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話題

選校選系搞不定? 掌握這些觀念兼顧個人興趣與合適科系

選校選系搞不定? 掌握這些觀念兼顧個人興趣與合適科系

✨選擇科系的五大重點:如何有效規劃你的學習路線!✨🚀大學生或家長在選擇科系時,經常會感到困惑與焦慮。今天,我們邀請到了職涯發展顧問陳坤平老師,來為大家分享如何幫助學生做出明智的科系選擇。✨📌 重點秘技先看:✅ 選擇科系的困難與考量:- 興趣與未來的挑戰:學生在選擇科系時,常面臨對興趣不確定、擔心選錯科系的焦慮- 學業挑戰:如何保持學習興趣並應對科系中的課業挑戰✅ 興趣與科系選擇的關聯:- 興趣≠適應:興趣不一定能幫助你順利適應科系的課程與職業- 自我反思:反思高中學習經歷,是否參加過相關活動或測試過自己的興趣✅ 避免選擇假性興趣:- 假性興趣的例子:如受到媒體影響或短期興趣(如想當運動員)而選擇科系- 檢視興趣的持久性:確保你的興趣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持續,並能夠承受科系的學業壓力✅ 科系選擇的思考框架:- 深入了解科系:查閱大學網站,了解不同學校的科系特色與課程內容- 職業規劃:確定所選科系未來是否能夠支持你的職業目標✅ 如何更深入了解科系:- 查閱資料:利用學校網站、課程介紹及影片來了解科系的詳細內容- 了解學校的研究方向:探討教授的研究領域及學校的升學發展📢 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系,決定你未來的職業方向!在面對眾多科系選擇時,這些關鍵的思考與準備能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立即觀看影片,幫助你選擇最適合的科系,開始規劃你的學習旅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KZS9-uRZk🔹 影片摘要: 本影片深入探討選擇科系時需要考慮的五大重點,從興趣、學業挑戰到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們做出明智的選擇。首先,分析學生面對的困難,並提醒興趣與科系選擇之間的差距。接著,提供具體的建議,如何深入了解所選科系的課程與未來發展,避免選擇假性興趣,並提供如何查找資料的技巧,幫助學生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口試NG行為教授告訴你

口試NG行為教授告訴你

4月開始進入了各大學推甄、申請入學面試的高峰期,大學校教授管中祥在臉書談到幾個常見的面試NG行為,包括不要穿不合身的衣服、做不適齡的裝扮、不要假裝凡事都懂等,也提醒考生「做自己比討好別人重要」。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說,各高中通常都會幫考生做模擬面試,以降低正式面試時的緊張感,或請學長姐給予過來人經驗,考生父母、親友也會獻策給建議,但千萬別用錯力氣或方法,反而弄巧成拙。 管中祥以自己擔任面試老師的多年心得提出建議,他說,見過不少考生為了展現慎重,穿上借來或新購的西裝或套裝,可能因為不合身或不自在,舉止反而顯得不自然,相當可惜。 「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著重學生的思考能力!」管中祥說,每個領域的面試重點不同,但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領域面試時,希望學生能凸顯特質、思考能力、創造性,也要展現對這一科系的了解度,千萬別受一些不必要的規範所侷限,反而看不到自己原來的樣子。 對經濟弱勢的家庭來說,完成一趟面試任務,若要花費車資、治裝等,負擔不小,管中祥說,面試不一定要穿新衣,打扮乾淨、整潔才是重點。 高雄市立小港高中每年都會為學生安排模擬面試,也會邀請大學老師當主考官。校長陳建民說,推甄或申請入學第一階段比成績、第二階段比態度,面試的態度、服儀都是重要環節,建議考生別濃妝豔抹或打扮太成熟,態度上真誠自然,適時展現學習的強烈動機,也要對這一科系做足功課,才能為面試表現加分。 (資料來源:UDN新聞網)

