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話題

選校選系搞不定? 掌握這些觀念兼顧個人興趣與合適科系

選校選系搞不定? 掌握這些觀念兼顧個人興趣與合適科系

✨選擇科系的五大重點:如何有效規劃你的學習路線!✨🚀大學生或家長在選擇科系時,經常會感到困惑與焦慮。今天,我們邀請到了職涯發展顧問陳坤平老師,來為大家分享如何幫助學生做出明智的科系選擇。✨📌 重點秘技先看:✅ 選擇科系的困難與考量:- 興趣與未來的挑戰:學生在選擇科系時,常面臨對興趣不確定、擔心選錯科系的焦慮- 學業挑戰:如何保持學習興趣並應對科系中的課業挑戰✅ 興趣與科系選擇的關聯:- 興趣≠適應:興趣不一定能幫助你順利適應科系的課程與職業- 自我反思:反思高中學習經歷,是否參加過相關活動或測試過自己的興趣✅ 避免選擇假性興趣:- 假性興趣的例子:如受到媒體影響或短期興趣(如想當運動員)而選擇科系- 檢視興趣的持久性:確保你的興趣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持續,並能夠承受科系的學業壓力✅ 科系選擇的思考框架:- 深入了解科系:查閱大學網站,了解不同學校的科系特色與課程內容- 職業規劃:確定所選科系未來是否能夠支持你的職業目標✅ 如何更深入了解科系:- 查閱資料:利用學校網站、課程介紹及影片來了解科系的詳細內容- 了解學校的研究方向:探討教授的研究領域及學校的升學發展📢 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系,決定你未來的職業方向!在面對眾多科系選擇時,這些關鍵的思考與準備能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立即觀看影片,幫助你選擇最適合的科系,開始規劃你的學習旅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KZS9-uRZk🔹 影片摘要: 本影片深入探討選擇科系時需要考慮的五大重點,從興趣、學業挑戰到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們做出明智的選擇。首先,分析學生面對的困難,並提醒興趣與科系選擇之間的差距。接著,提供具體的建議,如何深入了解所選科系的課程與未來發展,避免選擇假性興趣,並提供如何查找資料的技巧,幫助學生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備審資料深度攻略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 備審資料製作指南: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製作觀念✨🚀 想提升教授對你的印象,但不確定備審資料該如何準備?😯 別擔心!本篇指南將帶你掌握備審資料的關鍵整理技巧,讓你的內容更加精煉有力!✨📌 重點秘技先看:✅ 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 讓教授快速了解你在高中三年的課外活動與成長📂 梳理多元表現,將繁雜經歷轉化為清晰的總結心得✅ 基本規範📝 字數限制:800 字(包含標題、姓名等)🖼 圖片限制:最多 3 張(可拼圖,但過小可能影響辨識度)📄 頁數建議:2-3 頁內✅ 內容重點✂️ 多不如少,長不如短:內容精煉,避免冗長🎯 教授審查重點:是否能一眼看出你的能力與特色✅ 如何篩選與分類內容❌ 避免傳統分類法(如社團、競賽、幹部)✅ 建議使用「能力點」分類:👉 例:若擅長公關,可舉例於社團、競賽、活動中展現的公關能力📌 聚焦申請科系所需能力,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活動經歷✅ 具體呈現的方法📊 SMART 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 數據化表達(如:活動人數、時間、預算等)🖼 清楚的場景描述(讓讀者產生畫面感)✅ SWOT 分析的適用性⚠️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因為難以直接與其他申請者比較✅ 例外情況:如全國性競賽成就、專業證照(如多益高分)✅ 內容取捨的策略🔹 聚焦重點項目: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細節描寫精準:人事時地物清晰呈現,提升說服力📢 備審資料是申請過程中的關鍵! 一份精心整理的備審資料不僅能突顯你的個人特色,還能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立即觀看影片,掌握備審資料製作要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6OpU7_JFU🔹 影片摘要:本影片詳細解析備審資料的核心目的、內容篩選技巧與最佳呈現方式,幫助你打造精煉且有說服力的備審資料。此外,提供教授評閱角度的建議,讓你的資料更具競爭力!

