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倒數,要如何考到前標?可以錯幾題?

學測倒數,要如何考到前標?可以錯幾題?


資訊合作夥伴:

47雲端輔導室


學測倒數

一個月,壓力好大!要怎麼樣才可以考到前標?這是不是你最近的壓力寫照啊!




每個人都想把學測考好,但什麼叫做考好?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學測成績放榜後,會有所謂的五標:頂前均後底。這五標代表什麼意思?我要怎麼考到期待的學測五標?今天我想跟你聊聊:「學測你可以錯幾題,依然可以拿到前標。」是的,你沒聽錯。學測的備考重點,不是對幾題,而是可以錯幾題,穩穩拿住你該拿的分數,才是考高分的關鍵!前半部,我會帶你拆解學測五科的策略,教你如何運用這些數據來準備,減輕壓力,制定策略,專注得分!後半部,我會告訴你如何成為「學測大黑馬」,強烈建議你一定要看完唷,那我們就開始吧!



學測五標的意義


我們先來了解學測五標是什麼?這五個標準其實是幫助我們理解成績在全體考生中的相對位置。




五標標準計算方式:




頂標:成績位於第88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前標:成績位於第7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均標:成績位於第50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後標:成績位於第2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底標:成績位於第12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頂標就是100個人裡面,你的成績贏88個人;前標贏75人,以此類推。學測五標是用來判斷你在全國考生中的相對位置,因此學測的15級分是一個浮動的概念。每一年可以考到15級分的分數是不一樣的,他會隨著題目的難易度有所起伏。如果今年題目比去年難,那要考到15級分的分數,可能門檻就比較低。




這個五標的感覺是什麼呢?雖然個人申請每個科系都會有不同科目最低通過的門檻,但整體來說,我們可以這樣感覺。頂標就是頂尖大學的門檻、前標就是中字輩到國立前段大學的門檻、均標就是國立大學到私立前段大學的門檻。如果今天我想考到比較熱門的國立大學,「前標」大概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聽完後會不會覺得:「前標好難唷!我得贏75人才行。」不要擔心,前標的達成其實不需要你全對每一題。大考跟小考的準備方式不一樣,像學測這種大型考試不是比誰會的多,而是比誰忘得少。只要善於策略性地答題,確保會的題目穩定拿到分數就好。



學測前標可以錯多少題?


大多數人在準備學測時,都會拼命地刷題,希望可以多對幾題,讓自己的級分提高。對考生來說,級分、五標,這種相對分數是很模糊的。我怎麼知道要贏過3/4的人,要考到幾分?所以大多數人就會想說,多對一題是一題。但其實我們攤開歷年分數來看,你就可以知道,其實要考到前標,沒你想像中這麼難。接下來,我一科一科拆解給你看。




自然科滿分是128分,考題數量約為64題,也就是說平均每題2分。113年自然科的前標原始分數是88.43到96.47之間。換句話說,自然要拿到前標,可以錯19題。自然科總共由物理、化學、生物、地科四科,我們用平均數來看,每一科大概會佔16題。假設我物理全錯,我也是有機會挑戰前標的。




社會科滿分是144分,考題數量約為72題。113年社會科前標原始分數是89.5到97.64之間。因為社會科是由歷史、地理、公民所組成,我用非常粗略的算法,平均一科會出到24題左右。如果要拿到前標,換算下來大概可以錯27題。通常社會科中最難的是歷史,如果你倒霉,歷史全部都猜錯,也不影響你拿前標。




當然以上是我比較極端的算法,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物理本來就不是你擅長的科目,在最後一個月不要花時間在不擅長的科目上,就是一種策略。或許你會擔心,那如果四科沒有平均出題怎麼辦?尤其現在還會出混合題型或者跨領域整合。我想跟大家說,對於這種重要的大考,出題審題會非常的嚴謹,盡量不會偏頗在某一科,或者某一個答案。考題分配上,不同科別的比重、配分,甚至難易度,都會盡可能的平均,避免「幸運」的成分。所以不會都猜C,這招在大考上是非常冒險的。比較需要擔心的是,在108課綱的引領下,現在考題確實越來越靈活,閱讀量也越來越大,甚至會出現一題中,同時出現地科+生物、歷史+公民的跨領域知識整合考題。面對這種情況,運用刪減法是比較好的策略,把一定不對的選項剔除,從四選一變成二選一,那猜對的機會就大幅提高了。如何知道哪些一定不對呢?就還是回到擅長科目的準備策略。只要擅長科目表現夠穩定,那判斷題目的準確度就越高了。




