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個人申請入學:如何上傳備審資料? 二階各大學重要時程總表完整版

114個人申請入學:如何上傳備審資料? 二階各大學重要時程總表完整版


https://www.cac.edu.tw/apply114/guide.php


備審資料上傳注意事項

【上傳時間】

起始時間:114年 5月 1日起,每日上午9:00-下午9:00。

截止時間:各校的截止時間不同,請務必核對大考中心校系分則資訊。

>>>1111 落點分析 _ 審查指引與二階時間(總表)


【上傳方式】

一律採用網路上傳(勾選)方式繳交審查資料。

除大學校系另有規定外(如:校系要求其他審查項目以郵寄或其他方式繳交)


【審查資料】

PDF轉檔與上傳檔案規範



【官方資料】

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上傳作業操作說明手冊 (113)

*114年官方操作說明手冊預計二月底公佈,本資訊將同步更新。


備審資料上傳流程


步驟 1:進入「審查資料上傳系統」



步驟 2:資料輸入與確認設定



步驟 3:開始上傳審查資料



步驟 4:留存「審查資料上傳確認表」



步驟 5:重複上列步驟,完成所有校系上傳資料



重要提醒1:查詢審查資料上傳狀態



重要提醒2:提前繳交避免網路塞車或其他特殊緊急情況




圖解「備審資料上傳步驟與順序」


步驟 1:進入「審查資料上傳系統」


1-1. 首頁 >

進入「審查資料上傳」



1-2. 點選「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上傳系統圖」



圖1:系統入口(畫面示意圖)



步驟 2:資料輸入與確認設定


2-1. 確實閱讀

「考生權益」

的頁面,點選「閱畢,馬上進行上傳作業」進入上傳頁面。



圖2:考生權益宣告頁(畫面示意圖)



2-2. 填寫「網路審查資料上傳同意書」:





最後勾選「我已閱讀『網站資訊安全及隱私權政策聲明』」再點選「同意」



圖3:網路審查資料上傳同意書(畫面示意圖)



※重點提醒:未報名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而無學測應試號碼之考生(僅參加術科考試或青年儲蓄帳戶學生),請至「申請入學」網站,進入「網路報名系統」後,點選「學測應試號碼查詢系統」取得甄選委員會提供之學測應試號碼。




2-3. 閱讀說明,並點選「檢視」在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之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等資料。



2-4a. 首次登入本系統時,需設定「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繳交方式。



2-4b.

您可就所有通過篩選校系,依校系分別選擇「自行上傳PDF檔」或「勾選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兩種資料二擇一。



2-5. 每一校系

於未完成確認前

,可經由主選單「設定上傳或勾選」再次進入本頁面修改設定繳交方式。



※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無資料檔案者,繳交方式一律設定為「自行上傳PDF檔」。



圖4:審查資料繳交方式設定頁面(畫面示意圖)



2-6. 詳細檢查「基本資料」及「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校系」是否正確。



2-7. 依各校系要求審查項目,逐項進行檔案上傳或勾選;上傳或勾選之順序並無前後之限定,可自行決定其順序。



圖5:基本資料及校系列表頁面(畫面示意圖)



步驟 3:開始上傳審查資料

選擇A【勾選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3-A-1. 在上傳或勾選欄內點選「勾選使用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圖6:上傳方式選擇頁面-「勾選」(畫面示意圖)



勾選畫面可選擇以「完整」或「清單」方式呈現:


3-A-2. 確認校系名稱



3-A-3. 從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中,勾選欲繳交之資料(至多10件),確認後點擊「儲存」即完成勾選。



圖7:呈現方式選擇「完整」之示意圖


圖8:呈現方式選擇「清單」之示意圖



3-A-4. 返回列表,畫面會出現「檢視」與「清除」功能。



圖9:檢視或清除檔案之功能位置示意圖



選擇B【自行上傳PDF檔】


3-B-1. 在上傳或勾選欄內點選「自行上傳PDF檔」。

上傳檔案格式須為PDF,且單一項目之檔案大小以5MB為限,其餘檔案格式或超過檔案大小一律概不受理。



圖10:上傳方式選擇頁面-「PDF上傳」(畫面示意圖)




3-B-2. 返回列表,畫面會出現「檢視」與「清除」功能。



圖11:檢視或清除檔案之功能位置示意圖



3-B-3.