高三上學期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注意事項有哪些?

高三上學期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注意事項有哪些?

🎥 高三上學期學習歷程該注意哪些事?掌握關鍵要點助你輕鬆準備📚你正在為升學做準備,卻對學習歷程檔案的上傳感到困惑嗎?😱 不知道該上傳哪些內容,才能讓大學教授刮目相看?🌟 別擔心!本集節目邀請到 1111 人力銀行職涯發展顧問 陳坤平老師,為大家解析學習歷程的關鍵要點,助你輕鬆準備,成功申請理想科系!💥📌 重點搶先看:✅ 高三學習歷程的重要性- 為何高三的學習歷程特別關鍵?如何透過檔案展現你的學習成長?✅ 必上傳的關鍵檔案- 探究與實作、自主學習計畫、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如何規劃?✅ 學校上傳期限- 各校時程不同,如何掌握時間,確保資料完整遞交?✅ 備審資料的統整與優化- 如何讓你的學習歷程更具吸引力,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錯誤檔案怎麼辦? 是否能修正?如何補充資料,強化學習成長歷程?🔍 學習歷程準備關鍵解析🎉 高三學習歷程檔案,為何特別重要? 高三階段的學習歷程,比起高一高二更能展現你的學習成長與成熟度。此時,你對未來目標已有更清晰的規劃,能更有針對性地準備學習歷程,讓教授一眼看出你的專業能力!📅 掌握上傳期限,不讓努力白費! 學習歷程檔案的上傳時間依各校規定不同,請務必與學校老師確認截止日期,確保你的檔案能成功送達,否則即便準備再好,也無法納入申請資料。📄 必上傳的學習歷程內容探究與實作:適用於所有科系,展現你的批判性思考與資料整理能力。自主學習計畫:透過課內外學習、證照考取、社團幹部經驗等,展現你的學習動機與自律能力。課程學習成果:需經老師認證,展示你在課程內的學習深度與專業素養。多元表現:包含競賽、社團、志工、營隊等,強調你的綜合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錯誤檔案怎麼辦?還能修正嗎? 學習歷程沒有絕對的對錯,若過去的檔案不夠完整,可以在備審資料中進行補充與統整,強調你的學習成長歷程,而非單純覆蓋過去的資料。💡 小提醒統整性:讓你的檔案內容有脈絡,展現一致的學習方向與能力發展。深度:強調專業知識與思考過程,讓教授看到你的研究能力與邏輯思維。反思能力:即便沒有競賽得獎,也可以透過過程紀錄與反思,展現你的成長。💪 不論你現在準備到哪個階段,都別擔心! 把握這些關鍵要點,讓你的學習歷程更加分,成功邁向理想大學!🌟📺 立即觀看影片,讓你的學習歷程在申請中大放異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5tlq9ctpE