國文、英文兩科都有選擇題跟寫作題。這兩科我們放在一起說。113年國文前標在58.19到63.48之間,英文前標在61.96到68.16之間。國文的選擇跟手寫分數是一半一半,英文則是7:3。當然作文很重要,不過對基礎不好的同學,短期內大概也很難提升作文的分數。而且作文評分標準有時不好掌握。之前我連續有兩年考74級分的兄弟檔,掉的那一分都在國文,而且是作文拉下來的。他們兩個作文被扣分的原因,都是「字寫太醜」。把心力集中在可短期提升的選擇題,CP值可能會更高。




最後是大魔王數學科。想到數學要考前標,是不是覺得難度很高啊!數學有單選跟多選,還有倒扣,是相當不容易。數學學測的級距,大概是6分為一個級距,這就意味著,幾乎錯一題就掉一個級分了,非常嚇人吧!數學考卷拿來,一題不會,哇!剩14級分。又一題不會,哇!剩13級分。常常數學考卷又喜歡把難的題目放前面,就這樣一路嚇死自己。我們攤開原始分數來看看,113年數A前標是55.51到61.67之間,數B前標是49.20到55.35之間,似乎只要對10到12題,就有前標了,是不是好像沒想像中這麼高!所以考數學時,別從第一題開始寫,先整張考卷看一看,一定不會的題目就畫叉,不要理他,會寫的題目要保證得分。我鼓勵同學換個心態,催眠自己,每對一題就加一個級分。讓自己越寫越有信心。



如何成為學測大黑馬?


每一年學測總會出現一些讓人驚艷的「大黑馬」,對吧?那些在最後關頭殺出重圍的學生,是不是特別讓人羨慕?




我真的遇過這樣一位學生。他在高三第一次模擬考的時候,校排大概在百分之七八十,也就是倒數的那種成績!但你猜怎麼著?學測那一天,他進步了一百多名,最後還成功錄取成大電機系!




你是不是好奇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我也是,我分析了他在學測前,那個進步曲線,是呈現指數型的增長。一開始非常的低,而且低迷了很久。但是在後期,居然進步神速,越考越高分。我問他:「做對了什麼,讓成績進步得如此飛快?」




他笑著跟我說:「其實我少做了很多事。」




少做事?什麼意思?




他解釋說,他評估了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於是就決定瞄準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其他的就乾脆不浪費時間。比如,他的目標是機械系,而這個科系並不採計國文和社會。雖然他還是參加了這兩科的學測,但他在最後一個月的備考中,幾乎不花時間在這些科目上。他的策略是什麼?上課認真聽,課後快速複習,回家後專注準備其他更重要的科目。




他還說,他的英文很弱,但他沒有浪費時間做那些他覺得「完全不會進步」的事。他決定只做一件事——背單字!他把模擬考中出現的單字全部整理出來,寫進單字本裡,利用各種零碎時間來記憶背誦。




自然科和數學是他的強項,他把這兩科作為重點。他怎麼準備呢?自然科方面,他會把模擬考中做錯的題目剪下來,貼在課本相關的章節裡,確保下次複習時會再次看到這些題目。




至於數學,他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他發現,自己每次看老師講解或看詳解時都覺得很簡單,可是一到考試就完全不會寫。所以他乾脆自己動手寫詳解!




是的,他把所有錯的歷屆考題、模擬考題,通通整理出來,一題一題手寫詳解。他寫了什麼呢?每題的考點、需要用的公式、解題的邏輯,全都清楚地記錄下來。他這樣寫了多少?整整 60題!




可能有人會想,學測範圍這麼大,才60題,可以應付學測嗎?其實,他自己也知道,時間根本不夠把所有題目都看完。但是他說,只要是他整理過的題目,基本上就不會忘。一天寫兩題數學詳解,一個月就累積了60題。一開始雖然有點困難,但習慣後,他寫詳解的速度越來越快。可是他知道他不能都花時間在數學,所以規定自己每天就是寫兩題數學詳解,完成後就先讀其他科目,做時間上合理的分配。




他還很謙虛地說:「老師,我運氣好,學測出的題目都在我準備的範圍內。」但我跟他說,這不只是運氣的原因。因為你準備得扎實,你的學測資料庫夠穩定,所以當題目出現在你的準備範圍內時,你才能抓住得分的機會!