學測國綜考題課內選文取用比例近年最高 以概念框架為核心

學測國綜考題課內選文取用比例近年最高 以概念框架為核心

記者孟圓琦/綜合報導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群,由左而右為:中山女高 曾鈺婷老師、中正高中 張青松老師、建國高中 周杏芬老師及成功高中李仁展老師。(圖/記者 孟圓琦攝)根據大考中心統計數據指出,114學年學力測驗第二天的國文考科(簡稱「學測國文」),其中在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部分,其應到人數為12萬675人,實到人數為11萬7794人,缺考率2.39%略高於去年的2.29%。身心障礙考生應到人數共739人,實到人數692人,缺考率6.36%遠高於3.57%。課內選文比重近年最高!試題素材直接取用各家課本選文者,採用比例不僅較去年更高,且同為近四年來最高,約占整份試卷30分左右。其中又以今年的第15-19題改寫自田曉菲《赤壁之戟》,內容連結杜牧七言絕句〈赤壁〉、曹操〈短歌行〉與蘇軾〈赤壁賦〉,深入「赤壁」意象,做文學思考。以形式言,買串四言古詩最後一位大家曹操、七言絕句見長的晚唐杜牧,以及宋代散文賦代表蘇軾的作品,隱然展現文學史中,不同時代的韻文面貌,取材別具意義。選材多樣化 一展跨域聯想及影響其中有將近80%的高比例,主要在於考察考生們的篇章閱讀理解能力,內容囊括現代文學和文言文等各式文類。如其中第3題出自聶華苓小說〈月光•枯井•三腳貓〉,第10題引余光中現代詩〈埔里甘蔗〉,在散文部分則有第6-8題的林文月〈山笑》、第10題洪愛珠散文〈蘆洲老區涼水兩味〉。同時今年的國綜考題取材極具「文化力」,大展文學與文化的交互作用、不同領域的對話及影響。在第4題〈數學和中國文學的比較》,是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談:「創造數學理論與創作文學,有何相似之處」,而引文在開頭提到《詩經•邶風》中的〈北風〉,表示深度的文學作品有比(比喻)、興(聯想),數學亦如是,顯見跨領域的聯想與啟迪。混合題型以探究精神切入「概念框架」主題非選題的題幹設計,將促使考生順應文章的脈絡以截取訊息並進而解釋,強化評量表達說明的能力,在閱讀理解能力的評量層次上也更為豐富,混合題組將會是有效評量的一大關鍵。成功高中李仁展老師表示,在混合題分析之中,題目型式上以生活情境貼合學生生活,其中參雜深刻的學術背景及概念框架,串連西遊記及虯髯客,兼顧創新題型與傳統題型。中正高中張青松老師則說明,114學年度的國綜考題上以「高層次邏輯思辨」為核心,結合古典力作概念框架,串連整份試題。然而其中也有更多題目需要做判斷,如在跨域方面包含陰陽五行和書畫、以西遊記文本談論時下熱門的網路遊戲《黑悟空》,試題具備鑑別度、答題須更為謹慎。針對命題建議部分,指出本次考題不僅白話文部分偏高、課內選文比例也高,為考量宜兼顧多元題型,建議日後在新詩比率上提高。學術探就部分,字詞較平易且多結合課內內容,如赤壁賦及桃花源記。素養題占據80%,包含學術情境與生活情境,將課內教材再做延伸。其中將數學及詩經文學、從書籤廣告到籤詩占卜並提,成就跨領域連結。如第13及14題結合人格測驗的MBTI以及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設計相當別出心裁。建議考生延伸課內考題做探究 記億型態內容非絕對中山女高曾鈺婷老師指出,往年的學測題目在課內出題部分,多為型音義等記憶型態,然而今年的課內考題非僅有記憶性的內容,提醒學生課內內容還有其他更多延伸的含意可以作探討,並肯定今年題目具有一定水準。1111職涯顧問陳坤平表示,今年國語文綜合能力的評量以「理解、分析、比較、統整文本意」為主。閱讀部分則以:「擷取與檢索」、「統整與解釋」、「反思與評價」三個層次來觀察今年的國綜試題,則側重於檢視考生在高層次閱讀的理解能力。除了少量偏向於「訊息的檢索與擷取」的試題,考生可直接在試題引文中搜索對應資訊寫出答案; 尚須通過篇章閱讀,掌握文章整體意旨,或分析比較細節內容才能作答。測驗目標是以「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的能力為大宗;其次是引導考生進行對「篇章內容的延伸與反思」,作答時須先掌握文章關鍵,再延伸判斷所列選項是否與之相符。更多學測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