書審面試/台大化學系教授:關鍵在於學習動機與邏輯思維

書審面試/台大化學系教授:關鍵在於學習動機與邏輯思維

(圖片來源 / Freepik.com)記者 鄧天心/綜合報導2025年學測成績公布後,考生進入個人申請階段,書面審查(書審)成為決定錄取與否的關鍵。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副系主任邱靜雯分享了書審準備的關鍵要點,另外系主任陳振中也在系上訪談影片(觀看訪談)中,剖析化學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與畢業生的多元職涯選擇,為考生提供完整的申請與發展指南。邱靜雯強調,申請者的書審資料應充分展現對化學系的興趣,並透過相關學習經驗與活動來佐證,她提到,如果考生表示自己熱愛化學,卻從未修讀相關課程,也沒有參與任何化學競賽或實驗計畫,那麼這樣的書審內容缺乏說服力。她特別提醒,考生應確保書審內容的真實性,教授們會仔細比對過去的學習經歷,若申請動機與學習歷程不符,或有過度包裝的痕跡,反而可能降低錄取機率,她表示,希望看到考生如何透過過往的經驗發展對化學的興趣,而不是單靠文字強調對這個科系的熱愛。此外,避免無關內容與流水帳式敘述也是關鍵,邱靜雯建議,不要填滿過多無關的活動來讓履歷看起來豐富,教授更關心的是學生如何將所學內化,並展現邏輯思維與學習能力。書審內容應挑選與化學相關的經歷,清楚說明如何影響學習動機,並具體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在台大化學系的訪談節目中,陳振中進一步探討了化學系畢業生的職涯發展與產業需求。他指出,化學專業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扮演關鍵角色,在產業應用方面也極具發展潛力。「化學是從零到一的創新推動者,透過基礎研究開發新材料與新技術,再交由工程領域進行量產與製造優化,」陳振中表示,目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對化學人才需求極高,特別是在材料研發與製程技術方面,化學專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量子材料、環境科技、傳統化工產業等領域,也同樣高度依賴化學人才,顯示該領域的廣泛發展潛力。他也強調,隨著AI技術的進步,化學學習方式正在改變,以往學生需閱讀大量英文文獻,但現在AI輔助搜尋已降低語言障礙,然而,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與創新思維仍是不可取代的核心能力,即使科技再進步,化學研究仍需仰賴科學家的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這些能力也將成為書審與未來研究的重要指標。對於化學系畢業生的未來發展,陳振中表示,不同學歷的學生在產業中的定位有所不同。例如,以台積電為例,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大多由博士擔任,碩士則主要負責技術開發與應用。他認為,是否選擇深造,應取決於學生的個人興趣與未來志向,而非單純跟隨趨勢。談及化學系畢業生的未來發展,他強調,學生應該以興趣為導向,而非只追逐熱門產業,他認為,即使半導體產業薪資高,若學生真正熱愛傳統材料、環境科技或生物化學等領域,也能在專業發展上發光發熱,他進一步說明,創新來自興趣與專注,真正有價值的突破,往往來自於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勇於探索未知,而不是單純跟著市場趨勢走。針對台大化學系的課程發展,邱靜雯表示,該系仍然以基礎科學為核心,但近期課程設計已做出調整。目前必修學分減少,選修課程變多,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更專精的方向,例如材料化學、分析化學、生化應用等。這樣的改變讓學生有更大的彈性發展,未來畢業後也能拓展至不同領域。綜合邱靜雯與陳振中的建議,考生在準備書審時,應確保內容真實,並透過具體的學習經歷展現對化學的興趣與適合度。台大化學系不僅注重專業知識,也強調創新思維、邏輯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特質將成為未來學術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在職涯選擇上,學生應根據自身興趣與能力,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無論是半導體、材料科學、生物化學或傳統化工領域,真正的創新來自興趣的驅動,而非單純追逐市場趨勢。隨著AI技術與產業需求的變化,化學領域仍將持續發展,為台灣科技與工業提供強大的動能。