相比之下,很多人拼命刷題,但每一題的觀念都不扎實。只要題型稍微變化,就很容易失分。所以,不是你刷了多少題,而是你對這些題的掌握程度,才是關鍵!




大量刷題在學測最後準備階段,確實是一種重要的戰術。因為刷題能幫助你練手感,甚至帶來安全感。做了很多題,會讓你覺得自己有在進步。但,你是否也有過這種經驗?瘋狂刷題後,模擬考卻一次次打擊你的信心。明明努力了,分數卻還是停滯不前。




這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是刷題這個方法不適合你呢?




很多人刷題的方式,其實是機械式的低水平重複。他們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做題,卻沒有停下來思考:「這樣做,真的有效嗎?」




你看我剛剛那位學生,他的選擇完全不一樣。他選擇用更麻煩的方式:一題一題地扎實累積。他不是追求刷題的「量」,而是追求每一題的「質」。他的策略很簡單:

以『不失分』為核心,盡可能地把會的內容全部發揮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人為什麼要思考?其實,人跟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思維的差距。思維會影響你的行為;行為會塑造你的習慣;習慣會改變你的命運。一個思考上的改變,可以讓你少做很多事;但是大多數的人,為了不思考,他可以做很多事。當你盲目的模仿別人的方法,卻忽略了思考,

什麼才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大考不是比誰對得多,而是比誰忘得少。在最後一個月裡,

完成比完美還要重要!




學測是個挑戰,但它不會決定你的人生,你的努力才會!我希望同學們可以利用這次學測的備考過程,真正學會「如何學習」。將來人生還有許多不同的考試或考驗,當你學會:「如何思考、減法原則、強調本質」,相信將來你會成為不同賽場下的大黑馬。47老師為你加油!


其他文章
【四技甄選】志願序怎麼填?小編帶你破解迷思,心儀校系Get!🚀

【四技甄選】志願序怎麼填?小編帶你破解迷思,心儀校系Get!🚀

嘿!各位歷經學習歷程、二階甄試奮戰的準大學生們,辛苦啦!💪走到最後一關「填志願序」,心臟是不是又開始噗通噗通狂跳?你腦中也上演著小劇場嗎?🤔:「我的夢幻校系是備取,穩上的正取該放哪?」🤯:「我把正取放第三,會不會被填第一志願的備取生擠掉?」停!先深呼吸!讓小編來告訴你結論:「通通不會!」志願序是你的「許願池」,不是「競技場」!勇敢把最喜歡的填在最前面就對了!✨ 首先,搞懂規則才能安心玩!正取 vs 備取在填志願之前,我們先來上個1分鐘速成班,讓你秒懂正取和備取!正取生 (VIP玩家) 🎟️你已經拿到了入場門票!這個位子保證是你的,除非你瀟灑地說「我不要了」。備取生 (候補玩家) 🪑你在候補區等待中。只要有正取生放棄,空出位子,就輪到你上場啦!所以,別再擔心正取會被擠掉,你的VIP門票超穩的!💡 志願序的秘密:系統只看「你的願望清單」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我的順序」和「別人的順序」會打架。錯!大錯特錯!分發系統是個很專情的機器人,它一次只會看一個人的志願單。輪到你時,它會從你的第一志願開始檢查:中了嗎?中了!👉分發成功!(任務結束,後面的志願掰掰~)沒中嗎?👉往下檢查你的第二志願...以此類推。舉個栗子🌰:小明和小華都是北科資工的正取生,小光是備取生。分發結果會是:小華:第一志願就是北科資工正取,直接錄取!🎉小明:系統先看他的第一志願台科大,如果錄取了,那他就會去台科大。如果台科大沒上,系統才會往下看到北科資工,因為他是正取,所以也保證錄取!小光:就算他把北科資工填第一,也完全不會影響到小明和小華。他只有在正取生放棄名額後,才有機會遞補上去。看懂了嗎?你的正取資格,只會被「你排在它前面的志願」蓋掉,不會被別人搶走!🎯 志願序實戰攻略!3種情境這樣填準沒錯!好了,觀念釐清了,現在來點實戰技巧!情境一:手上全是「正取」✨ (天選之人是你!)恭喜你!這是幸福的煩惱~閉上眼睛問自己的心,把最想、最愛、最夢幻的那個,勇敢填在第一志願就對了!情境二:有「正取」也有「備取」🤞 (最常見的組合!)這時候,千萬不要因為怕落榜,就把備取的夢幻校系往後放!夢想校系是「備取」?👉勇敢把它填在第一志願!穩上的校系是「正取」?👉把它當成「最強備胎」,放在夢想校系的後面!這樣填,進可攻、退可守!衝上了夢想的備取,超棒!就算沒遞補上,後面還有穩穩的正取在等你,絕對不會兩頭空!情境三:手上全是「備取」🥺 (別灰心,人人有機會!)別氣餒!每年都有很多備取生成功上榜!請一樣按照你的喜好順序來排。如果沒有特別偏好,可以把「備取序號比較前面」或「招生名額比較多」的校系往前放,增加上榜機率!📢 小編最後的溫馨提醒 (這超重要!一定要看!)只有一個選項也要填!不管你只有一個正取或一個備取,都必須上網登記志願,不然會被當作「自動放棄」喔!別輕易按下「放棄」!對於某個校系,除非你120%確定死都不會去念,才選「放棄」。不然,只要有一絲絲可能性,就把它排到志願序的最後面,給自己留個機會!多重錄取怎麼辦?如果同時錄取「四技甄選」和「技優甄審」,只能選一個報到。想參加「統測分發」的話,也記得要在期限內向錄取的學校聲明放棄喔!好了,攻略就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是填志願序大師了!放輕鬆,跟著你的心走,把願望清單填好填滿吧!祝大家都能順利金榜題名,前進理想的大學生活!Go Go Go!🎉

