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看這邊】高職生也能用學測逆轉勝?這樣準備有機會!
傳統印象中,學測幾乎是普通高中生的主場,但其實對於想衝刺國立大學、轉戰學術型大學領域的高職生來說,學測也是一條可行的路徑。這篇文章專為高職生而寫,解析參加學測的優勢、常見挑戰與備考策略,幫助你成功逆轉勝!為什麼高職生可以考學測?雖然主流是技優保送、統測,但只要符合資格,高職生一樣可以報考學測,參與繁星、個人申請或分科測驗。對於升學目標是國立科大、一般大學,甚至特定學術科系者,學測提供了更多選擇與可能性。✅ 選擇學測的 3 大優勢多一種升學管道,增加錄取機會除了統測,你還能選擇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等。可申請一般大學科系有些學術性大學或跨領域科系僅開放學測招生。證明自己跨領域的學術實力對於有企圖心的學生,是向教授展現自我學習力的方式。🚧 高職生考學測會遇到的挑戰課綱不同,內容落差大普高以108課綱為主,高職課程偏技術導向。準備時間不夠,資源較少校內未必有完整的學測輔導,需大量自學或尋求外部資源。心理壓力大,常被看輕但也因此,更容易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備考建議:高職生這樣準備學測比較有效 1.確定要考的科目,聚焦準備不必五科全報,可視個人強項與申請需求選擇(例如國英社)。 2.使用普高版本教材與講義建議從基礎補起,並搭配題本熟悉考題邏輯。 3. 尋找補習班或線上課程資源PTT、Dcard、YouTube上有不少高職轉學測的學長姐經驗分享。 4.找學校輔導老師協助擬定進度表讓準備更有目標,兼顧統測與學測時間分配。🎯 實戰例子:高職生如何靠學測逆轉勝?📌 某高職商管群學生在校成績中等,靠著自學英文與社會科,學測國英社共獲得44級分,成功錄取中部某國立大學社會科系。這類案例不少,只要有決心與規劃,跨過課程門檻並非不可能。📌 高職生的你,也能選擇「不一樣的路」如果你厭倦了只被定義在統測與技職體系內,不妨思考:學測,是不是你翻轉未來的一次機會?👉 想知道自己考學測有沒有希望?快來用【1111 落點分析】,試算看看你的錄取機率!
學測答題卷驚見鐵路圖、詩集!「這些違規」取消考試資格、不計分
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大考中心今日(18日)舉行會議,討論並審議114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考生的違規事宜。會議中,針對考生違反答題卷作答規定、違反試場規則等三項提案進行討論。據大考中心閱卷組報告,考生違反答題規定的案件已達529件,其中有518件為考生在答題區書寫與答案無關的文字或符號。許多考生在答題卷上塗鴨,畫出各種風格的漫畫人物,甚至將台灣各大鐵路分站圖繪製其中,還有考生默寫名人詩集。這些創意雖然有趣,但不僅無法得分,還可能因此遭到扣分處分。 大考中心閱卷組提報,在答題卷簽名欄之外書寫考生姓名或顯示自己身份,或在作答區書寫與案答無相關心文字或符號,根據違規處理辦法第15條,將扣1級分。 考生在答題卷上塗鴨,畫出各種風格的漫畫人物,甚至將台灣各大鐵路分站圖繪製其中,還有考生默寫名人詩集。(圖/林育如攝)大考中心表示,違規試場規則依百分比排序前五名分別為;此次未持應試有效證件正本應試,至考試結束前仍未送答者多達263件,比例39.79%;其次有116件,考試開始鈴響後,考生攜帶行動電話、未完全關機;考試結束鈴響後,考生未停止作答有66件;於鈴響後,攜帶行動電話之外其他不可攜帶之物品,或並將置抽屜中、桌椅下、座位等有49件;於應試時飲水、嚼食口香糖,或未經許可服用藥用有46件。 考生在答案卷繪入台灣各大鐵路分站圖。(圖/林育如攝) 常見的考生違規行為包括鈴響前翻閱試題、攜帶行動電話入場、坐錯位置以及結束鈴響後仍繼續作答等。根據大考中心的處理規定及今會議審議,這些違規行為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扣分處罰:考生在考試開始鈴響前翻閱試題會扣除2級分;攜帶行動電話未完全關機則扣2級分;若攜帶黃色便條紙或修正帶商品說明卡並抄錄答案,則扣3級分;而坐錯位子,依不同情況考生則會扣1至2級分。在更為嚴重的違規情況下,考生可能會遭遇更嚴厲的處置。