高三學生於學測成績公佈前可以做的事

高三學生於學測成績公佈前可以做的事

學測成績公佈前可以做什麼事呢學測已經結束,高三學生可以運用年假好好休息,養精蓄銳後迎接下一個挑戰。年假之後,即使尚未收到學測成績,高三學生可以盤點既有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這篇文章說明盤點目的、盤點原則、盤點範例,供高中師長與高三學生參考。一、盤點目的1.了解自己已累積哪些「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大學、這些成果表現可以展現哪些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2.了解這些成果報告是否需要延伸或修正;如果有延伸或修正的可能,把握寒假與高三下補強。3.了解自己既有成果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把握寒假與高三下運用高三課程學習成果或多元表現補強。【補充說明】1.大學申請入學並未限制申請者提交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必須在高中哪個年級上傳。如果學生不滿意高一的成果,不需將高一成果提交給學系審查。如果學生認為高二與高三的成果更完整、在申請時更突顯自己優勢,只需提交高二與高三的成果給學系審查。2.補強目的不是要衝成果件數或頁數,而是提升整體品質並強化與學系的關連。在一般大學申請入學管道,雖然針對每個學系可以上傳最多3件課程學習成果、10件多元表現,但是請各位讀者想想:如果有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申請,而且每件成果頁數很多,在有限的審查時間內,大學審查教師有時間針對每件成果詳細地從頭看到最後一頁嗎?二、盤點原則1.先思考自己想要讀什麼領域的學系?如果沒有明確的領域,可以思考自己不排斥哪些領域。2.承第1項,建議善用以下網路資源觀看大學教授或學長姐的分享影片,大致了解這個(或這些)領域在學些什麼、重視哪些基礎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1)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2) 在Youtube搜尋Yory優歷。此外,各大學從一月起陸續公佈當年度「審查資料準備指引」(114年可參考https://www.cac.edu.tw/apply114/guide.php ),如果學生有明確的申請學系,可以在盤點前先了解申請學系的審查資料準備重點。3.就目前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而言,有哪些內容呈現的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與想讀或不排斥的領域有關?為什麼?在說服大學教師前,先說服自己;但是也不用太吹毛求疵或自以為很遜。(稍後有範例說明。)4.列出有關的成果並進行排序,相關程度最高且表現優良的成果排第一順位,接著依據有關程度排第二、第三……順位。這只是暫時的順位,高三下可能有其他成果產出,屆時再加入新成果重新思考順位。5.承第4項,排順位的原因是:高三下學期寫「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時,可能要有些巧思,思考鋪陳的順序。尤其是「學習歷程自述」第一頁可能放學生的簡歷表,大學審查教師通常是由上往下閱讀,因此先呈現與申請領域最有關或表現最佳的內容,讓審查者一開始就認知到這位申請者有不錯的知識、能力或個人特質。因為本文重點是盤點既有成果,這裡就不多說明「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的撰寫原則。6.盤點過程可能發現有些課程學習成果或多元表現與想讀的領域沒有直接或間接關係,也可以考慮作為審查資料以突顯個人特質。例如:參與桌球社就只是單純喜歡打桌球,藉此呈現個人興趣;社團經歷之一是與同學合作舉辦成果發表會,藉此說明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如何克服。【補充說明】1.以上提到的「順位」不是申請入學審查系統的呈現順序;審查系統對於各個資料項目已有既定的呈現順序。就我所知,許多大學教授審查時重視「學習歷程自述」,因此在「學習歷程自述」第一頁以個人簡歷表優先呈現與申請學系領域最相關或表現最佳的經歷,仍有其功能。2.學習歷程自述簡歷表範例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E3jKpD7Eneg9hZDqYUq2jZ99wCHGLYch/view?usp=sharing三、盤點範例呈現範例之前先提醒三件事:(1) 範例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文作者任職學校國立中山大學各行政單位與學系的立場;(2) 各範例對應不同領域,即使這個領域不是學生自己想要讀的領域,也可以參考範例提到的概念進行盤點;(3) 範例中可能提到多元選修課或社團,若高中教師想引用這些範例向學生解說,可自行代入該校的多元選修課或社團,以期更貼近各校學生的需求。(範例1)我想要讀財經商管領域學系,目前有兩份「課程學習成果」、兩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財經商管領域學系:(1)高二多元選修「數學於財務金融的應用」學習成果(2)高二課程「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關於○○商圈的期末報告(3)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4)高一、高二參加籃球社說明:此例第(1)、(2)項與財經商管直接有關;第(3)項呈現外語能力,由於財經商管領域重視外語能力,可視為直接有關。