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不用懂太多,只要知道三件事就好!

繁星不用懂太多,只要知道三件事就好!

資訊合作夥伴:47雲端輔導室


繁星推薦是第一個要使用學測成績的升學管道,但我發現很多人對一些規則不懂。我來簡單說明一下規則,以及如何選填的策略。我先直接說結論:關於繁星推薦,你要了解的只有四點:


1.填一個最喜歡的志願

2.交200塊

3.填其他志願

4.等放榜


對於家長、考生來說,只要讓自己的成績維持在校排前50%,之後的學校都會幫你處理好。你只要完成上述四個步驟,就可以參與繁星推薦了。繁星的規則其實都不知道也沒關係。但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你就花點時間看完吧!


繁星推薦的規則說明

繁星推薦的資格限制: 1.應屆生 2.非轉學生 3.校排前50% 只要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就可以參加當年度的繁星推薦。


繁星推薦的規則我們要從三個角度來看: 1.學生端 2.高中端 3.大學端


從學生端來看,每個學生最後僅能填一個志願來成為特定大學的校內代表。從高中端的角度來看,繁星推薦的順位是看大學、學群,而不是看科系。目前總共有8個學群分類:第一學群是文法商社會組學群;第二學群是理工類學群;第三學群是排除醫學、牙醫的生物醫療學群;第四到七學群是音樂美術舞蹈體育學群,只有相對應的藝才班才可以參加;第八學群是醫學系、牙醫系。


規則上各學群有點差異,我後面會另外說明。而學生填好志願,學校會自動幫忙分到學群。例如我填台大法律,就會被分配到台大第一學群;逢甲電機就會分配到逢甲第二學群等。學生完全不用擔心這問題。


高中端繁星推薦有名額限制,單一大學單一學群只能推薦兩個名額。那如果今天有2個以上的同學想推台大第一學群怎麼辦?這時候就看各自高中怎麼推派出比較有利的學生。一般來說通常是比在校成績百分比。舉例來說:甲乙丙三人都要推台大第一學群,丙的在校百分最低,丙就因此落選。但丙還是想唸台大,於是就去競爭台大第二學群,換戊生因為在校成績跌出兩名以外而落選。若戊生只想念電機系,所以就改去清大第二學群,依此類推。這裡有點像是學生要參加校隊,籃球隊只有2個名額,排球隊也只有2個,我籃球隊擠不進去,那就改去排球隊,一路就跟自己同學比下去。


擠進名單還不夠,同一間大學的推薦名單還要排順位。一到三學群一起排出1~6名;四五六七八學群各自排出1.2名。順位部分是之後大學端要挑人用的。


確認自己成為某大學的代表後,就可以開始填自己所屬的大學學群的其他志願了。這是什麼意思?當你成為清大第二學群的代表,清大第二學群的其他科系都可以成為你的志願。有關於可填志願數,每個大學每個學群都有可填志願上限數,而且成績要有達標才能填。但可以填的志願可能不少,所以繁星同學可能有一排志願子彈可以用。


到目前為止聽得懂嗎?聽不懂沒關係,你就填好自己喜歡的志願,學校都會幫你處理好的。


最後一個是大學端的角度。繁星總共有兩輪分發,這個兩輪分發許多同學都誤會,以為第一順位參加第一輪,第二順位參加第二輪。這是完全不對的,一二輪分發是同時進行,有缺額才有第二輪。


第一輪的分發有一個限制,就是單一大學對單一高中只能收一名。所以高中端要把推薦出去的6個學生排序,排名第一名的同學優先出去跟其他學校比。一旦他填的那一排志願中有一個錄取了,第2~6名的同學在第一輪分發就沒機會了。


那什麼時候會有第二輪分發呢?就是有缺額的情況下。假設A大學所有科系的繁星總名額有50個,但是今天只來40個高中,那這樣就會缺10個,這10個就會用第二輪分發來找學生。第二輪分發就看誰優秀誰就錄取,就沒有單一高中只能收一名的限制了。


說到這邊可能就會有同學想到,那我如果是高中推薦順序第二名以後,是不是就沒機會了?準確一點來說是機會小很多,因為第一名同學會優先出去跟其他人比,除非他填的志願都沒錄取,就會派第二名出去比。也許你會想,第一名都沒上了,我第二名怎麼可能會上。其實是有可能了,因為他不一定把全部志願都填進去,如果他只填了一個志願,那個志願只錄取5個學生,結果總共來20個高中,他輸給其他學校的同學,他也沒填其他志願,就宣告落榜,那就換第二名出去,結果第二名同學喜歡的志願,名額有10個,卻只來8個學校,那就順利上榜了。這就像撕榜那樣的概念,只是你不用去現場,一切都是電腦作業。


繁星最容易搞混的,就是這三個不同角度的切入點:學生是科系志願為單位,高中是學群為單位,大學是以學校為單位。還是聽不懂嗎?沒關係,電腦都會幫你處理好,你只要填一個志願、交200塊,再填其他志願、等放榜。


真正的繁星推薦策略

那些規則其實對你影響沒這麼大,那些說要懂規則才能制定策略的補習班,都是在嚇唬你的。真正應對繁星策略只有兩個:1.提升自己的在校成績,2.找到真正喜歡的科系。


提升成績這塊我想不用多解釋,在校成績越好,你就越有機會讓自己的推薦順序往前,高中就好好用功讀書就對了。


第二點就很重要了,不是那種說要讀自己喜歡的科系,不然會後悔一輩子那種勸世說法,而是繁星有一條規則你一定要記住:「繁星錄取者,不管你要不要就讀,都不能參加個人申請與科大申請。」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整篇文章你都可以忘記,只有這點一定要記住。


