生須詳閱簡章分則,於大學規定日期前繳交指定項目甄試費用,並依招生簡章規定方式上傳或送繳相關證明或資料,考生如未收到大學甄試通知或對各大學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有任何疑義,請主動與各大學聯繫,以免權益受損。


針對第二階段部分,甄選委員會提出四大注意項提醒考生:


(一)甄選委員會表示,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校系要求之審查資料,除另有規定外,須於繳交截止日前,將審查資料以網路上傳(勾選)方式繳交至甄選委員會。審查項目中如有要求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考生如為當學年度高三應屆畢業生或 110 學年度以後畢業之考生,可選擇自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以下簡稱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中勾選資料檔案後上傳,或自行製作 PDF 格式檔案後上傳;其餘考生(含 109 學年度以前已畢業生、非適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持境外學歷、同等學力報考生或青年儲蓄帳戶學生等),則以自行製作 PDF 格式檔案後上傳。


(二)為使考生瞭解大學第二階段甄試審查資料準備方向與內容,申請入學網站有建置「審查資料準備指引」專區,考生可自該專區連結至各大學網站查詢相關資訊。


(三)為利考生預先瞭解並熟悉網路上傳(勾選)審查資料之操作介面及作業流程,甄選委員會特於4/12至4/17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9時,開放測試系統供考生實作演練及提前檢視歷程資料。目前甄選委員會已將操作說明與操作教學影音檔公告在「申請入學」網頁,請通過第一階段篩選考生上網查看並把握測試期間,提早熟悉操作流程,以利5/2起正式系統開放後,不至於慌亂而延誤上傳。測試系統網址為: https://www.cac.edu.tw/,進入後選擇「申請入學」網頁,再點選「審查資料上傳」項下之「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上傳系統(測試版)」,即可進行審查資料上傳測試作業。


(四)甄選委員會另提醒,高三應屆畢業考生於測試系統內,如檢視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第一至第四學期之學習歷程資料(含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有疑義,務必於4/18中午12時前之每日上班時間向就讀的高中學校反映,以維護自身甄試權益。110 學年度以後畢業之考生,如檢視第一至第六學期之學習歷程資料有疑義,應於審查資料上傳測試期間且於畢業高中所定時間內向畢業高中提出申請。測試期間考生如遇有任何操作上的問題,可於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例假日除外),逕洽甄選委員會服務專線:(05)272-1799。


1111人力銀行職涯發展顧問陳坤平提醒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學子,在準備第二階段時要掌握「時間」、「各校系規定」、「資料完整度」、「測試系統實作演練」、「有問題及時反應」原則。更多大學申請入學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查詢(https://hs.1111.com.tw/)


#大學徵選入學委員會 #申請入學 #落點分析 #1111落點分析




其他文章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 備審資料製作指南: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想提升教授對你的印象,但不確定備審資料該如何準備?😯 別擔心!本篇指南將帶你掌握備審資料的關鍵整理技巧,讓你的內容更加精煉有力!✨📌 重點秘技先看:✅ 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 讓教授快速了解你在高中三年的課外活動與成長📂 梳理多元表現,將繁雜經歷轉化為清晰的總結心得✅ 基本規範📝 字數限制:800 字(包含標題、姓名等)🖼 圖片限制:最多 3 張(可拼圖,但過小可能影響辨識度)📄 頁數建議:2-3 頁內✅ 內容重點✂️ 多不如少,長不如短:內容精煉,避免冗長🎯 教授審查重點:是否能一眼看出你的能力與特色✅ 如何篩選與分類內容❌ 避免傳統分類法(如社團、競賽、幹部)✅ 建議使用「能力點」分類:👉 例:若擅長公關,可舉例於社團、競賽、活動中展現的公關能力📌 聚焦申請科系所需能力,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活動經歷✅ 具體呈現的方法📊 SMART 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 數據化表達(如:活動人數、時間、預算等)🖼 清楚的場景描述(讓讀者產生畫面感)✅ SWOT 分析的適用性⚠️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因為難以直接與其他申請者比較✅ 例外情況:如全國性競賽成就、專業證照(如多益高分)✅ 內容取捨的策略🔹 聚焦重點項目: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細節描寫精準:人事時地物清晰呈現,提升說服力📢 備審資料是申請過程中的關鍵! 一份精心整理的備審資料不僅能突顯你的個人特色,還能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備審資料製作要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6OpU7_JFU🔹 影片摘要:本影片詳細解析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內容篩選技巧與最佳呈現方式,幫助你打造精煉且有說服力的備審資料。此外,提供教授評閱角度的建議,讓你的資料更具競爭力!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大學備審資料的AI應用:如何聰明運用AI,為你的申請加分!✨大學申請季來臨,備審資料的準備是否讓你感到焦慮?別擔心!今天,我們將分享如何在備審資料中恰當使用AI工具,讓你的申請資料更具競爭力。✨重點秘技先看:✅ AI在備審資料中的角色與規範:AI的輔助:AI是輔助工具,人機協作才是關鍵。學術倫理:使用AI必須誠實聲明,詳細列出使用的AI工具及其用途。✅ 如何恰當使用AI工具:聲明位置:建議將AI使用聲明放在備審資料的目錄下方或附錄部分,置於前方更佳。內容真實性:確保AI產出的內容符合自身程度,避免過於深奧,並基於AI產出的內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習成果。✅ AI的適用範圍:資料整理:快速整理繁雜的學習歷程資料。動機發想:激發更多創意的動機與想法。學習歷程反思:深入探討學習歷程,發現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角色扮演:模擬教授提問,提前準備面試。學習計畫:整理與建構清晰的學習計畫。學習歷程比較:利用AI比較不同學習歷程檔案,發現自身能力。✅ 避免過度依賴AI:個人特色:避免使用AI生成模板化的內容,以免缺乏個人特色。拒絕模板:不要購買網路上販售的模板,以免內容過於雷同,缺乏競爭力。✅ 核心觀點:展現真實自我:備審資料的重點在於展現真實的自己。適度輔助:適當運用AI輔助,但切勿完全依賴,以免失去個人特色。聰明運用AI,讓你的備審資料脫穎而出!在準備備審資料的過程中,這些關鍵的AI使用技巧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呈現自己的優勢,提升申請成功率!✨📺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你的未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IN59OiG3s【製作團隊】1111媒體中心整理 段友儒攝影 苗庭偉、余哲賢後製 苗庭偉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