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好指標,「2019企業最愛大學調查」

選校好指標,「2019企業最愛大學調查」

108學年大學學測在1月26日剛剛落幕,總計有13.8萬名考生報考,今年考招制度出現變革,個人申請使用學測成績沒有總級分,最多只能採記4科成績,也就是「5選4」,打破過去落點分析的經驗值,但熱門的大學、科系,依舊是窄門,學子搶近爭相搶進,究竟2019年企業最愛大學有哪些,企業偏好的新鮮人又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台大穩坐冠軍 中原蟬聯私校第一

北科大稱霸 私校致理拔頭籌 科技領頭羊 理工名校佔鰲頭

數位金融崛起 推升商學院校排名


根據1111人力銀行「2019企業最愛大學調查」顯示,臺大、成大再度蟬連公立大學的冠、亞軍,私立大學前幾名和去年相比不動如山,中原大學穩坐私立學校冠軍,輔仁、淡江、逢甲緊追在後,其中私立東海大學大幅跳升三名,公立科技院校部分,近年來名次互有消長的臺北科技大學與臺灣科技大學,本次由臺北科技大學再度領先,坐上冠軍寶座,而高雄科大受益於三校合併規模提升,排名躍居第三,而在私立科技校院部分,致理、朝陽則穩坐冠、亞軍,值得一提的是文藻外語大學,一口氣躍升5名,擠進前三名,龍華、德明、聖約翰排名也皆有斬獲。

綜觀此次調查結果,公私立大學、公私立科技校院的排名,多由理工名校包辦冠軍,其中學術地位崇高的「臺灣大學」,在就業市場中仍然受到企業主肯定,在2018年底英國公布的大學就業力排行榜中更重回百名之內,排在第81名,是臺灣唯一擠進百名之內的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史上,有著極為吃重角色的臺灣師範大學,培育無數優異的中學教師,隨著時代變遷,時下產業更渴求精通數理的基礎科學研發人才,臺師大以其豐沛的人文基礎,融入現代科技知識,近年更成功轉型為多元化綜合大學,廣受好評。 在私立一般大學中,一口氣從第十名躍升至第七名的東海大學,是名次提升最多的私立一般大學,歸功於近年以博雅教育為核心,不單培養技術人才,更重視培養生活人才,導引出具有深度思辨力的軟實力,同時結合專業與跨域,在五年的期程中逐步推動與社會趨勢連結的跨域趨勢學院,培養出有能力解決未來問題的領導人才,受到企業主青睞。

1111人力銀行公共事務部暨職涯發展中心總經理李大華表示,科技業一向是台灣重要經濟命脈,扮演各大產業領頭羊角色,儘管中美貿易戰衝擊科技業景氣,但為維持研發領先優勢,並不影響科技廠徵才節奏,包括晶圓代工廠、記憶體大廠等都提前啟動校園徵才,預約科技新血,理工科背景新鮮人起薪待遇,自然優於其他學群,傳統的理工名校自然備受企業主重視。金融業在科技進展的催化下,過去一年大力招兵買馬,加上人工智慧、大數據運算科技大幅進步,產業界對資訊人才求才若渴,讓大專校院的財經學群與資訊學群能見度提高,受到企業主青眼相看,致使商管類見長的大專校院排名向上提升。 臺北科技大學校長王錫福表示,目前幾個學院都已將Ai、大數據等置入課程中,因應國際化需求增加,數位時代來襲,凸顯學生跨領域能力愈加重要。

 幸福企業徵才!9成6願用新鮮人

 優勢:有幹勁/創新思考/企圖心 跨域人才夯 

 企業重視特質:數位職能/具統整應變力/問題解決力


李大華表示,漂亮的文憑不再是就業保證,擁有出色文憑未必能夠平步青雲,調適自己的態度,才能彰顯文憑的價值,新鮮人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調查發現,企業在進用新鮮人最重視的並非專業知識能力,而是「熱誠與抗壓能力」以及「溝通合作能力」。 隨著科技發展變遷快速,全球企業進入數位競爭時代,跨界整合是台灣產業轉型致勝之道。整體而言,具備「跨領域」專長的人更是奇貨可居。觀察歷年企業選才標準,具備「統整應變能力」與「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也漸漸成為企業重視的指標項目。 李大華表示,為新鮮人鎖定好工作,1111人力銀行推動有獲利的企業,以最好的福利來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特地推出「2019幸福企業擴大徵才」(https://happiness.1111.com.tw/),搜羅全台灣幸福企業,並以高薪、友善環境、特殊福利分類,提供給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參考。

