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測數學該如何準備?數學學測考試範圍重點整理,學測數學該怎麼救與進步?

114學測數學該如何準備?數學學測考試範圍重點整理,學測數學該怎麼救與進步?

資訊合作夥伴:

陳建名數學


目前大學入學主要有三個管道,「繁星推薦入學」、「個人申請入學」及「考試入學」三大招生管道。不管你選擇哪一個管道,都會採計全部或部分學測成績,所以考好學測是第一要務。


111學測開始稱為新型學測,新型學測一大變革是改採卷卡合一,一張A3大小的答案卡包含選擇題(畫卡)與非選題 (手寫)作答區


114學測數學科範圍?如何準備才有效率

114學測數學科範圍介紹


而新型學測數學考科分為數A、數B,簡單來說,就是高1、2的範圍


測驗範圍如下表:

數A 10年級必修數學、11年級必修數學A類

數B 10年級必修數學、11年級必修數學B類


學測數學科如何準備才有效率?

依據大考中心資料,數學科的測驗目標除了測驗數學概念,也評量使用這些概念解決生活與學術探究情境問題的能力。另外增加推理能力、連結能力及閱讀與表達的能力。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學測數學考科的本質:「100分鐘要答對20題,你從來沒看過的題目,但是都是你會的!」


為什麼說「都是你會的」,因為數學科是唯一學測考科中有範圍的,這個範圍就是大考中心的「108新課綱」,其他科目沒有課綱嗎? 當然有! 但是國文科會有你沒看過的文言文,英文一定會有你沒背過的單字,社會科有時事題,自然科曾經出現擷取自國外科學期刊節錄的文章,然後從裡面出一個題組,這些都是課綱延伸出去的「課外題」,不像數學科,頂多搞得比較生活化的閱讀題,但最後都是回歸到課綱內的數學知識


那什麼教材是根據課綱去編撰的呢?就是課本!

找出任一版本的課本,弄清楚課本內的所有觀念、定理、公式的來龍去脈,最好都能自己推導一遍,之後把例題、習題親自來回做三遍,課本是主幹,再延伸出枝葉(題目)。


這樣之後不管是做複習講義,或是刷歷屆試題,才能不落入題海失去方向。


學測數學考試哪些項目及範圍?必考重點整理

學測數學考試哪些項目及範圍?


新課綱教材採取螺旋性學習,也就是一個主題會出現在不同冊別裡,比方說第一冊先學指數與常用對數,到第三冊才學指數與對數的函數圖形,所以複習時可以把相關單元統整一起研讀。


接下來我列出數A、B共同單元的重點

數與式:數系、?對值運算、算幾不等式


直線與圓:直線方程式與圓方程式、圓與直?關係


多項式:餘式定理、二次與三次函數及平移伸縮


數列級數:等差、等比數列求一般項、級數求和


數據分析:標準差、相關係數的意義與算法


排列組合:計數原理、排列組合的計算


機率:古典機率、期望值、條件機率(含貝氏定理)


三角:廣義角三角函數、正餘弦定理、海龍公式


三角函數:弧度制、sin、cos函數圖形及平移伸縮


指數與對數:指數律與對數律、圖形特性、複利等應用問題


平面向量:內積與正射影


空間向量:立體圖形性質、空間向量的內積


矩陣:乘法運算、反矩陣


共同單元複習完之後,數A、B差異的內容,一定也是大重點,務必加強!不然就不需要分A、B了吧!


數學A獨有的部分:

(1)三角函數和差角公式及正餘弦疊合(包含畫圖)


(2)平面向量延伸出的行列式(包含二階與三階)


(3)空間中平面與直線方程式:空間中的兩直線、兩平面、直線與平面的關係;外積求平行六面體體積。


(4)轉移矩陣與平面線性變換


數學B獨有的部分:

(1)球面與經緯度的計算


(2)三角函數的應用,比方說聲波圖形、摩天輪週期…等


(3)連續複利的計算


(4)圓錐截痕


學測數學怎麼救?怎麼讀才有效?讓學測數學變強?

