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升大學全流程解析|從考試到選填志願,掌握每一步升學關鍵

高中生升大學全流程解析|從考試到選填志願,掌握每一步升學關鍵

學測升大學全流程-60個必解任務

對每位高中生來說,從校園走向大學,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期待的旅程。整個升學流程從學測報名起跑,經過考試、成績公布、申請入學、志願選填、備審資料準備、面試、分發到錄取查詢,每一階段都是關鍵「關卡」,需要謹慎應對。

以下帶你完整了解高中升大學的流程與重點準備:


前置任務: 高一、高二準備

準備英文證照考試(如全民英檢、多益等)

妥善保存獎狀、證書、成績單、活動紀錄、學習成果(如繪畫、作文、研究等)(1111履歷表內的「我的成就」功能,可協助存取社團成就、競賽表現、測驗成績、出版作品、獲頒專利、志工活動等記錄,可多多利用)

立定幾所目標學校及目標校系增強學習動機 ( 認識了解大學 )

選擇有興趣的社團並寫下學習心得

認真受測學校舉辦的性向及興趣測驗,並妥善保存測驗結果

上「 ColleGo! 」系統看看各科系之介紹

依興趣與能力選擇類組,並認識了解各學類(學類介紹) ( 學類介紹 ),若選組後覺得不適合也請把握轉組申請時間

上教育部「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 」網站作免費測驗,瞭解適合的職業類別及專業職業能力

瞭解各大學營隊資訊(提供以下網站參考),並參加有興趣的營隊

(1) 生涯輔導-高中職均質化

(2) 大學問-營隊


瞭解大學各項考試(學測、指考/111起分科測驗、術科考試、英聽)及入學招生管道(繁星推薦、個申、科技校院申請、指考/111起分科測驗分發、軍警獨招)之差異

與師長、朋友與家人討論未來合適科系與相關資訊

參觀大學或大學博覽會

觀看目標校系簡章及歷年最低錄取分數,並加強學習目標校系採計科目

有空多多閱讀課外書籍,補充課外知識吧!


關卡1: 高三暑假至學測前

進行各科總複習,勤作學測考古題,專心衝刺學測 ( 考古題入口 )

完成學測及英聽報名手續


關卡2: 學測結束至2/23成績公布

對學測答案並預估學測級分 ( 學測答案 )

試測落點分析,瞭解落點範圍 ( 學測落點系統 )

初步篩選出較有意願的校系,並瀏覽該系網址及科系職涯地圖瞭解課程資源及未來升學就業發展

擬定自傳並整理備審資料(成績單、獎狀、證書、社團營隊及活動經歷等等)

瞭解各校入學獎學金


關卡3: 成績公布至繁星推薦報名截止

進行落點分析(含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科技校院申請三大管道) ( 學測落點系統 ), 並依興趣、能力及未來發展等因素選擇志願

人力銀行 瞭解目標校系相關職缺之工作內容、所需的技能及未來發展路徑

參加校內繁星推薦說明會,釐清報名流程及規則

與父母家人及師長充分溝通討論申請校系

繳交繁星推薦報名費,完成報名手續


關卡4: 繁星推薦公布錄取名單

第1~7類學群中榜上有名→恭喜通過升大學任務!!

(備註:一旦錄取,將無法參加個人申請及科技校院申請,若不滿意錄取結果,也請於3/24前放棄錄取資格,否則將不得參加考試入學)

通過第8類學群(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準備備審資料及面試(關卡8)

榜上無名→繼續前往下個任務挑戰吧!


關卡5: 科技校院申請報名

至多選擇5校系,與父母家人及師長充分討論溝通申請名單

瀏覽學校及校系網站,瞭解目標學校與校系的特色及發展

繳交科技校院申請報名費,完成報名手續才不會錯失機會


關卡6: 3/23~3/24個人申請報名

至多選擇6個校系,並留意同一所大學可報名的科系數量

檢查各校系第二階段甄試日期,減少撞期狀況發生

諮詢老師及學長姐過去的相關經驗

繳交個人申請報名費,完成報名手續


關卡7: 3/30個人申請、科技校院申請公告第一階段篩選結果

準備面試,觀看面試攻略( 面試攻略懶人包 )

吸收並了解目前時事資訊

排定通過校系備審資料及甄試時程,若發生撞期可嘗試打電話給校系錯開時間


關卡8: 準備備審資料及面試(校系自訂時間)

參考輔導室提供的學長姐審查資料範本

上網搜尋優良的審查資料範本

撰寫自傳及其他相關資料時,務必言簡意賅,最好能條列式說明,讓教授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認識你