【分科倒數!最強逆襲懶人包🔥 小編挺你上戰場!】

【分科倒數!最強逆襲懶人包🔥 小編挺你上戰場!】

嘿!正在跟分科測驗奮鬥的你,辛苦了!我知道現在壓力山大、心情焦慮,但請相信,你不是一個人!💪小編直接幫你把重點畫好,這份「衝刺大補帖」快收下,讓我們一起穩住陣腳,漂亮打完最後一仗!💊 補帖1:手感之術!題目刷起來就對了 ✍️分科的大魔王「混合題型」+「卷卡合一」,是不是讓你有點慌?別怕!解法無他,就是多練習!透過刷題,你會知道自己哪裡還不熟。但記住,訂正比猛寫更重要! 錯的題目一定要搞懂,翻課本把觀念補起來,千萬別死背答案喔!🔗 傳送門,小編都幫你整理好了:【分科試題】最新題目+詳解:分科考古題💊 補帖2:策略之術!知己知彼才能贏 🧠魔鬼藏在細節裡!考試時間多長?有幾題非選?計分方式是?這些基本功課一定要做,別讓辛苦讀來的分數,被小細節吃掉啦!更重要的是,快去查一下你夢幻科系的「採計科目」,把火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那幾科,讓複習CP值最大化!🔗 衝刺方向看這邊:【114分科】考什麼?怎麼考?一次搞懂:點我看介紹【114分科】從採計組合看你的主力科目:點我長知識💊 補帖3:心態之術!你是最棒的,請相信自己 ❤️申請入學的結果,不代表你的全部。那只是一場大型的「選擇+運氣」遊戲,不順利不代表你不好!現在,深呼吸,把失落感變成燃料吧!告訴自己:「分科測驗,是我逆轉的機會!」✅ 最後一個月,請你這樣做:規律作息: 吃飽睡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適度放鬆: 讀累了就去散散步、聽聽歌,別把自己繃太緊。正向思考: 想像一下查榜時看到理想校系的自己,那個畫面就是你的動力!💊 補帖4:分科測驗後的落點分析在分科測驗成績公布後,進行落點分析的有效方法包括:了解校系的採計方式,因為不同學校和科系對科目的權重有所不同。分析自身的優勢,根據成績找到最合適的校系。關注歷年的錄取分數,參照過去的數據來預測錄取的可能性。考慮多元因素,除了成績,還要考慮個人興趣和未來發展等方面。總結來說,2025年分科測驗的準備是一個持久且系統的挑戰,考生需要在知識、解題能力以及心理素質上全面提升。希望通過本文中的策略與建議,能幫助考生制定出更有效的準備計劃,期望在分科測驗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記住,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努力學習,還在於聰明的準備。祝各位考生在2025年分科測驗中展現最佳實力,順利進入理想的學校!最後的最後,小編想說,努力到現在的你,已經非常非常厲不起了!穩住,我們終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