調查發現,受訪企業中有高達9成6企業雇主願意進用應屆畢業生,考量因素依序為「年輕有幹勁」(54.13%)、「具創新思考能力」(40.99%)與「積極有企圖心」(30.24%)。(參閱表二),而企業主認為可以有效增進畢業生就業力的方式包括,「增加至業界的實習課程」(50.33%)、「協助學生取得專業證照或執照」(47.50%)以及「舉辦校園徵才活動」(32.14%),近年來受到學校重視的「邀請業界人士至學校教授課程」(27.79%),也是受到業界肯定的產學接軌方式。

李大華建議,新鮮人可以透過專業職能測驗,掌握興趣、價值觀、特質等面向,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提升自我競爭力,相對於起薪待遇,職場新鮮人更應該善用年輕的優勢,勇於跨領域嘗試,求學的過程中除了培養核心能力,更應關注全人的發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成為企業主心目中的人才。

李大華表示,近年來,產學合作已成為顯學,不論是大學或科技校院,都和企業簽有產學合作案。從校方出發,引進企業界的資源,有助於學校提升教學品質,學生也能接受到業界最新的資訊,透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開設講座課程,並經由豐富的產學合作計畫及多元參與學習,提升學生兼具廣泛與專業的管理視野,由企業端思考,則有助於提前預約優秀人才,吸納產業菁英,增加企業競爭力,達到產學雙贏的成果。

為了解雇主進用人才的偏好《時報周刊》與1111大學網合作進行「2019企業最愛大學排行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18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18日,針對有選才、用才權力的企業主管進行立意抽樣調查,總共回收2,116份有效問卷,在信心水準為95%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13%。


全文連結>>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_con.asp?ano=119325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TKB 甄戰學習顧問 簡意純 / 撰稿考試入學(111年起稱分發入學),在107年尚未實施學測5選4時回流名額大約有1萬名,但在此制度實施後回流名額大減50%以上,只剩下4000多名。而在111年起新的分發入學制度上路,參與此招生管道的大學校系,得以採計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合計3至5科,其中採計學測的考科最多可看到4 科,分科測驗則至少應採計1科,再加分科測驗國文、英文、數乙不再考試,而是直接採計學測的成績,這絕對會是造成目標分科測驗的考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申請入的放榜時程延後近一個月,備考分科測驗的時間被壓縮,若是對於二階甄試不小心失利的考生,分發入學將會成為萬不得已的選擇。除了在考科上的變動之外,新課綱的分科測驗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就是成績計算方式由以前的百分制改成級分制,每一個科目最高分數變為60級分,此外,新制的分發入學還增加了同分參酌比序項目用以避免增額錄取的情形。而在上文有提及國文、英文、數乙將採計學測的成績,但是學測滿分為15級分,分科測驗則為60級分,其轉換的方式並不是直接將學測成績直接放大四倍來做換算這樣的轉換方式分分計較,考生務必先試算好自己的成績在申請入學有利,還是在分發入學較有優勢,才能夠將自己的分數最大化!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物理試題結合現代科技與生活應用,計算量增、實驗題比例高,題組涵蓋半導體製程與量子科學,展現高度鑑別力,是今年考生關注焦點之一。分科測驗物理考什麼?半導體製程、量子科技進入試題根據大考中心公布,今年物理科試題緊扣「生活應用」與「科技素養」兩大方向,並融入實驗設計與數據詮釋能力:第1題:呼應「國際量子科學與生活科技年」,介紹量子科學發展第16題:以「單極馬達」教學實作情境為題第19-20題:透過自行車煞車系統,考查作功概念第24-26題:取材自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學應用,貼近產業趨勢👉 題目場景真實、題型設計具延伸性,是「素養導向」的代表。🔍 命題特色一次看懂|物理分科測驗2024年重點松山高中物理教師指出:最後一題與半導體製程相關,為多數考生較陌生,但具備明顯鑑別度,有助區分高分與中段學生。物理老師怎麼看?考題難度與應對建議建國中學物理教師一致認為:整體難度中等偏高計算題占比增加,文字量合理熟練實驗與課堂知識者易得分💬「題型設計合理,只要掌握基礎觀念就能取得基本分,實驗題平時有練習的同學應能應對順利。」分科測驗物理準備建議與志願方向1111職涯專家建議,考生在準備物理時:重視課堂基礎與基本觀念多練實驗題型與計算技巧關注時事與科技發展,建立跨域理解力若自然科表現佳,亦可優先考慮 理工、工程、物理、電子、AI、光電、半導體等相關系所。快速查詢考古題+完整解答📌 想查 114 分科測驗物理歷屆試題與完整解答?👉 點我進入 1111 落點分析|歷屆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