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審、面試怎麼凸顯亮點

書審、面試怎麼凸顯亮點

同學們,恭喜你離大學更進一步!在第一階段放榜後,第二階段甄試即將登場,想必大家正如火如荼趕工自己的備審資料及預備指定項目,可能有些人會一頭霧水?或是不確定準備方向是否正確?如果你有相似的問題,作為曾經的學測戰士,目前任職於人力行業的筆者,想分享一些個人淺見,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方向。




關鍵一、甄選看什麼?


「指定項目」的表現是錄取的致勝關鍵


看到各校簡章上的甄選內容,想必許多同學會感到頭痛,但是請不用擔心! 如果你掌握關鍵鑰匙,就能解鎖所有問題。首先,我們需釐清一個概念:「二階究竟看什麼?」此階段採綜合性的評量,決定你能否錄取,除了學測成績、還包含個別指定項目:如書審資料、面試及筆試(依各校招生簡章為準),各校在甄試總成績採計項目比重皆不同,因此你需要先了解報考的科系採計規則,對症下藥。

過去,高學測分數往往很受歡迎,但隨著新課綱上路後局勢逐漸翻轉,108課綱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強調學習不再侷限於學識技能養成,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實踐。依現行辦法,甄試中學測成績須等於或小於50%,目前多數學校採計佔比介於30-40%之間,學測成績在此階段的影響力愈發削弱,有些學校甚至完全不考慮學測成績,著重其他多元能力展現。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校系分則為例,其情況正是如此。

從附圖我們可以看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第二階段採計方式為:審查資料45%、面試55%,同分參酌順序則是面試>審查資料,該系在此階段並不參採學測成績,更關注面試中的個人表現。

再以十分熱門的清華大學資工舉例,以下是資訊工程學系乙組(資訊工程組)的校系分則

學測成績在清大資工甄試總成績中佔了40%,看似佔了相當比重,是不是分數高就能躺贏了呢? 其實不然。事實上,學測分數並不會讓考生在本次評比中有顯著優勢。若報名的是較熱門、或是錄取分數與你學測分數相當的校系,經過第一階段篩選後,能進入第二階段的競爭對手彼此水平都不會落差太多,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最後誰能在比賽中突圍?單憑學測成績評斷難分高下。學校會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 從清大資工簡章我們可以看出端倪。該系在學測只採計英文、數學A及自然且無特殊加權,而審查資料則佔50%,當甄試成績同分時,比序上審查資料是先於學測,可知學校對於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等內容更為重視。了解「指定項目」的重要性之後,接下來還有一個貫穿準備書審與面試的重要關鍵,如何在眾多備審資料及面試者中吸引評委的目光?

關鍵二、教授時間有限,怎麼一擊必中?

我們可以從校系分則的資訊中清楚知道學校需要的甄試人數。以上述的清大為例,預計甄試人數達150人,考生提交的審查資料需要在短短幾天內審閱完畢,想當然爾,如果你準備的內容無法讓人留下印象,很容易淹沒在資料海中。究竟教授想看什麼呢?我們無法精準猜中其喜好,刻意討好或讚美學校系所,也不會是加分項,閱人無數的教授想認識的就是「你」, 展現真實的自己才是真誠之道。


在疏通兩大關鍵後,在最後繳交資料的前幾天,筆者想請大家回歸原點,回想自己申請的初衷,運用點、線、面三大口訣,檢查一下自己正在準備(或準備好)的內容是否已經完善:

原點→「你為何而來?」v.s.「我為何而來」


撇開成績不談,填選的志願科系(學校)應該都有一個讓你起心動念的因素;可能想像中這科系會很有意思,或者親友推薦這科系對未來比較好,甚至是因為這科系可以遠離家鄉。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現在所做的準備,都要抱有「這間我必上!」的想法。在此念頭下,你所準備的資料,也都必須要有針對「該系所該學校」,展現你「為何而去」的撰寫思維。

連線→「為什麼選你?」v.s.「為什麼是我」

Step1:確認「各系審查資料索引」

首先,第一步「知己知彼」,我們需要先確認學校審查的重點。詳情可以上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網站直接連結了各校今年申請入學審查資料準備指引網頁。以某國立大學oo系公布之審查指引為例:

黃色是筆者圈選出來的重點,也是我們應該著重準備項目:學校看重的能力、你的就讀動機及未來規劃、面試指引所列內容。確認這些方向後,接下來我們可以利用其他工具使準備更完善。

Step2:確認「ColleGo!」科系所需能力

除了各校公布內容外,筆者也推薦搭配「ColleGo!」上的資訊作為輔助,你可以輸入申請的學系,查詢該學校介紹、課程資訊、畢業出路及能力特質,這邊要重點跟大家介紹是「能力特質」(當然,其他資訊也很重要,請大家在準備時務必先了解清楚)

下圖是上方學系的對標資訊,我們可以看到ColleGo! 對於該學系所需的能力有了更詳細的說明,並列出其重視程度的百分比。

透過這樣的資訊,我們可以對照科系指引中提到的內容,更清楚地知道從事教育工作該具備哪些能力或性格特質,以及它們的具體表現。同時,我們可以從自身經驗回推,檢視自己是否有相似的特質。

上述的「知彼」調查工作確認後,請靜下心重新思考這個情境:面對(可能高達六所學校)素昧平生的教授,你提供的備審資料就是讓他快速認識你的途徑,你向教授介紹自己的特色,足夠讓他產生印象了嗎?

現在讓我們再做個小實驗,請在心中回答這三個問題:

「請你介紹自己,並舉出你的三個優點」

「你的興趣是什麼?」

「有什麼擅長的事情?」

如果你對於上述問題遲疑了,或心中的回答磕磕巴巴,也不用過於擔心。雖說我們通常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有時「當局者迷」,反而無法看清自我。而類似上述的提問,不僅僅是對方純粹「想認識你」,更多的是想知道「你」與科系之間的關聯,目前的你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與特色。

如果你對於描述自己難以下筆,筆者推薦你透過不同探索工具先認識自我。這類型的工具,都會有份報告文件,其中包含許多分析後的關鍵字詞,能夠當作你的「個人索引」,透過這些索引回顧自己這幾年的教育學習,累積了什麼讓你可以有信心踏入下一個目標。

這邊筆者分享幾款輔導學職涯規劃時常運用的心理測驗,後面我也會示範如何將測驗報告中關鍵字詞,作為自述中的索引,強化閱讀資料者的印象:

1. MBTI 16型人格測驗

以心理學家榮格理論為基礎,以能量態度、資訊思維、判斷思維及反應態度,四個向度進行二分法,分類為16種人格類型,在近幾年成為全球著名的人格測驗工具。

2. 多元智能測驗

針對語文、音樂節奏、自然、人際、肢體、內省、邏輯、視覺空間八面向能力分析天賦能力的優勢、適性學群及職業。

3. 九大職能星

奠基於Holland理論,分析臺灣職場工作者15項常見核心職能指標歸類為九大類型特質,並且提供相關養成科系、對標職務職缺介紹。





呈現面貌→「非我不可」

探索完自己的優點後,我們來進一步談如何結合手上線索與資訊展現你的特質,讓評委明確知道,你就是他們「想要的人」。這裡筆者用最熟悉的「九大職能星」舉例,「職能(Competence)」在職場領域是被廣泛談論的名詞,或許你可能覺得陌生,其實它與108課綱提倡的核心素養(Core Competence)是相同概念,是面對複雜情境時,能很好處理事情的一種融合能力,其中包含了個人特質、知識技能、以及能力與態度。所以像這類型的報告結果,通常會導引未來職涯的訊息,但現階段,更重要的是查閱你的職能特色,找出能展現你個人,或是與申請系所(學校)有關聯的部分。同時,提取報告中的關鍵字詞作為自己的「索引」,檢視自己擁有的能力特質是否有相符之處;回憶過往課程經歷、社團經歷等,是否有相關事件能與其連結。再來,結合前面所查詢到的科系相關資訊,找出「我」與申請學校科系的共通點,如果「我」擁有的能力特質是與其需求或教育目標相符的,那麼這便是可以重點發揮的亮點。