114年學測英文取材 多元涵蓋時事與生活情境 鑑別度理想

114年學測英文取材 多元涵蓋時事與生活情境 鑑別度理想

記者孟圓琦/綜合報導 114學年學力測驗自昨(18)日起登場,根據大考中心統計數據指出,今年度報考人數共計12萬1100餘人,全國共編制34個考區、設置 3531 間試場進行應考。今日第一科考科英文的應到人數為12萬696人,實到人數為11萬7876人,缺考率2.34%,較去年的2.24%略高。其中在英聽考試時新增8例突發傷病,包含車禍、水痘、憂鬱、流感等,故開啟額外5間備用試場。考題取材廣泛 選文符合命題原則且仍保有作答資訊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黃璀娟指出,今年英文科考題題材來源廣泛,從健康相關的選材、歷史文化與時事的記述、科技變革的探究到心理面向的探討,以及與動保議題相關的論述,配合不同題型的評量目標,兼併知識性與趣味性。在題型特色上,則呼應了108 課綱所列相關學習表現並著重長篇閱讀,其中以選擇及非選題組成的混合題組,則用以評量考生的英文讀寫綜合能力。 中正高中吳佳穎老師分享,第二大題的世界咖啡館主題(the World Cafe)與暈動症(motion sickness)部分,第11題及第18題的文法題上,可能會在考生慌亂的情況下造成誘答。成淵高中李宜樺老師則指出,這次的考題中考驗到高階歸納能力,且提及因英文題型多在前一句指出的語句中,會在下一句做補充,可以針對前後敘述作簡單的歸納和預測,考驗考生的邏輯思考和分析能力。 臺北市高中英文科教師群,由左而右為:中正高中 吳佳穎老師、成功高中 陳國泰老師、成淵高中 李宜樺老師、建國高中 劉家慧老師。(圖/記者 孟圓琦攝) 未來「刪去法」恐難成為答題技巧 成功高中陳國泰老師分析,文意選填多有和時間脈絡相關的題型,切入點為聖母院的鐘在其發展的過程,貼近生活時事,搭配字對於學生應為相當容易掌握的分數。篇章結構部分提及膠囊旅館如何起源於日本,帶到其優缺點,考生可從上下文脈絡中找到「時間順序」用,到明年預計將會成為五選四,究竟用詞放進句中能否通順、而不再是以刪去法作判別。 英文作文成搶分要素 颱風「假」用字有別一般假期 建國高中劉家慧老師表示,翻譯題目上相當友善,句構簡單、小心用字的拼字正確性及詞性,要拿分並不困難,但考生多會在單複數上有缺漏。作文部分主題貼近生活經驗,讓考生多有發揮空間,書寫建議在「颱風假」上留意有別於寒暑假的vacation和typhoon holiday的詞意用法,宜為take a typhoon day off,且可於作文開頭以events are canceled為全文做破題,考生在用字上宜小心斟酌。建議考生在第二段拓展防颱不出門外,在別的縣市可能會受到什麼樣的問題,其中搶高分的重點在於分享觀點的深入與否,建議拓展個人觀點,比如各國的防颱報導、市府的公告、放颱風假的衝擊和農損如何彌補等,尾聲可以如何降低衝擊可能性這樣的層次帶出,有望在作文部分拉高分數、脫穎而出。 針對評分原則,將於閱卷評分的標準訂定會議以及試閱會議後確定。在評分標準訂定會議時,會由多位大學教授依據試題的引文(含圖片)與寫作任務,並參照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抽樣考生作答情形,經過詳細討論後擬定初稿;而後在試閱會議時,會再所有閱卷委員針對評分原則獲得共識後,才開始正式閱卷。 今年度英文科突出關鍵在於考生觀點廣度 「著重死硬文法可能會較吃虧」,綜合臺北市英文教師群的四位教師觀點,今年的決勝點在於最後的英文作文,非常考驗考生對於時事的關注程度與個人觀點的廣度及深度,其它部分差距較不大。預估今年相較去年的頂標13級及前標的11級,今年度的頂標及前標分數將和去年相仿。 近日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資訊指出,在學測考試期間日夜溫差大,大考中心也提醒考生們宜多加留意天氣狀況,適時調整衣物並注意保暖。考生如穿戴連帽衣服,或使用耳塞、口罩、手套、圍巾、非電子式傳統型暖暖包等,須配合監試人員檢查,以進試場後不影響辨識面貌為原則。而考生們最在意開放成績查詢的時間,為114年02月25日至114年08月31日期間,而申請成績複查則為114年02月26日至114年03月04日。 1111職涯顧問陳坤平表示,整份試題的難易度及鑑別度算是相對平易近人,針對不同能力群的考生而言,仍具區分之效。除此之外,在考驗眾考生們的文字駕馭能力之際,也考驗其是否有充足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創意,亦延續了素養導向的命題精神,順應了跨域素材、篇章概念以及英語文綜合能力評量的趨勢。 更多學測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