例如,若考生攜帶智慧型手表且行動電話未完全關機,將被扣除5級分;若考生將英文答題卷內容發佈至Threads平台,則會取消考試資格;此外,若考生將包包帶入考場並且行動電話發出響聲,則會被扣5級分;若攜帶行動電話進入考場且被發現螢幕亮著,則該考生的該科目不計分。學測將於2月25日(二)公布成績,並發送考生成績簡訊通知,且公布相關統計資料;預計將於26日(三)寄發考生成績通知單。隨著智慧型科技產品的普及,這些設備可能成為未來考試中的一大挑戰。大考中心表示,對於智慧型穿戴設備的使用規範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應這些挑戰,扣分的輕重將需精確拿捏,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確保考試的公平性與秩序。 1111職涯專家陳坤平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考試規範也必須與時俱進。智慧型穿戴設備的使用與普及,無疑為考試監控帶來挑戰,但也能促使大考中心在管理和規範上更加精細化。陳坤平強調,無論是考生還是教育機構,都應該關注考試過程中的誠信問題,確保所有參與者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進行考試。同時,陳坤平也指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關於科技產品和考試規範的討論與調整,這些改變將影響到考生的行為模式與準備方式,並進一步塑造未來考試的規範與實施細則。更多考試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https://hs.1111.com.tw/)
陽明交大開放線上課程給高中生自主學習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的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開設「高中自主學習專區」,精選80門課程提供高中職學生免費自主學習,預計本學期將突破15,000選課人次。近期再推出台灣獨有的「走近故宮國寶」系列課程,預計6月份開放報名。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學習重點之一,也是老師及家長希望學生能培養的能力,期望學生藉由自主學習的過程探索各個領域、開拓視野,學習如何規劃及實踐目標。然而,許多學生在安排自主學習時,常有「不知上哪裡找資源」、「不知從何開始規劃」的困擾。育網平台特別開設「高中自主學習專區」,從平台上超過800門由各大學提供的線上課程中精選80門課程給高中職學生免費學習,將大學多元而豐沛的學習資源導入高中職。 「高中自主學習專區」自108學年度設立起,選課人數持續增加。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選課人數為5,300人次,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為11,400人次,本學期選課人次至今達13,700人次,預計學期結束前將突破15,000選課人次,選課學生來自全國300個高中職。 精選課程廣受學生好評,修課學生普遍認為各大學提供的課程精彩、多元,從「生活中的機器人科技」、「當代應用心理學」到「籃球技術訓練」領域,涵蓋18個學群;運用線上課程安排學習也有許多優點,不僅可利用課外時間或寒暑假修習,還能重複觀看課程影音和教材,搶先體驗大學課程。 110學年度育網平台將持續擴充「高中自主學習專區」內容及課程數,其中包括首度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的「走近故宮國寶」系列課程,讓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管道接近文物,並進而瞭解背後的故事。課程將於6月份開放報名,選入課程後將有整年度的時間可彈性自主安排學習進度。 為鼓勵學生修習課程後分享線上學習的成效及實踐成果,陽明交大特別舉辦「2021育網盃全國高中數位課程自主學習成果競賽」,歡迎所有修課學生參加,呈現自己如何利用課程中學得的知識概念做發想或延伸,實踐進一步的自主學習成果,同時促進學生互相交流、觀摩學習的機會。競賽報名及徵件時間即日起至5月21日。 