例如下圖中可以看到筆者在「競爭優勢」欄位中的「創造能力」有不錯的表現,此處於我就是一把打開寶盒的關鍵鑰匙,,讓我找到更多可以延伸的空間...…回想我讀書時的休閒放鬆,最喜歡聽K-POP,雖然沒有經歷正規的韓語課程,但自主透過軟體翻譯歌詞,樂在其中的享受音樂、翻譯成自己語意的中文歌詞,都是逐漸塑造自己的「加分項」過程。

除了類型分析外,報告還串聯了目前人力銀行廠商相關職缺,這些資訊能幫助即將升大學的你,對未來規劃更有概念。倘若你對於選擇科系還猶豫不決,建議先了解各系畢業出路,認識相關職務內容,思考想發展的路徑。

如果你已經有初步的職涯想法,則建議可以了解企業端對於職務實際需求,檢視是否符合你對於該職務的期待,是否你已具備職務所需的條件?有了基本認識後,再回顧一次原點:你的「就讀動機」及「大學讀書計畫」,問問自己為什麼想選擇這個學校科系?預計在大學期間,學習什麼能力?畢業後想從事什麼工作?學校有什麼課程可以培養這份工作所需知識與技能呢?透過這樣的方式,相信你會對於未來生涯發展有更明確雛形。

以上是運用測驗分析工具的方法,上述的測驗特別之處是它加入了職場的觀點,我們在學生時代接觸到的性向、興趣測驗多偏重在升學選系,然而我們在進入大學後的未來規劃卻是模糊的,面對「大學四年我的讀書計畫是什麼?」這個問題,筆者在學生時代曾覺得十分棘手,我想許多人應也有同感,而九大職能星我覺得正好填補了這塊空缺。當然測驗有許多款,選擇因人而異,你也可以選擇適合個人的結果分析作為索引,豐富你的準備內容。

這就是我→總結自己的優勢、生活經驗與科系連結

文章的最末,筆者想重申本文核心概念想要讓對方覺得「你是最佳人選」?你必須能強烈展現個人的能力與特質,並與所選科系建立連結,這些都是準備二階時需要凸出的亮點。此外,你的就讀動機是什麼?為什麼在眾多校系中,你選擇了它?就像交朋友一樣,你總會選那些與你心靈價值觀契合的人。於學校(系所)的角度,如同公司選才,希望來的學生能學有所成,替學校(科系)帶來榮譽。所以,呈現自己與科系的「契合」程度是重要關鍵;而於你,準備好「付出」四年,也許還會有另外兩年碩士的深耕,以及開始工作的頭四年,都會與這個時刻的選擇有著重大關係。


頭洗下去(應該)十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試錯成本有限,準備二階的這段過程雖然辛苦,但會是很好認識及思考個人未來學職涯規劃的時候,祝福大家皆能如願以償,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校系。

最後奉上備審資料的準備Tips:

*內容簡明扼要,條列清楚:

在精簡而清晰的情況下呈現資料。不要讓資料看起來過於繁雜,記住你需要讓教授快速地理解重點。使用小標題或條列方式呈現,能夠讓人更迅速地理解內容。

注意排版,善用標點符號及分段:

請確保排版整潔,避免讓資料過於混亂,,統一使用字體,適時運用標點符號及分段使文章結構清晰明瞭,易於閱讀。

熟悉準備內容:

備審資料是面試時教授提問的來源,因此確保備審資料和面試時的表現保持一致。熟悉準備的內容,能夠更自信地回答問題,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和特質。