高中英聽成績21.65%考生拿A級 「這題型」得分率最低

高中英聽成績21.65%考生拿A級 「這題型」得分率最低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張新仁主任。(圖/大考中心提供)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大考中心公布114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一次考試成績。考試經測驗等化程序後,所有到考考生93,403人之成績等級分布百分比分為:A級21.65%、B級35.98%、C級37.33%、F級5.04%。其中,男生在A級、F級的人數百分比高於女生,女生則在B級、C級高於男生。 大考中心主任張新仁表示,英聽測驗包括圖片聽解、對答、簡短對話、短文聽解、長篇聽解五種題型,每一種題型配分相同。整體來說,本次考試各題型考生得分率由高而低依次為:對答約六成九,短文聽解、長篇聽解及圖片聽解皆約六成七,簡短對話約六成五,得分率最低。 張新仁指出,A 級考生除圖片聽解得分率約八成八,其餘四種皆達九成以上,以短文聽解約九成五最高;B 級考生對答得分率約八成,其餘四種皆為七成以上;C 級考生圖片聽解得分率約五成三, 對答約五成,其餘三種皆為四成五以上;F 級考生圖片聽解得分率約三成二,其餘四種得分率皆未超過二成五。 另外,張新仁表示,因於颱風因素延期寄發考生成績通知單,原訂10月31日(四)寄發,順延至次一上班日寄發,並取消簡訊通知考生成績服務 針對近年來大學參採英聽的校系越來越少,大考中心表示,大學不同管道招生參採各項考試考科成績之方式,悉由大學校系自訂。近年來使用英聽測驗成績的校系數確實呈現逐年減少,但由各學年度英聽測驗第一次考試報名人數來看,並沒有顯著減少,大都維持在該學年度學測報名人數的八成。 大考中心進一步說明,坊間確實有很多不同的英語檢定,而不同檢定,各有測驗目的與測驗內容。我們所辦理的英聽測驗,則是大學入學考試之一,命題依據的是現行高中課綱,貼近高中生的學習經驗。就報名費來說,在校學生經由集體報名,報名費為350元,較坊間各項英語檢定的報名費都低很多,較無經濟負擔。高中英聽測驗未來是否改變辦理方式,還是要依招聯會的決定。更多大學考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

分科測驗生物考科題幹長度較往年縮短 鑑別度中偏高

分科測驗生物考科題幹長度較往年縮短 鑑別度中偏高

建國高中周麗芬老師(左)、建國高中劉玉山老師(中)、新莊高中李貞苡老師解析生物考科。(圖/林育如攝) 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113學年度分科測驗12日第4節進行生物考科測驗。大考中心表示,應到人數15484人,實到13987人,缺考1497人,到考率90.33%、缺少率9.67%。 入闈的高中教師分析,生物考科核心素養包含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本質、核心概念。測驗主軸包含各學科基本知識概念、科學史、進階概念統整能力、邏輯辯證、實驗設計、資料分析、圖表判讀、解釋、應用、推理與問題解決。 試題取材從課本學習出發,廣泛涉獵時事與科學新知,注重實驗實作。當中包含邦克列酸中毒事件,讓學生深入認識中毒事件在生理上的致病機轉;另也有最新分子生物演化與發生生物學的期刊論文轉換成的閱讀題。此外,透過實驗題著重學生親身體驗後對現象、觀察所獲得的認知,如同生物學在博物層次強調實際觀察、經歷所帶來的知識累積。 本次闈內試考生認為,整份試題取材橫跨選修生物的內容,選修生物第4冊的比例較往年提升,選修生物第3冊的比例則較少。 大考中心表示,整卷試題尚算適中,部分來自需要大量基本生物學認知,學生只要有認真學習課本知識,一定能認知理解每一題的題幹或選項上的測驗內容與主題。 建國中學劉玉山老師表示,題幹長度較往年縮短,鑑別度中偏高。以往單複選混合在一起,今年把單選、多選分開。主要希望學生具備核心知識,再融入分析、歸納、判讀能力,因此大部分為科學素養題,但也不少記憶性知識。 劉玉山老師指出,少數題目超過課本內容,例如第3題C及D選項,同學可能不易判斷。建國高中周麗芬老師,今年題目縮短有利學生閱讀,結合基本知識、推理,能考出學子能力,她相當肯定出題老師的用心。 新莊高中李貞苡老師表示,今年考題如邦克列酸中毒事件,從時事題測驗學子能否透過生活連結生物學基本知識的學習。更多113年分科測驗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