也因為這條規則,我強烈建議繁星志願,一定要是自己最喜歡的科系。如果一旦不小心錄取自己沒這麼喜歡的科系,要嘛你就去讀,要嘛放棄繁星錄取資格去七月分科測驗。


很多人會問我繁星怎麼做落點分析,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用做落點,填喜歡的就好,沒上就算了。」要知道,繁星優先比的是在校成績百分比,後面比序有時候都不一定用得到。這當中牽扯到因素太多,包括當年度考題難易度、名額多寡,前幾年的百分比分布狀況,報名人數的多寡,比序項目用到哪一個等等。有太多的不確定,而且名額大概只佔15%。


繁星不是一種升學策略,而是一個樂透機會,只要填自己喜歡的科系,錄取很好、沒錄取就算了,再去拼55%個人申請名額就好。再強調一次,繁星一旦錄取,就不能參加個人申請。


第四五六七八學群,規則上也跟整體繁星規則大致雷同,也是每個大學推薦兩名,也是要排推薦順位。只是他們獨立排名,與前面一二三學群同學不相干。唯一不太樣的是第八學群需要面試,面試時間有可能會跟個人申請面試重疊。


所以第八學群的學生,可以通過繁星第一階段,又可以參加個人申請。因此會出現一種情況,假設甲同學繁星通過長庚醫學系,又參加且通過台大醫學系、台大電機系、台大法律系、陽明醫學系個人申請,面試當天如有神助,全部都正取,但是最後甲同學沒得選擇,他只能去長庚醫學系就讀,不然就要去分科測驗了。這也回到我前面一再強調,只要繁星錄取,就不能再參與個人申請是一樣的意思。只是第八學群時程比較長,會跟個人申請時間重疊而已。最後還是以繁星錄取為優先,個人申請的正取全部得作廢。因此不管你是第幾學群,繁星一定要是自己最喜歡的科系。


總結一下: 關於繁星推薦你只要懂

1.填一個喜歡志願

2.交200塊

3.填其他志願

4.等放榜


適合繁星的學生與策略

1.有明確目標校系與強烈動機者

2.確保校內順位盡量往前機會最大

3.一二輪是同時進行

4.有缺額才有第二輪


雲端輔導室,陪伴你生活大小事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TKB 甄戰學習顧問 簡意純 / 撰稿考試入學(111年起稱分發入學),在107年尚未實施學測5選4時回流名額大約有1萬名,但在此制度實施後回流名額大減50%以上,只剩下4000多名。而在111年起新的分發入學制度上路,參與此招生管道的大學校系,得以採計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合計3至5科,其中採計學測的考科最多可看到4 科,分科測驗則至少應採計1科,再加分科測驗國文、英文、數乙不再考試,而是直接採計學測的成績,這絕對會是造成目標分科測驗的考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申請入的放榜時程延後近一個月,備考分科測驗的時間被壓縮,若是對於二階甄試不小心失利的考生,分發入學將會成為萬不得已的選擇。除了在考科上的變動之外,新課綱的分科測驗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就是成績計算方式由以前的百分制改成級分制,每一個科目最高分數變為60級分,此外,新制的分發入學還增加了同分參酌比序項目用以避免增額錄取的情形。而在上文有提及國文、英文、數乙將採計學測的成績,但是學測滿分為15級分,分科測驗則為60級分,其轉換的方式並不是直接將學測成績直接放大四倍來做換算這樣的轉換方式分分計較,考生務必先試算好自己的成績在申請入學有利,還是在分發入學較有優勢,才能夠將自己的分數最大化!📌如有升學問題,亦可使用【升學AI小精靈】快速查詢學測/分科放榜資訊、備審建議與落點分析,讓你的升學規劃更輕鬆。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物理試題結合現代科技與生活應用,計算量增、實驗題比例高,題組涵蓋半導體製程與量子科學,展現高度鑑別力,是今年考生關注焦點之一。分科測驗物理考什麼?半導體製程、量子科技進入試題根據大考中心公布,今年物理科試題緊扣「生活應用」與「科技素養」兩大方向,並融入實驗設計與數據詮釋能力:第1題:呼應「國際量子科學與生活科技年」,介紹量子科學發展第16題:以「單極馬達」教學實作情境為題第19-20題:透過自行車煞車系統,考查作功概念第24-26題:取材自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學應用,貼近產業趨勢👉 題目場景真實、題型設計具延伸性,是「素養導向」的代表。🔍 命題特色一次看懂|物理分科測驗2024年重點松山高中物理教師指出:最後一題與半導體製程相關,為多數考生較陌生,但具備明顯鑑別度,有助區分高分與中段學生。物理老師怎麼看?考題難度與應對建議建國中學物理教師一致認為:整體難度中等偏高計算題占比增加,文字量合理熟練實驗與課堂知識者易得分💬「題型設計合理,只要掌握基礎觀念就能取得基本分,實驗題平時有練習的同學應能應對順利。」分科測驗物理準備建議與志願方向1111職涯專家建議,考生在準備物理時:重視課堂基礎與基本觀念多練實驗題型與計算技巧關注時事與科技發展,建立跨域理解力若自然科表現佳,亦可優先考慮 理工、工程、物理、電子、AI、光電、半導體等相關系所。快速查詢考古題+完整解答📌 想查 114 分科測驗物理歷屆試題與完整解答?👉 點我進入 1111 落點分析|歷屆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