單一校系之審查項目逐一完成上傳(或勾選)檔案後,點選「檢視審查資料繳交核對清單」,進行詳細檢視,核對清單內資料是否有誤。



3-B-4

. 確定該所有資訊正確無誤且不再做修改,請輸入「考生個 人密碼」後執行「確認」鍵,送出資料。


※ 注意!「確認」後無法再修改。

※ 請務必於該校系繳交資料上傳截止日前執行「確認」動作。


圖12:檢視審查資料繳交核對清單頁面之示意圖



圖13:審查資料【繳交核對】清單之示意圖



圖14:送出確認前的提醒畫面之示意圖



步驟 4:留存「審查資料上傳確認表」


4-1. 點選「審查資料上傳確認表」,系統自動產生該校系之「審查資料上傳確認表」,

請務必自行存檔該表

,嗣後對審查資料上傳相關事項有疑義時可提出申請,確保自身權益。



圖15:審查資料上傳確認表畫面之示意圖



步驟 5:重複上列步驟,完成所有校系上傳資料













重要提醒2:提前繳交避免網路塞車或其他特殊緊急情況



審查資料上傳期間,當遇到網路塞車或其他特殊緊急情況,導致「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上傳系統」有暫停服務或延後系統開放時間等情形,請務必留意上傳系統畫面中跑馬燈顯示之重要訊息。





編輯提醒:


考生可在正式開放前進行模擬,特別是PDF檔案製作,可以將檔名加上欲上傳審核的校系名稱,避免在上傳過程中,傳錯檔案。事先熟悉操作流程,有助於資料上傳更安心。



完整詳細的官方說明文件,請參考

現有系統使用手冊

(*此連結將隨官方新版公告後同步更新)。



各校審查資料準備指引

,請參考

現有各校連結

(*此連結將隨官方新版公告後同步更新)。





文章圖片來源 、資料來源: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其他文章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 備審資料製作指南: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想提升教授對你的印象,但不確定備審資料該如何準備?😯 別擔心!本篇指南將帶你掌握備審資料的關鍵整理技巧,讓你的內容更加精煉有力!✨📌 重點秘技先看:✅ 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 讓教授快速了解你在高中三年的課外活動與成長📂 梳理多元表現,將繁雜經歷轉化為清晰的總結心得✅ 基本規範📝 字數限制:800 字(包含標題、姓名等)🖼 圖片限制:最多 3 張(可拼圖,但過小可能影響辨識度)📄 頁數建議:2-3 頁內✅ 內容重點✂️ 多不如少,長不如短:內容精煉,避免冗長🎯 教授審查重點:是否能一眼看出你的能力與特色✅ 如何篩選與分類內容❌ 避免傳統分類法(如社團、競賽、幹部)✅ 建議使用「能力點」分類:👉 例:若擅長公關,可舉例於社團、競賽、活動中展現的公關能力📌 聚焦申請科系所需能力,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活動經歷✅ 具體呈現的方法📊 SMART 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 數據化表達(如:活動人數、時間、預算等)🖼 清楚的場景描述(讓讀者產生畫面感)✅ SWOT 分析的適用性⚠️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因為難以直接與其他申請者比較✅ 例外情況:如全國性競賽成就、專業證照(如多益高分)✅ 內容取捨的策略🔹 聚焦重點項目: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細節描寫精準:人事時地物清晰呈現,提升說服力📢 備審資料是申請過程中的關鍵! 一份精心整理的備審資料不僅能突顯你的個人特色,還能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備審資料製作要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6OpU7_JFU🔹 影片摘要:本影片詳細解析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內容篩選技巧與最佳呈現方式,幫助你打造精煉且有說服力的備審資料。此外,提供教授評閱角度的建議,讓你的資料更具競爭力!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太方便大學有規範 哪些備審資料可以靠AI? 升學診聊室

✨大學備審資料的AI應用:如何聰明運用AI,為你的申請加分!✨大學申請季來臨,備審資料的準備是否讓你感到焦慮?別擔心!今天,我們將分享如何在備審資料中恰當使用AI工具,讓你的申請資料更具競爭力。✨重點秘技先看:✅ AI在備審資料中的角色與規範:AI的輔助:AI是輔助工具,人機協作才是關鍵。學術倫理:使用AI必須誠實聲明,詳細列出使用的AI工具及其用途。✅ 如何恰當使用AI工具:聲明位置:建議將AI使用聲明放在備審資料的目錄下方或附錄部分,置於前方更佳。內容真實性:確保AI產出的內容符合自身程度,避免過於深奧,並基於AI產出的內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習成果。✅ AI的適用範圍:資料整理:快速整理繁雜的學習歷程資料。動機發想:激發更多創意的動機與想法。學習歷程反思:深入探討學習歷程,發現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角色扮演:模擬教授提問,提前準備面試。學習計畫:整理與建構清晰的學習計畫。學習歷程比較:利用AI比較不同學習歷程檔案,發現自身能力。✅ 避免過度依賴AI:個人特色:避免使用AI生成模板化的內容,以免缺乏個人特色。拒絕模板:不要購買網路上販售的模板,以免內容過於雷同,缺乏競爭力。✅ 核心觀點:展現真實自我:備審資料的重點在於展現真實的自己。適度輔助:適當運用AI輔助,但切勿完全依賴,以免失去個人特色。聰明運用AI,讓你的備審資料脫穎而出!在準備備審資料的過程中,這些關鍵的AI使用技巧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呈現自己的優勢,提升申請成功率!✨📺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你的未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IN59OiG3s【製作團隊】1111媒體中心整理 段友儒攝影 苗庭偉、余哲賢後製 苗庭偉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