考生跑錯教室恐被扣6級分 數學甲考科難易適中具鑑別度

考生跑錯教室恐被扣6級分 數學甲考科難易適中具鑑別度

陽明高中蘇順聖老師(左)、中正高中林榮福老師(中)、建國高中林穎志老師解析數學中考科。(圖/林育如攝)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113學年度分科測驗12日第三節進行數學甲測驗。大考中心表示,應到人數26574人,實到24921人,缺考1653人,到考率93.78%、缺少率6.22%,考試人數相較上午物理、化學應考的人數多。大考中心表示,在前一堂化學考科,有學生跑錯樓層教室,所幸在正式作答之前發現,但依簡章規定,恐被扣減該節考科6級分。 今年數學甲考科取材多元,多為數學甲測驗範圍中所強調的數學知識,也結合生活情境應用。如第3題以西洋棋擺放棋子,評量排列組合;第4組以代幣參加遊戲抽獎,評量機率。 測驗內容中也常見課本數學概念,如第1題三角比;第2題二次曲線;第9題矩陣;第10題直線與圓。 另外,在非選擇題題組引導布題,具鑑別度。例:12-14題,第12題引導學生了解三平面的空間圖像;第13題以計算式證明題評量空間向量的餘弦定理,第14題評量空間中的平面方程式。 大考中心表示,各大題均由易而難布題,多選題的選項亦由易而難排列。整體鑑別度適當,第11題評量數列、指對數函單元,對高分組考生有鑑別度。 中正高中林榮福老師表示,今年考題各年級分布量跟以往相差不大,跨單元也跟以往差不多;相對難的題目集中在多選題。混合題部分各小題之間均有連貫性,前面題目對後面子題具有引導作答的作用。 建國高中林穎志老師指出,多選題中的選項有鑑別度。多選題部分計算量大,對計算擅長同學較易拿高分。 陽明高中蘇順聖老師,這份試題結合生活,且貼近數學觀念的理解,讓考生可以較多時間在處理解題。當中跨單元題目算滿多,多觀念結合一起。但只要對課本內容夠熟悉,大部分能快速掌握考題。考題難易適中,基本題都能拿分,對考生而言,接受度算高。 對於考題難度,中正高中林榮福老師再補充表示,考題難度多在多選題,試題不算最簡單,具有相當鑑別度;蘇順聖老師則指出,此次比去年簡單,對學生相對友善。更多113年分科測驗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