以相關程度來看,第(1)、(2)項最有關,所以順位在前;然而,若這位學生的英語檢定成績特別高分並且想突顯外語能力,可將順位提前。也就是說,原則上相關程度最高並表現優良的成果排第一順位,但是仍有彈性調整空間。至於第(4)項看似與財經商管無關,仍可思考籃球社的經歷如何突顯個人特質,例如:樂於挑戰自我、重視團隊合作能力、長期投入某項興趣……。排順位時不需考慮成果完成時間點;以此例來說,雖然高一參加籃球社,但是與申請學系的關連不像第(1)~(3)項直接,所以順位較後。(範例2)我想要讀資訊領域學系,目前有兩份「課程學習成果」、三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資訊領域學系:(1)高一課程「資訊科技」期末成果(2)高二多元選修「進階程式設計」期末成果(3)高二自主學習「R程式語言」。(4)APCS檢定成績(5)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說明:此例第(1)~(4)項與資訊領域直接有關,可依成果完整度或表現程度調整順序。第(5)項呈現外語能力,看似與資訊領域無直接關係,但是有間接關係,例如:進入大學後可能閱讀不少原文書,不錯的英檢成績代表英文字彙量夠多,讀原文書時可專注於學習知識而不用一直查單字。事實上,有些資訊領域學系在校系分則就有提到申請者可以提交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範例3)我想要讀理工領域學系,目前有兩份「課程學習成果」、兩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理工領域學系。(1)高二課程「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學習成果(2)高一課程「資訊科技」期末成果(3)高二校內科展競賽表現(4)高二擔任班長說明:此例第(1)~(3)項與理工領域直接有關,可依成果完整度或表現程度調整順序。第(4)項看似與理工領域無關,不過可搭配具體事例呈現個人特質,例如:負責任、熱心助人、有領導能力……。(範例4)我想要讀外語領域學系,目前有一份「課程學習成果」、三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外語領域學系。(1)英語文能力檢定證明(2)幹部經驗—高二擔任英語小老師(3)接待國際交換生的經驗(4)高二課程「歷史學探究」期末報告,主題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生平。說明:此例第(1)~(3)項與外語領域直接有關。第(4)項看似與外語領域無直接相關,但是有間接關係,可以展現對於外國文化或歷史的興趣。然而,如果申請學系的審查資料準備指引提到可繳交與外國歷史或文化相關的報告,則第(4)項視為直接有關,順位可提前。(範例5)我想要讀社會學領域的學系,目前有一份「課程學習成果」、三份「多元表現」可用於申請社會領域學系。(1)高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期末報告,主題是探討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2)高一、高二參加校內志工服務社(3)擔任校內會議的學生代表(4)高二自主學習主題:調查校內無障礙空間並提出改善建議說明:此例所有項目皆可呈現學生樂於服務人群、關懷社會的個人特質,視為與社會學領域直接有關,可依成果完整度或表現程度調整順序。範例5可與範例3比較,用意是:有些成果或表現在某些領域未必特別重要,但是在其他領域可能是呈現重點,所以盤點時需視想申請的領域而定。四、盤點之後1.如果發現有些「多元表現」適合作為審查資料,可視情況在寒假作適度延伸或修正,高三下學期上傳更完整的成果。2.如果發現有些「課程學習成果」適合作為審查資料,可視情況在寒假作適度延伸或修正,高三下以「多元表現」名義上傳更完整的成果(這樣作不需學校教師認證)。3.需留意高三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上傳件數限制。若打算將先前的成果延伸或重新整理,由於是在高三上傳,仍受限於高三的總件數限制,因此請挑選較重要者(例如:與預計申請學系較有關的報告)延伸或重新整理,以免排擠高三新產出的成果。4.盤點後如果發現既有成果令學生自己滿意,或者修正、延伸空間有限,未必要再修正或延伸。5.盤點後如果發現可用來作為審查資料的成果或多元表現很少,或者想要再產出與申請領域更有關的成果,可把握高三下的課程,並且在寒假或高三下自主學習。五、如果學生還沒有具體的學系目標,怎麼辦?1.寒假可用「學群探索」為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善用線上學長姐或教授的分享影片了解學群學習內容。2.本文作者有篇文章刊登於翻轉教育,標題是:「自主學習主題選什麼好?大學老師推薦:高一無明確方向,就以學群探索為題。」雖然標題提到高一,但是也適合無具體學系目標的高三學生參考。文章連結是: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603。3.本文作者曾錄製一則影片,主題是「使用ColleGo尋找可能的選系方向」,介紹如何使用ColleGo!網站的部份內容協助學生尋找可能的選系方向。影片連結是:https://youtu.be/oM_bTEAz_2o。