競賽資訊 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 (資料來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民意調查:國家未來人才應具備這四項能力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發表國家未來人力培育民意調查結果,97.8%民眾認同「創新能力」是國家未來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其次是公民素養(97.7%)、雙語能力(96.4%)以及數位能力(95.7%)。調查也發現,因應科技快速發展,93.4%民眾表示教育部應建立多元便利的終身學習管道,84.3%民眾建議政府要求並獎勵企業為此出錢出力。 此調查結果顯示,85.5%民眾贊成教育部鬆綁法令,讓普通大學更有彈性,自由接受個別產業委託,辦理所需人才培育課程。87.2%贊成技專校院的開設以產業需求為主,打破學年、學分及師資聘用的限制,培養產業實用技術人才。74.7%同意政府應該投入經費,獎勵每一縣市至少有一所大學,作為推動地方產業的大學。 此調查結果顯示,89.9%受訪民眾認為大學培養學生擁有兩種以上專長是重要的,35歲以上民眾尤其支持。 調查也發現,因應科技快速發展,93.4%民眾表示教育部應建立多元便利的終身學習管道,84.3%民眾建議政府要求並獎勵企業為此出錢出力。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表示,產業變化快,各領域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工程領域只剩2年、社會科學領域5年、人文領域8年。最短的是半導體和手機通訊,只剩三個月,終身教育應該越來越受重視才對。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表示,此調查由台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執行時間為今年3月6日到3月10日,共完成有效樣本1071人,包括手機樣本271人、市話樣本800人。在95%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落點分析- 分析未來夢想校系 http://www.1111.com.tw/120230/ 大學網- 先選校還是先選系? http://www.1111.com.tw/125200/ Holland測驗- 找到興趣校系迎向人生勝利組 http://www.1111.com.tw/120223/
少子化衝擊!學測報名數創新低 特色領域大降37%
受到少子化海嘯衝擊,今年學科能力測驗僅12.8萬餘名考生報考,再創學測舉辦以來新低,其中對於美術、音樂等大學術科考試衝擊更大,根據統計,報名101學年美術與音樂的術科考試學生仍有7173人,但報名今年美術與音樂的術科考試學生剩下4523人,等於過去10年報名人數大減37%,遠高於報名一般學測只衰退16.8%。今年學測在1月23日落幕,受到少子化影響,今年共有12萬8606人報考學測,較去年減少4832人,創歷年考生最少紀錄,但事實上,報名美術、音樂等大學術科考試的考生人數同樣也創新低。根據大考中心資料,101學年共有15萬4560人報名學測,和今年110學年相比,考生減少約2萬5954人,等於過去10年報名學測人數下滑約16.8%,但報名術科的考生,則從101學年的7173人,今年剩下4523人,等於過去10年報名人數大減2650人、約37%,衰退幅度遠高於報名一般學測考生。根據大學術科考試統計,101學年音樂組、美術組報考人數共7173人,此後逐年下滑,104學年剩下6843人,105學年首度跌破6千人,剩下5996人報考,109學年又跌破5千人門檻,剩下4667人報考,今年則首度跌破4千人大關,剩下3523人報考。若細分音樂組、美術組報考人數,根據資料顯示,美術組在104學年仍有5561人報考,音樂組則有1282人報考,但今年美術組、音樂組分別只剩下3427人、1096人報考,美術組、音樂組分別減少2134人、186人,降幅分別為38.3%、14.5%,顯示美術組報名人數衰退幅度更大於美術組。外界擔憂因少子化讓報考術科人數大減,可能影響台灣在藝術與音樂的未來發展,教育部表示,現行體制面臨「藝術教育法」與「特殊教育法」雙軌,只是教學現場問題複雜,教育部正在通盤檢討,目前正彙整國外藝術教育分類,預計新增「跨領域藝術」等分類,今年7月將推出相關草案。