學測社會科取材兼顧生活與學術 跨科題多 科際界線消融

學測社會科取材兼顧生活與學術 跨科題多 科際界線消融

113年學測今(22)日下午進行包括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社會科測驗。示意圖:取自123RF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113年學測今(22)日下午進行包括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社會科測驗。根據大考中心數據,實到91700人,到考率95.59%。 社會科考題呼應108課綱精神,取材兼顧生活與學術探究情況,並強化主動表達與論述能力。 根據大考中心闈內出題高中教師評論,歷史科考題試取材多元廣泛,除了文字敘述外,輔以統計圖、表、地圖及照片。試題敘述明白清楚,沒有艱澀難懂的史料文本,從考察歷史時序、因果變遷及歷史解釋等內涵。 而在地理考科部分,試題多元情境取材,跨冊、合科概念的融會貫通。結合生活與學術、在地與全球的多元取材;另外,在公民考科,有三分之一取材於真實社會議題,且重視閱讀理解與整合能力的展現。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表示,整體而言,社會考考跨科題多,科際界線消融,更重視材料解讀、推理論述的書寫。 因應飲用咖啡風氣日盛,關於咖啡的考題有3題:咖啡的消費與生產(第3題,公民)、日治時期咖啡種植歷史與開店區位考量(第39-40題,歷史/地理)47-50題,以名著《寒夜三部曲》彭家種植甘蔗的生活為題幹,測驗童養媳的法律問題、農業系統、故事時代背景,是兼具深度和跨科的好題。 利用時事整合社會科三科的專業知識,測驗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是佳作。51-53題以土耳其的今昔,探討其歷史、政府體制、以及俄烏戰爭中與俄羅斯的關係,問題不難回答,但需要耐心讀題並在平時關心時事,理解其相關背景。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結束學測,學子可以先核對自己所寫的與大考中心提供的參考答案,以評估此次測驗的結果。有任何考試問題可善用1111學測落點分析工具(https://hs.1111.com.tw/testAnalysisType.aspx)、及TUN大學網(https://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等多項資源。

學測數學B考題重實用性、文字量增加 整體難易適中

學測數學B考題重實用性、文字量增加 整體難易適中

113學年度大學學測上午考數學B,考題重視實用性。圖:擷取自大考中心官網 113學年度大學學測今(22)日進入第3天,上午考數學B。除了社會組同學,也有不少自然組學生報考數學B,部分考生認為考題有點偏難。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表示,考題從基本題型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可鼓勵學生不要太早放棄。 全中教指出,考題從電玩遊戲、布置聖誕樹、學測數學AB考生報名比例入題,說明數學的實用性。今年無數B特有的圓錐曲線相關題目,幾何題型較少、代數類型題目增多,對文組生而言是適合的題目。文字量增加,計算量改變不大,難度較去年(中間偏易)提升,屬於難易適中類型。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學子可由學測科目組合的級分來推算成績落點。不過這必須等到成績公布後,依據今年與去年科目組合級分人數百分比累計表、兩年累計人數的比較、對照去年的級分,並參考去年科系錄取成績等一併考量進去來推算。建議學子可多利用1111學測落點分析工具(https://hs.1111.com.tw/testAnalysisType.aspx)、及TUN大學網(https://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就能輕鬆做好落點分析及選系抉擇。 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自然縮減至56題較去年簡單 結合2023年時事成一大亮點

自然縮減至56題較去年簡單 結合2023年時事成一大亮點

113學年度學測於20-22日舉行。圖片來源:詹芸113學年度學測自然科,從112學年的60題縮減為56題,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解題團隊分析,物理的出題方向較不平均,能量概念占絕大多數,化學被認為超出範圍,地球科學著重記憶題型,生物更結合2023年時事。有補教單位觀察,113年學測自然科難易度較去年容易,因而預估今年自然科五標為13、12、10、7、5級分,提供學生參考。全中教表示,自然科所包含的四項學科,物理難度中間偏易,化學和地球科學難易適中,生物科約中間程度,卻有鑑別度。全中教指出,物理試題的單元分配不平均,不過若能掌握「能量」基本概念可拿高分,化學科比較可惜缺少重要的環境時事題及探究與實作相關題型。至於地科學和生物,全中教認為,地科題型注重學生的記憶能力,學生只要肯背,應該可取得不錯成績,生物則出現跨科整合題目,尤其將2023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的mRNA疫苗研究入題,更成本屆試題的最大亮點,不光是mRNA疫苗,還有捕蠅草觸發運動、眼球構造、飼料換肉率等生活題材,很多題目都要結合圖表分析。得勝者文教自然科教師群評估,113年學測自然科五標由於地科和物理相較去年簡單,前標、均標和後標可能會比去年提高1級分,頂標和底標不變,因此,猜測整體五標為13、12、10、7、5級分。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愷強調,每年學測結束後,TUN大學網都有提供考生落點分析和各校學系資訊查詢,建議學生多加善用,並皆能考取心中理想校系。記者陳士勳/綜合報導

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5 1111 Job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