考生注意!申請入學二階段「四大要點」必掌握

考生注意!申請入學二階段「四大要點」必掌握

審查資料上傳測試系統4/12至4/17開放。示意圖:取自123RF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113 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結果於28日在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公告,並開放考生上網查詢。今年申請入學報名人數較去年增加2,075人,為78,187 人,其中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人數為63,449人,較去年增加1,255人。通過篩選比例81.15%,較去年略為減少0.56個百分點。今年通過篩選考生平均通過校系數2.82個,較去年 2.96 個略減。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表示,若考生對第一階段篩選結果有疑義欲申請複查時,可依規定於3月29日中午12時前,以網路申請方式向甄選委員會提出。 甄選委員會提醒,各大學近日內將寄發(或公告)指定項目甄試通知及其他相關資料予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含外加名額篩選)之考生,考生須詳閱簡章分則,於大學規定日期前繳交指定項目甄試費用,並依招生簡章規定方式上傳或送繳相關證明或資料,考生如未收到大學甄試通知或對各大學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有任何疑義,請主動與各大學聯繫,以免權益受損。 針對第二階段部分,甄選委員會提出四大注意項提醒考生: (一)甄選委員會表示,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校系要求之審查資料,除另有規定外,須於繳交截止日前,將審查資料以網路上傳(勾選)方式繳交至甄選委員會。審查項目中如有要求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考生如為當學年度高三應屆畢業生或 110 學年度以後畢業之考生,可選擇自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以下簡稱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中勾選資料檔案後上傳,或自行製作 PDF 格式檔案後上傳;其餘考生(含 109 學年度以前已畢業生、非適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持境外學歷、同等學力報考生或青年儲蓄帳戶學生等),則以自行製作 PDF 格式檔案後上傳。 (二)為使考生瞭解大學第二階段甄試審查資料準備方向與內容,申請入學網站有建置「審查資料準備指引」專區,考生可自該專區連結至各大學網站查詢相關資訊。 (三)為利考生預先瞭解並熟悉網路上傳(勾選)審查資料之操作介面及作業流程,甄選委員會特於4/12至4/17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9時,開放測試系統供考生實作演練及提前檢視歷程資料。目前甄選委員會已將操作說明與操作教學影音檔公告在「申請入學」網頁,請通過第一階段篩選考生上網查看並把握測試期間,提早熟悉操作流程,以利5/2起正式系統開放後,不至於慌亂而延誤上傳。測試系統網址為: https://www.cac.edu.tw/,進入後選擇「申請入學」網頁,再點選「審查資料上傳」項下之「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上傳系統(測試版)」,即可進行審查資料上傳測試作業。 (四)甄選委員會另提醒,高三應屆畢業考生於測試系統內,如檢視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第一至第四學期之學習歷程資料(含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有疑義,務必於4/18中午12時前之每日上班時間向就讀的高中學校反映,以維護自身甄試權益。110 學年度以後畢業之考生,如檢視第一至第六學期之學習歷程資料有疑義,應於審查資料上傳測試期間且於畢業高中所定時間內向畢業高中提出申請。測試期間考生如遇有任何操作上的問題,可於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例假日除外),逕洽甄選委員會服務專線:(05)272-1799。 1111人力銀行職涯發展顧問陳坤平提醒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學子,在準備第二階段時要掌握「時間」、「各校系規定」、「資料完整度」、「測試系統實作演練」、「有問題及時反應」原則。更多大學申請入學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查詢(https://hs.1111.com.tw/) #大學徵選入學委員會 #申請入學 #落點分析 #1111落點分析