109學測國文寫作佳作一次看
大考中心在109學測國文寫作在第一、二大題分別挑選出了5篇佳作,可以供考生做為參考。 第一大題 佳作1 敘述完整,條理清楚,文意明晰 (一探究竟) 從自幼對骨牌愛不釋手的成長經驗,進而說明「玩物」使自己感官變得十分敏銳的「養志」歷程。 能聚焦於單一玩具進行說明,描寫細膩,結構嚴謹,文辭優美。 佳作2 條理清楚,文辭流暢 (一探究竟) 藉由小時候接觸模型玩具,進而仔細研究模型的每個機關和零件,因而培養出對工程和機械的興趣,激發自己的創造潛能,印證「玩物養志」的觀點。結構完整,論證有力。 佳作3 內容有創意,描寫生動,文筆流暢 (一探究竟) 根據自身玩積木的經驗,說明從中得到成就感,體會出想像力的重要。 能深入闡述「玩物養志」的觀點,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文筆流暢,首尾相應。 佳作4 內容豐富,行文流暢,描寫細膩 (一探究竟) 藉由小時在鄉下玩古典玩具,與現今在都市玩益智遊戲的成長經驗,闡發玩具有助於自身養志。 論述具體,層次井然,文辭流暢。 佳作5 敘寫角度有創意,描寫細緻,文字貼切 (一探究竟) 透過玩「魔術方塊」的經驗,明確指出鑽研玩具的過程,可以強化邏輯思考能力,從而培養創造力,進而導出「玩物養志」的觀點。舉例清楚,說明切當,結構完整,文辭暢達。 第二大題 佳作1 情感真摯,層次清晰,文筆流暢 (一探究竟) 首先,以南行孤雁自喻,只能在蒼茫塵囂的靜夜喘息入題。 其次,藉寫景抒情,以燈火、光影、輕風、書本構築作者的桃花源,並確認人間才是餘生歸屬與用情之處。 最後指出南行孤雁終將北返,等待下一個白露,首尾呼應。 佳作2 內容生動,表達得宜,敘寫流暢 (一探究竟) 作者描述自己偏愛黑夜的靜謐自在,以其寂靜,故能感知人世的溫暖、愛與掙扎。 又以寂靜黑夜與喧騰白日對比,如愛能使人陷溺又能讓人重生,使人痛苦又生眷戀。 通篇呼應陳列「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 佳作3 內容有創意,描寫生動,文筆流暢 (一探究竟) 以靜夜之於作者的必要存在點題,復次以個人特殊的生命經歷,書寫不靜之夜的體悟。 本文以陳列「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鋪陳紅塵的眷戀與哀悽,摹寫病房眾生相深夜的心靈躁動與真情回歸。 佳作4 內容豐富,行文流暢,描寫細膩 (一探究竟) 本文描寫靜夜的各種面貌,有雷電交加的暴雨夜、萬物同榮的夏夜、思緒翻湧的寂寥之夜等,並融合蘇軾與陳列文章的不同主旨,敘寫靜夜與白晝交織的生命樂章,同時呈現作者各種深刻的記憶片段,流露動人的體會與感思。 佳作5 敘寫角度有創意,描寫細緻,文字貼切 (一探究竟) 作者從靜夜闃寂摹寫窗外之景,反襯自己伏案苦讀的孤獨。 通篇以山中靜夜為主軸,通過白天城市與夜闌山中的時空流淌,敘寫喧囂與恬靜的不同感思,點出陳列乙文「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主旨。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文史哲出路窄?補教業者:不見得
隨著109年學測成績出爐,部份考生在填志願時面臨兩難,特別是對於文史哲學群抱持熱忱者,究竟要承擔風險擇己所愛,還是屈服現實放棄夢想?知名國文補習班導師施先生說,其實兩方兼顧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可從事教育與公職領域 談及文史哲學群的就業狀況,施先生表示,許多已畢業的學生,都在教育這條路上發光發熱,他說:「很多我們這邊的學生喜歡教書,大學就開始修教育學程,出來當老師作育英才」。而除了教育相關行業之外,考公職也是文史哲學群畢業後的一大選擇,部份文史哲學群於大學四年間學習內容與公職考科不謀而合,與出社會才開始補習的考生相比,省下不少準備時間。 擇你所愛 愛你所選 在現今臺灣社會風氣之下,理工科相對於文史哲仍是壓倒性的熱門選擇,熱愛文史哲的學生,有時得花更多時間與長輩溝通,甚至因不符父母期待而發生爭執者,亦不在少數。針對這樣的情況,施先生說,希望學生還是選擇自己熱愛的校系,「只要認真、程度夠,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且社會型態一直在改變,未來對於文史哲學群的需求增加,也是十分可能的事。 (資料來源:) 落點分析 書面備審攻略