請父母、老師、長輩協助潤飾調整內容

獎狀、證書等資料可加上小註解與心得,輔助說明並增添豐富性

圖文並茂,多利用照片及圖表來進行表達

應依校系特質調整備審資料,展現自己與科系的合適性(如英文系可說明外語能力及提出語文相關證書;企管系則多在領導及溝通方面著手,如辦活動、幹部經歷等等;電機與機械類科系則可多說明數理能力、科學競賽經驗及實作研究等)

預留緩衝時間檢查內容是否有錯誤

注意資料送出期限,備審資料請至少預留一天提早送出

請師長、長輩寫推薦信

瞭解各種口試形式的應對之道

準備各種長度的中英文自我介紹

請老師長輩協助模擬面試並提供建議

找同學互相面試問答,增加練習機會

熟記自傳及備審資料內容

因為不是每位教授都會看備審資料,故請準備幾份簡歷(A4一張)給面試教授

提早準備服裝,服裝妝容以整齊大方為主

注意面試地點位置,並預留時間提早到達,以防發生意外錯過面試時間



關卡9: 公告個人申請錄取名單及公告繁星醫學系錄取名單、公告科技校院錄取名單

若錄取多間校系,多蒐集資訊以作比較,並詢問家人師長意見

正備取生上網登記就讀志願序

公告統一分發結果,恭喜通過升大學任務!!

若無錄取,也不要氣餒,專心準備指考(111起分科測驗),再次往大學之路衝刺吧!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TKB 甄戰學習顧問 簡意純 / 撰稿考試入學(111年起稱分發入學),在107年尚未實施學測5選4時回流名額大約有1萬名,但在此制度實施後回流名額大減50%以上,只剩下4000多名。而在111年起新的分發入學制度上路,參與此招生管道的大學校系,得以採計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合計3至5科,其中採計學測的考科最多可看到4 科,分科測驗則至少應採計1科,再加分科測驗國文、英文、數乙不再考試,而是直接採計學測的成績,這絕對會是造成目標分科測驗的考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申請入的放榜時程延後近一個月,備考分科測驗的時間被壓縮,若是對於二階甄試不小心失利的考生,分發入學將會成為萬不得已的選擇。除了在考科上的變動之外,新課綱的分科測驗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就是成績計算方式由以前的百分制改成級分制,每一個科目最高分數變為60級分,此外,新制的分發入學還增加了同分參酌比序項目用以避免增額錄取的情形。而在上文有提及國文、英文、數乙將採計學測的成績,但是學測滿分為15級分,分科測驗則為60級分,其轉換的方式並不是直接將學測成績直接放大四倍來做換算這樣的轉換方式分分計較,考生務必先試算好自己的成績在申請入學有利,還是在分發入學較有優勢,才能夠將自己的分數最大化!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物理試題結合現代科技與生活應用,計算量增、實驗題比例高,題組涵蓋半導體製程與量子科學,展現高度鑑別力,是今年考生關注焦點之一。分科測驗物理考什麼?半導體製程、量子科技進入試題根據大考中心公布,今年物理科試題緊扣「生活應用」與「科技素養」兩大方向,並融入實驗設計與數據詮釋能力:第1題:呼應「國際量子科學與生活科技年」,介紹量子科學發展第16題:以「單極馬達」教學實作情境為題第19-20題:透過自行車煞車系統,考查作功概念第24-26題:取材自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學應用,貼近產業趨勢👉 題目場景真實、題型設計具延伸性,是「素養導向」的代表。🔍 命題特色一次看懂|物理分科測驗2024年重點松山高中物理教師指出:最後一題與半導體製程相關,為多數考生較陌生,但具備明顯鑑別度,有助區分高分與中段學生。物理老師怎麼看?考題難度與應對建議建國中學物理教師一致認為:整體難度中等偏高計算題占比增加,文字量合理熟練實驗與課堂知識者易得分💬「題型設計合理,只要掌握基礎觀念就能取得基本分,實驗題平時有練習的同學應能應對順利。」分科測驗物理準備建議與志願方向1111職涯專家建議,考生在準備物理時:重視課堂基礎與基本觀念多練實驗題型與計算技巧關注時事與科技發展,建立跨域理解力若自然科表現佳,亦可優先考慮 理工、工程、物理、電子、AI、光電、半導體等相關系所。快速查詢考古題+完整解答📌 想查 114 分科測驗物理歷屆試題與完整解答?👉 點我進入 1111 落點分析|歷屆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