大學申請入學分發率51.18%近9年新低 1.6萬缺額創新高 頂大缺額數也破百

大學申請入學分發率51.18%近9年新低 1.6萬缺額創新高 頂大缺額數也破百

112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統一分發結果今天公告,7萬6112人報名,3萬8953人獲分發,報名分發率51.18%,是近9年新低,缺額逾1.6萬個,則創歷年新高,缺額增加的主因為總報名人數減少5238人。有11校缺額比率大於50%,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等頂尖大學也破百。 112學年申請入學有11校缺額比率大於50%,比111學年(3校)大幅增加,今年無學校零缺額;頂尖大學也出現不少缺額,如台灣大學有178個缺額、成功大學有284個缺額、清華大學180個缺額、陽明交通大學140個缺額,缺額最多的則是中國文化大學908個(總名額2012個)。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今天於網站公布112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管道統一分發結果,7萬6112人報名、招生名額5萬3856個(含願景組143個,不含原住民、離島、願景計畫外加名額),報名人數和名額都比111學年(8萬1350人、5萬5810個)減少。 112學年獲申請入學分發人數3萬8953人(含原住民、離島、願景計畫外加名額),因總報名人數減少,獲分發人數也比111學年(4萬6875人)減少;112學年報名分發率(獲分發人數/總報名人數)為51.18%,是近9年新低。 112學年通過第1階段篩選考生平均通過校系數為2.96個,從考生填報志願序獲分發的情形,以第1志願序獲分發有3萬6855人,比率為94.61%,比111學年度93%略提升。 甄選會資料顯示,112學年度分發後的招生缺額計有1萬6121個(不含原住民、離島、願景計畫外加名額),比111學年度招生缺額(1萬294個)增加,同時也創歷年新高。 此外,今年並無中重症考生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住院隔離治療而適用防疫應變方案;依簡章規定,各校系分發後的缺額與獲分發錄取生放棄的缺額,如屬教育部核定當學年新生名額者,扣除「繁星推薦」增額錄取名額後,將回流至大學分發入學使用(外加名額除外)。 資料來源

個人申請3/23起受理 教育部提醒考生掌握「三重二不」原則

個人申請3/23起受理 教育部提醒考生掌握「三重二不」原則

12.8萬餘人報考的110學年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上周已公告並寄發,教育部提醒考生,大學個人申請將在3月23、24日受理報名,通過一階篩選考生可在4月2至12日期間上傳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備審資料,招聯會日前針對備審資料審查歸納出「三重二不」原則,可做為考生準備相關備審資料的重要依循方向,將可事半功倍、更能省時省力。 大學個人申請預計3月23、24日受理報名,3月31日公布第一階段篩選結果,通過一階考生依志願校系規定,得在4月2日至12日期間,上傳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備審資料,以及4月14日至5月2日至各大學參與校系自訂甄試項目,包括面試、筆試或實作等資料。 為協助學生準備備審資料,招聯會日前對外公布「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教育部建議考生可掌握「三重二不」原則,解密大學審查重點,讓準備備審資料更能省時省力,事半功倍。 所謂「三重二不」,三重就是「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活動;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兩不則是「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不是以量取勝,大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 教育部指出,「三重二不」是彙整了各大學多年審查共識,希望讓每一屆考生及正在累積學習歷程檔案的高中生,都能能有明確的準備方向,順利讓大學看到學生的特質與優勢能力,如願錄取理想大學校系,成就每一位孩子。 教育部也舉例說,大學對學生備審資料是採綜合性評量,重視的是學生「從中學到甚麼?」、「在其中展現了哪些能力與特質?」而不是只看件數來集點計分,所以學生在準備備審資料時,要簡要、清楚呈現,並非以量取勝,同時務必要展現所送資料的學習反思,才能讓大學感受到考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 【落點分析】 60萬以上學長姐施測 老師們都說讚的完整分析報告 https://hs.1111.com.tw/testAnalysisType.aspx