其他文章
高中英聽測驗10/18開考!應試資訊、必帶證件與注意事項一次掌握

高中英聽測驗10/18開考!應試資訊、必帶證件與注意事項一次掌握

11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一次考試將在10月18日(六)舉行,總計有超過9萬4千名考生將上陣應試。對所有考生來說,這是檢視英語聽力實力的重要關卡。本文將為你統整高中英聽的應考資訊、必備證件與考場注意事項,確保你從容應試,發揮最佳實力。應考資訊已公開,查詢與更正時程要注意大考中心已於今天(10月14日)上午9點起,在官方網站的**「試務專區」**公布所有考生的應考資訊。由於英聽測驗不開放考生查看試場,請務必上網查詢以下資訊:應試號碼與場次:確認你被分配到的應試號碼與考試場次(上午或下午)。考試地點與試場平面圖:務必查清楚你的考(分)區學校及所屬試場位置,以便考試當天能快速找到。電話與通訊地址更正:若你的聯絡資訊有誤,可於10月14日至10月23日期間,登入「考生專區」自行更正。應試必備:有效證件正本與考場提醒大考中心強調,未攜帶應試有效證件正本是歷年應試違規的最大宗,務必提醒自己與身邊的考生。有效證件:國民身分證、有照片之健保卡、汽機車駕照、身心障礙證明、護照或居留證。無效證件:學生證、無照片的健保卡。1111職涯專家陳坤平提醒,除了備妥證件,考試當天也應提早出門,避免交通或人潮擁擠而影響心情。同時,親友應避免在考(分)區門口逗留,為考生創造一個安靜、順利的應考環境。身心障礙考生服務與突發傷病申請應考服務查詢: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的應考服務審查結果已於10月3日起開放查詢。突發傷病申請:若考生在10月14日至10月15日之間發生突發傷病,可在此期間內提出應考服務申請。結語:你的升學之路,1111落點分析陪你走!高中英聽不僅是檢視英語實力的關卡,更可能影響未來的升學結果。在考試前的最後關頭,除了熟悉考試流程與準備充分外,保持平常心、養成良好作息同樣重要。更多大考資訊與專業升學建議,請上1111落點分析網站查詢。

高中英聽測驗報名倒數!9/11截止,報名、繳費與資料確認一次看

高中英聽測驗報名倒數!9/11截止,報名、繳費與資料確認一次看

11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一次考試報名,將於9月11日(四)下午5時截止。對所有高中生來說,英聽測驗不僅是檢視英語聽力實力的重要關卡,更可能影響未來的升學結果。本文將為你統整報名、繳費與資料確認的關鍵時程與注意事項,確保你不錯過任何重要環節。報名與繳費最後提醒,千萬別錯過時間就是金錢,在報名截止前,務必確認以下事項:報名截止時間:9月11日(四)下午5時,逾期不受理。繳費方式與期限:臨櫃或匯款轉帳:至9月11日(四)下午3時30分止。ATM、網路ATM:至9月11日(四)夜間12時止。大考中心提醒,無論是集體或個別報名,都必須在期限內完成所有手續。如果錯過,將無法參加考試。報名後別鬆懈!務必確認個人資料完成報名不代表結束。為了確保資料無誤,考生應在指定時間內進行確認:報名資料確認:9月16日(二)至9月22日(一)提醒:在這段時間登入大考中心網站「考生專區」,確認姓名、考區等資料是否正確。如果發現錯誤,需在期限內提出更正申請。通訊地址與電話更正:10月14日(二)至10月23日(四)提醒:若需更改通訊地址或電話,可在這段時間內自行登入「考生專區」修改。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應考服務大考中心也為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提供應考服務,申請期限同樣至9月11日截止。請符合資格的考生務必把握時間提出申請。審查結果將於10月3日公告,若有疑義可依規定提出複審。1111職涯專家建議:提前準備,提升應考穩定性1111職涯專家陳坤平表示,對於即將參加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學生,除了留意報名期限,更重要的是做好應考準備。熟悉考試流程與題型:透過模擬練習提升聽力反應速度,並養成良好的作答習慣。做好時間管理與心理準備:合理安排作息與飲食,確保考試當天精神充沛。高中英聽成績對於部分大學科系而言是重要的升學門檻。想知道你的成績對升學有什麼影響嗎?想了解更多大學科系的錄取門檻嗎?1111落點分析網站持續更新最新的考情資訊與專業升學建議,是你在升學路上不可或缺的幫手。更多考試資訊請上1111落點分析:https://exam-match.1111.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