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生注意!這三件事決定你的準備成效

學測生注意!這三件事決定你的準備成效

資訊合作夥伴:蘇子涵


學測越來越近,成績沒有明顯提升?學習效率太低,與投入時間不成正比?

當你發現 #學習成效 不如預期,與其埋頭苦幹,不如停下來檢視問題所在,調整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層次。


「若時機到了,就必須要提高自己既有的生活層次,才能達成更大的希望和理想。」


現在是拚學測的最後時機,對考生來說每分每秒都非常珍貴。如果平時方法無法有效提高成績,就要試著 #改變方法、提高層次。你的 #學習層次 是否需要提升?學習成效不佳並不是你不努力,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阻礙了你的進步:

原因一:學習方式不對,方法決定成效

很多同學習慣用「讀熟就算會」的方式,但這樣的低效策略,在面對學測的靈活題型時很容易被打敗。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只是記住知識,而是能 #理解和應用。


改進方法:


- 建立 #知識網絡:將每一科的重點整理成關聯性的心智圖,幫助你看到整體脈絡。

- 費曼學習法:試著解釋每一個重點給自己聽,模擬教別人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 跨科整合:試著將不同科目結合起來,比如用數學邏輯理解化學公式,或用歷史事件分析地理背景。


學測要考的不僅是記憶,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因二:注意力分散,時間白白浪費

學測準備的關鍵時刻,很多同學卻被「假裝努力」拖累:桌上書本攤開,實際上心裡還在想社群訊息或最近熱門影片。注意力分散是學習效果的頭號敵人。


改進方法:


- 降低多任務干擾:一次只專注於一個目標,避免同時學習多科內容或來回切換任務。

- 打造安靜環境:選擇一個不易受干擾的學習空間,例如圖書館或家中僻靜的房間。在桌上擺放必需的學習工具,減少雜物干擾。

- 定時 #數位斷捨離:設立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完全不碰手機,讓自己專注在眼前的學習內容。


保持專注,遠離干擾,你才能真正投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因三:#缺乏反饋,學習如無頭蒼蠅

很多同學在學測前拼命刷題,但刷完題目後沒有 #分析錯誤原因,也不會檢討哪些概念還沒掌握,導致同樣的錯誤反覆發生。沒有反饋的學習,只會讓你浪費更多時間。


改進方法:


- #錯題管理系統:準備一本錯題本,記錄每次模擬考或練習中的錯誤,並寫下詳細的分析原因和改正方法。

- 自我模擬考:每週固定幾次完整模擬學測的考試情境,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

- 學習不同解題思路:對於反覆錯誤的題型,主動請教有經驗的人,聽聽他們的解法和思路。


透過反饋和檢討,你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路徑,朝更有效的方向邁進!


-


改善三大關鍵,提升學測準備效率。

在這個衝刺階段,請不要只是拼時間,更要問問自己:


√我用對方法了嗎?

√我的注意力夠集中嗎?

√我有透過反饋提升學習效果嗎?


學測不是看你努力多久,而是看你努力的方向正不正確。讓我們一起把握這最後的關鍵時刻,提升層次,實現理想!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TKB 甄戰學習顧問 簡意純 / 撰稿考試入學(111年起稱分發入學),在107年尚未實施學測5選4時回流名額大約有1萬名,但在此制度實施後回流名額大減50%以上,只剩下4000多名。而在111年起新的分發入學制度上路,參與此招生管道的大學校系,得以採計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合計3至5科,其中採計學測的考科最多可看到4 科,分科測驗則至少應採計1科,再加分科測驗國文、英文、數乙不再考試,而是直接採計學測的成績,這絕對會是造成目標分科測驗的考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申請入的放榜時程延後近一個月,備考分科測驗的時間被壓縮,若是對於二階甄試不小心失利的考生,分發入學將會成為萬不得已的選擇。除了在考科上的變動之外,新課綱的分科測驗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就是成績計算方式由以前的百分制改成級分制,每一個科目最高分數變為60級分,此外,新制的分發入學還增加了同分參酌比序項目用以避免增額錄取的情形。而在上文有提及國文、英文、數乙將採計學測的成績,但是學測滿分為15級分,分科測驗則為60級分,其轉換的方式並不是直接將學測成績直接放大四倍來做換算這樣的轉換方式分分計較,考生務必先試算好自己的成績在申請入學有利,還是在分發入學較有優勢,才能夠將自己的分數最大化!📌如有升學問題,亦可使用【升學AI小精靈】快速查詢學測/分科放榜資訊、備審建議與落點分析,讓你的升學規劃更輕鬆。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物理試題結合現代科技與生活應用,計算量增、實驗題比例高,題組涵蓋半導體製程與量子科學,展現高度鑑別力,是今年考生關注焦點之一。分科測驗物理考什麼?半導體製程、量子科技進入試題根據大考中心公布,今年物理科試題緊扣「生活應用」與「科技素養」兩大方向,並融入實驗設計與數據詮釋能力:第1題:呼應「國際量子科學與生活科技年」,介紹量子科學發展第16題:以「單極馬達」教學實作情境為題第19-20題:透過自行車煞車系統,考查作功概念第24-26題:取材自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學應用,貼近產業趨勢👉 題目場景真實、題型設計具延伸性,是「素養導向」的代表。🔍 命題特色一次看懂|物理分科測驗2024年重點松山高中物理教師指出:最後一題與半導體製程相關,為多數考生較陌生,但具備明顯鑑別度,有助區分高分與中段學生。物理老師怎麼看?考題難度與應對建議建國中學物理教師一致認為:整體難度中等偏高計算題占比增加,文字量合理熟練實驗與課堂知識者易得分💬「題型設計合理,只要掌握基礎觀念就能取得基本分,實驗題平時有練習的同學應能應對順利。」分科測驗物理準備建議與志願方向1111職涯專家建議,考生在準備物理時:重視課堂基礎與基本觀念多練實驗題型與計算技巧關注時事與科技發展,建立跨域理解力若自然科表現佳,亦可優先考慮 理工、工程、物理、電子、AI、光電、半導體等相關系所。快速查詢考古題+完整解答📌 想查 114 分科測驗物理歷屆試題與完整解答?👉 點我進入 1111 落點分析|歷屆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