除了剛剛提到的先從課本開始,把

觀念、定理、公式基礎打穩,基本運算都要熟練之外,很多同學會買一堆參考書,接下來才發現時間根本不夠,然後每一本都只做一點,後面三四冊占分比較大的範圍,反而複習不夠。


我建議複習講義一本就夠了!無論是哪一本,把它做到爛,每一題都要想透,不求快,但求通

,第一輪求準確,每一題都要想通題目給了哪些關鍵字?這些關鍵字會讓我想到那些公式定理(工具),而這些工具可以怎樣破解這些題目?第二輪開始再要求速度,與針對不熟部分加強。


我在YT曾經做過一次直播完整說明準備方式,如果你想深入了解,

歡迎收看這部影片


如同一開始說的:學測的題目都是你『從來沒看過的』


從看完題目→抓關鍵字→制訂解題策略→準確無誤的計算→答對


這串流程都是要經過刻意練習的。


如果沒有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帶領你反覆思考與練習,一翻開考卷馬上就是腦袋一片空白,然後開始慌亂,結果可想而知


我的114學測複習課程就是要幫你解決這個困惱

課程有5大特色


l 觀念解說影片反覆看


l 關鍵字統整:搭配口訣快速記憶


l 心智圖統整: 13章節手把手完成心智圖整理


l 24小時LINE提問群組


購買課程


114學測數A複習課程


114學測數B複習課程


學測數學科如何準備才有效率?

依據大考中心資料,數學科的測驗目標除了測驗數學概念,也評量使用這些概念解決生活與學術探究情境問題的能力。另外增加推理能力、連結能力及閱讀與表達的能力。


學測數學考試哪些項目及範圍?

新課綱教材採取螺旋性學習,也就是一個主題會出現在不同冊別裡,比方說第一冊先學指數與常用對數,到第三冊才學指數與對數的函數圖形,所以複習時可以把相關單元統整一起研讀。


學測數學怎麼救?怎麼讀才有效?讓學測數學變強?

除了剛剛提到的先從課本開始,把觀念、定理、公式基礎打穩,基本運算都要熟練之外,很多同學會買一堆參考書,接下來才發現時間根本不夠,然後每一本都只做一點,後面三四冊占分比較大的範圍,反而複習不夠。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TKB 甄戰學習顧問 簡意純 / 撰稿考試入學(111年起稱分發入學),在107年尚未實施學測5選4時回流名額大約有1萬名,但在此制度實施後回流名額大減50%以上,只剩下4000多名。而在111年起新的分發入學制度上路,參與此招生管道的大學校系,得以採計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合計3至5科,其中採計學測的考科最多可看到4 科,分科測驗則至少應採計1科,再加分科測驗國文、英文、數乙不再考試,而是直接採計學測的成績,這絕對會是造成目標分科測驗的考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申請入的放榜時程延後近一個月,備考分科測驗的時間被壓縮,若是對於二階甄試不小心失利的考生,分發入學將會成為萬不得已的選擇。除了在考科上的變動之外,新課綱的分科測驗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就是成績計算方式由以前的百分制改成級分制,每一個科目最高分數變為60級分,此外,新制的分發入學還增加了同分參酌比序項目用以避免增額錄取的情形。而在上文有提及國文、英文、數乙將採計學測的成績,但是學測滿分為15級分,分科測驗則為60級分,其轉換的方式並不是直接將學測成績直接放大四倍來做換算這樣的轉換方式分分計較,考生務必先試算好自己的成績在申請入學有利,還是在分發入學較有優勢,才能夠將自己的分數最大化!📌如有升學問題,亦可使用【升學AI小精靈】快速查詢學測/分科放榜資訊、備審建議與落點分析,讓你的升學規劃更輕鬆。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物理試題結合現代科技與生活應用,計算量增、實驗題比例高,題組涵蓋半導體製程與量子科學,展現高度鑑別力,是今年考生關注焦點之一。分科測驗物理考什麼?半導體製程、量子科技進入試題根據大考中心公布,今年物理科試題緊扣「生活應用」與「科技素養」兩大方向,並融入實驗設計與數據詮釋能力:第1題:呼應「國際量子科學與生活科技年」,介紹量子科學發展第16題:以「單極馬達」教學實作情境為題第19-20題:透過自行車煞車系統,考查作功概念第24-26題:取材自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學應用,貼近產業趨勢👉 題目場景真實、題型設計具延伸性,是「素養導向」的代表。🔍 命題特色一次看懂|物理分科測驗2024年重點松山高中物理教師指出:最後一題與半導體製程相關,為多數考生較陌生,但具備明顯鑑別度,有助區分高分與中段學生。物理老師怎麼看?考題難度與應對建議建國中學物理教師一致認為:整體難度中等偏高計算題占比增加,文字量合理熟練實驗與課堂知識者易得分💬「題型設計合理,只要掌握基礎觀念就能取得基本分,實驗題平時有練習的同學應能應對順利。」分科測驗物理準備建議與志願方向1111職涯專家建議,考生在準備物理時:重視課堂基礎與基本觀念多練實驗題型與計算技巧關注時事與科技發展,建立跨域理解力若自然科表現佳,亦可優先考慮 理工、工程、物理、電子、AI、光電、半導體等相關系所。快速查詢考古題+完整解答📌 想查 114 分科測驗物理歷屆試題與完整解答?👉 點我進入 1111 落點分析|歷屆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