大學如何看學習歷程檔案?台大建議修滿加深加廣、清大建議強調「閃光點」

大學如何看學習歷程檔案?台大建議修滿加深加廣、清大建議強調「閃光點」

目前的高三生參加大學個人申請,要製作備審資料,明年起的高中生適用108課綱,要以「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大學主管建議高中生不要緊張,台大強調學習歷程檔案「不要傳太多」,以部定必修課的成果為主,建議考生上傳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作品即可。清大則建議學生上傳作品之外,也要描述完成作品的過程。 台灣大學主管表示,學習歷程檔案只需上傳學生自己喜歡的資料就好,不要上傳學校老師、家長或大學教授喜歡的內容。教授們都已看太多罐頭式的資料,比如每個報考醫學系的學生,家裡的爺爺、奶奶都生病,每個機械系考生小時候都愛完樂高。此類內容放太多,容易讓教授覺得「又來了」。 舉例來說,有學生為了充實學習歷程,暑假去參加營隊,教授看到營隊證書的反應「就只是點頭」,沒有加分效果。營隊的收穫若對學生的生涯定向等面向有幫助,才值得投入。參加學術性社團也是一樣道理,學生如果是自願參加,從中知道自己對某個領域有沒有興趣,才有意義。 從108課綱的高中課程內容來看,台大重視探究與實作,因為學生能從課堂中培養發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台大也重視完整學習,若學生對某個領域有興趣,建議「選好選滿」教育部規定各校開設的加深加廣課程。 清華大學表示,清大想找具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最看重「歷程」,且要懂得陳述歷程,讓教授看到你的「閃光點」。 清大建議學生不要只上傳課程或課外活動成果,更重要的是描述完成作品的過程和學習方法,比如老師原來建議怎麼做、盼學生達成什麼目標,學生用了什麼做法來達成,當中的收穫和反思為何。 中央大學校內各系審查學習歷程檔案以加深加廣選修為主,各校校定的多元選修作為附加的參考,學生不必擔憂所讀學校多元選修課程太少。

第二階段書面備審資料、面試即將展開,懶人包讓你早一步準備好。

第二階段書面備審資料、面試即將展開,懶人包讓你早一步準備好。

昨(2月25日)公布學測成績,個人申請管道3月開始報名,考生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須參加第二階段甄試,包括書面資料審查和口試等。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錄製書審資料懶人包影片,讓考生了解大學端怎麼看備審資料,預先做準備以免到時手忙腳亂。 影片連結支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2z8gNfziU 大學看備審資料,最重視興趣性向特質與報考學系是否吻合、修過相關課程的履歷,參與社團、校內外活動經驗,大學重視「質」,希望看到從中學到什麼和反思,不應條列出「做」過什麼,卻說不出「學」了什麼。 興趣性向特質,建議可使用「測評」工具轉存列印作為輔助說明適合該學系的原因,如UCAN、Holland測驗、九大職能星測驗、多元智能測驗等,都是不錯的工具,也可詢問或使用在學期間學校輔導的性向測驗結果。 自傳方面,大學期盼看到的是有「溫度」自傳,千萬別使用罐頭式自傳,或是寫一堆流水帳,如對家裡有多少人、父母的教育等內容,看不出學生的特質與潛力,自傳資料應呈現出個人的良好特質,如對事情主動積極的態度、具創造能力、對未知事物具有探索的好奇心、謹慎細心等。 除此之外,建議學子備審資料還可以根據校系特點「量身訂作」,現在找工作流行「多種履歷表」,申請學校也一樣,例如申請企管系可以多多展現自己人際互動、溝通協調能力;申請經濟系、統計系則可展現自己在邏輯思考的能力,還可研究系上的課程、師資,提出未來重點學習的方向也很加分。但千萬也別寫得太天花亂墜,因大學教授能分辨,也會利用面試機會測試。 更多備審資料內容可見時報週刊的《升學必讀專刊》,由系主任告訴你備審資料怎麼準備: https://hs.1111.com.tw/db/download/else/d425f58b-ed3d-4544-b000-7dc7f7cff5c9.pdf 另外,1111落點分析提供您面試及備審資料準備懶人包,今年更有特別新增內容,讓你一鍵下載帶著走! 面試及書面備審懶人包:https://hs.1111.com.tw/collegeRaiders.aspx 預祝各位考生順利通過第一階段,並且好好準備第二階段項目,前進大學之路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