清大將星計劃免學雜 月領萬元生活費
109年大學學測成績放榜,眾多校系招生火熱開打,國立清華大學與國防部合作推出「將星計劃」,提供學子一個不一樣的選擇。由108年起辦,今年來到第二屆的「將星計劃」,預計招收十名考生,錄取學子不僅免除四年學雜費,更可領取每月12000元的生活費。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本屆的報名時間為3月4日至3月9日,申請者除須具備學測四科52級分外,尚須通過國防部的智力測驗、體適能測驗及安全查核。總計十個名額(一名女性保障名額)中,包含資通電軍四名,陸、海、空軍各兩名。校方表示,進入「將星計劃」後,第一年不分系,第二年才會依照自身興趣,分流至各科系中。平時,該計劃學生與其他清大學生一樣在校園內上課,僅週六及寒暑假須接受軍事訓練課程。畢業後,須至少服役五年,若任官少尉,起薪高達近50000元。 除學雜費全免、萬元生活費外,「將星計劃」亦提供多項福利。清大教務長焦傳金說,凡錄取者,只要通過空勤體檢,皆可獲得飛行官訓練,今年暑假還會選出二至三名將星生,至美、英國頂尖軍事學校學習,未來也將安排一整學期的交換計劃。 而對於「將星計劃」是否限縮人生選擇抱持疑慮的學生,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國防部在軍旅生涯中提供許多碩、博士深造機會,曾接受飛行官訓練者,亦可至民營航空擔任機長,若以分流專長尋求工作,無論是轉而從事教職、工程師、商管等皆為可行方案,出路絕不狹窄。 (資料來源:) 落點分析 書面備審攻略
選填志願的小幫手-學群數據知多少
昨日為統測登記分發的志願選填日第一天,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也於當天公布了相關的數據,今年登記分發的名額加上了自甄選入學回流的11,725名後,共計提供了47,149的招生名額。與107年的47,185相比,雖有些微減少,但若以國立大專校院為目標的考生,今年國立大專校院於統測登記分發釋出的招生名額多出了161名。比起在意國立大專校院看似錄取率稍高了一點,我們更需要擔憂的是私立大專院校的招生名額正在受到擠壓,因此志願的選填更是增加了未來這所大學是否還具有競爭力的風險。(統測選填登記志願系統) 雖說參加登記分發的考生們在考試前就已經決定好了未來的方向,但是每年跨考其他群類別,或是升上大學後轉系的學生從來就不在少數,因此若是高職讀完仍對未來有所迷網的同學,不妨先來好好了解一下18學群近年來的就讀趨勢。 在少子化的影響下,基本上除了107年受到龍年的影響考生有逆勢成長外,其餘自103年起每年的新生人數都是每況愈下,從103年的近25萬名新生數到107年不到20萬名的新生,其落差幅度已達到了22.93%。在此並不對各學群的優劣做出評論,事實上行行出狀元,不論各學群、各行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藉由新生選擇就讀學群的分布,可以看出什麼類型的學群可能是未來的趨勢,又或者可以逆向操作,選擇冷門的學群,在競爭者較少的情況下成為其中的翹楚。 各學群近5年走向: 新生人數自近兩年有不減反升的趨勢,且新生選擇資訊學群的比例也於107年達到最高7.34%。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為所有學群中最多者,然而近年新生人數明顯下降,與過往相比減少了萬名新生就讀。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雖受少子化影響於103年後持續下滑,然而新生選擇就讀數理化學群的比例卻有些微提升。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並無明顯變化,唯新生選擇就讀該學群的比例有提升。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雖不高,但於少子化的影響下並無減少趨勢。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近年受少子化影響,與過往相比減少近千名新生。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雖為所有學群中最少,近兩年新生人數卻逆勢上升近千名。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與新生選擇就讀該學群的比例,都於近年明顯下降。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逐年以近4%~6%的幅度上升。 詳細資訊 學群新生人數受少子化影響,與總新生人數同步減少。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於104年後逐年下降。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受少子化影響雖有減少,但整體並無明顯波動。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受少子化影響與過往相比雖有減少,但整體並無明顯的衰退。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受少子化影響雖有減少,但新生就讀意願並無明顯變動。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受少子化影響雖有減少,但新生就讀意願卻有逆勢些微上升。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自104年後有逐年減少的現象。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於106年急遽降低後,於107龍年有些許提升。 詳細資訊 新生人數於103年趨近飽和後,開始逐年下降,又以106年下降幅度最大。 詳細資訊
指考應試密技 每天1.5小時給數學
指定考試(以下簡稱指考)的測驗目標,是為了協助大學校系選才,針對考生未來修習各校系專業課程時所需之數學知識,進行較具深度的評量。因此,在指考歷屆試題上,數甲具有以下特色:(1)多個概念整合(2)有相當程度的計算量(3)少有「情境題」,直接考數學程度。而數乙則具有:(1)觀念單一(2)題幹偏長(3)圖表稍多,但計算不難的特色。近5年數甲試題的命題重點是:函數、方程式、不等式、機率、三角函數、平面幾何、空間幾何、矩陣、微積分(微積分每年約出40分左右)等與大學的初等微積分、高等微積分、線性代數、離散數學之課程可相銜接的單元;而數乙的命題重點則在於:多項式、多項方程式、多項不等式、指對數、矩陣、排列組合、機率、數據分析、統計。這些與大學的商用微積分、統計學、作業研究之課程有關的單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99課綱首度將過去只有自然組才會考的「極限」,列入高三下的選修單元,因此,選考數乙的同學比較少有這單元的數乙歷屆試題可參考(除了103年的多選的5題外)。因此建議可由數甲歷屆試題中找極限題目練習,以強化個人答題能力,使自身更增加在指考選填志願時的競爭力。及早準備,核心統整千萬不要等到申請結果揭曉後,再開始準備指考!須知距離指考時間只剩下2個月,是不可能將1到6冊做充分複習的,其實,從考完學測的隔天,就是準備指考的開始,同學更不可對三下的課程漫不經心。許多實例顯示,高三下的課程往往與大一的課程內容息息相關,所以相反地同學們應更認真聽高三老師的授課,增進未來對大一課程的理解及吸收程度! 另外,可擬好計畫,每天至少固定算1.5至2小時的數學,至少將近5年歷屆試題,老師指定的教材,和過去訂正過的考卷等做到精熟。並多與師長或同儕討論破題策略與解題技巧,以因應要求統整觀念或計算能力的指考。準備數甲的同學,林名揚老師建議應採用核心讀書法,也就是將一個個重要概念,做延伸與比較,例如:空間中給四點如何求體積?又平面上給三點,與空間中給三點求面積的方法有何差異?複數、向量與矩陣有何相同性質等。對照歷屆數甲指考試題中的計算題部分,常考題組式的綜合比較題,且占分相當重(如103年計算第一、第二題,102年計算第一、第二題,100年計算第一、二題、……)。 指考數學一共約有11~14題,作答時間固定是80分鐘,有兩題非選題(計算題),並且不倒扣!因此,不論答案卡或答案卷千萬不要留白!計算題即便無法完全答對,也要將相關公式及想法用文字呈現,或許可得到一些局部的分數,建議同學的大原則是:一定要挑會寫的先寫,答題順序是:單選→填充→多選→計算,並且至少預留30 分鐘做計算題。若同學們能參考上述原則,克服惰性,展現毅力,相信必能在指考數學科得到令人滿意的成績,在此預祝同學順利成功,金榜題名! 資料來源: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