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落幕後同學也應該知道自己的成績了,接著要進入選志願的階段
但在開始選填志願前,要先思考自己選填志願的初衷是什麼,這會大大影響你的選擇策略
觀看本影片你將學到:
一、 運用AI(如ChatGPT)進行落點分析
目的:協助分析相關資料、進行交叉比對,讓思考過程更具體。
提問方式:明確告知AI你的統測成績、想選填的志願科系,以及學習歷程資料的完成情況。
* AI所需資訊:
1. 統測各科成績(國文、英文、數學、專一、專二)。
2. 欲選填的科系與校名(可依實際志願排序)。
3. 所屬學群與類科(如商管群、餐旅群等)。
4. 特殊加分資格(如技優保送、證照加分、離島加分等)。
5. 學習歷程的重點或特色(特別是與科系密切相關的內容)。
* AI分析結果:
* 會根據歷年錄取分數、競爭程度、學群特性等,分析錄取機會。
* 指出科系重點項目,提醒學生可對照自己的書審成果。
* 建議學生依此調整志願或策略。
* 提醒:
* AI分析是輔助,學生仍需自行判斷與做決定。
* 大學教授也會用AI反向偵測學習歷程是否抄襲。
二、 傳統資料查詢與確認(甄選入學系統):
* 歷年資料:進入甄選入學官網,查詢歷年(往前推2-3年)的學年度網站,進入「統計資料」查看各校系最低錄取總分。
* 採計項目:確認目標科系在第一階段篩選時,各科目的「篩選倍率」及「採計加權」方式,了解哪些科目對你更重要。
* 招生名額:注意各校系一般生與外加名額(如原住民、離島生)的人數。
三、 志願選填的綜合評估與策略:
* 三大考量因素:
1. 錄取機率:依據分數與歷年資料評估。
2. 地理位置接受度:考量學校所在城市、離家距離、生活費等。
3. 家人支持度:與家人溝通,了解他們對你選填志願的看法。
* 個人興趣與動機:
* 問自己:會不會上?上了會不會去讀?會不會浪費志願?想不想有點變化性?
* 確認自己對科系的興趣與未來出路規劃。
* 志願填寫策略:
1. 一次上榜型:不想再等,保底的志願多一點。
2. 嘗試進攻型:想試試看,可以多一點挑戰性的志願。
3. 不想有遺憾型:能堅持到登分,只填真正想去的科系。
* 書審資料準備:
* 科系的關聯度、內容的獨創性很重要。
* D1多元表現綜整心得、D2報考動機、D3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應盡可能針對報考科系客製化。
* 面試/實作準備:
* 確認各校系第二階段甄試日期,避免衝堂(建議最多不超過2間)。
* 注意各校系指定甄試項目的比分權重。
* 了解實作內容(可查簡章、系網或詢問學長姐)。
四、 重要提醒:
* 時間管理:備審資料建議現在就要開始做,不要等到一階放榜後才趕工(約只有4天時間)。
* 競爭是動態的:對手無法預估,只能強化自己。
* 最終決定權在自己:無論AI、老師、家長如何建議,最終需由學生自己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五、 Q&A重點:
* 登記分發高幾分較穩:建議高出30-50分較安全,但仍需參考前兩年資料,因每年考生選擇不一。
* 電機群分數會否噴高:難以預測,但每年熱門科系(如AI、科技業相關)分數確實有逐年提高趨勢。
* 備審資料上傳:若選擇自行上傳PDF,建議合併成一個檔案並製作目錄,方便教授閱讀。
老師提供了非常實用的落點分析方法與志願選填考量,強調結合AI工具與個人探索,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 講者:新營高工 黃鈺如 老師
#落點分析 #四技二專 #選填志願 #黃鈺如 #1111人力銀行
但在開始選填志願前,要先思考自己選填志願的初衷是什麼,這會大大影響你的選擇策略
觀看本影片你將學到:
一、 運用AI(如ChatGPT)進行落點分析
目的:協助分析相關資料、進行交叉比對,讓思考過程更具體。
提問方式:明確告知AI你的統測成績、想選填的志願科系,以及學習歷程資料的完成情況。
* AI所需資訊:
1. 統測各科成績(國文、英文、數學、專一、專二)。
2. 欲選填的科系與校名(可依實際志願排序)。
3. 所屬學群與類科(如商管群、餐旅群等)。
4. 特殊加分資格(如技優保送、證照加分、離島加分等)。
5. 學習歷程的重點或特色(特別是與科系密切相關的內容)。
* AI分析結果:
* 會根據歷年錄取分數、競爭程度、學群特性等,分析錄取機會。
* 指出科系重點項目,提醒學生可對照自己的書審成果。
* 建議學生依此調整志願或策略。
* 提醒:
* AI分析是輔助,學生仍需自行判斷與做決定。
* 大學教授也會用AI反向偵測學習歷程是否抄襲。
二、 傳統資料查詢與確認(甄選入學系統):
* 歷年資料:進入甄選入學官網,查詢歷年(往前推2-3年)的學年度網站,進入「統計資料」查看各校系最低錄取總分。
* 採計項目:確認目標科系在第一階段篩選時,各科目的「篩選倍率」及「採計加權」方式,了解哪些科目對你更重要。
* 招生名額:注意各校系一般生與外加名額(如原住民、離島生)的人數。
三、 志願選填的綜合評估與策略:
* 三大考量因素:
1. 錄取機率:依據分數與歷年資料評估。
2. 地理位置接受度:考量學校所在城市、離家距離、生活費等。
3. 家人支持度:與家人溝通,了解他們對你選填志願的看法。
* 個人興趣與動機:
* 問自己:會不會上?上了會不會去讀?會不會浪費志願?想不想有點變化性?
* 確認自己對科系的興趣與未來出路規劃。
* 志願填寫策略:
1. 一次上榜型:不想再等,保底的志願多一點。
2. 嘗試進攻型:想試試看,可以多一點挑戰性的志願。
3. 不想有遺憾型:能堅持到登分,只填真正想去的科系。
* 書審資料準備:
* 科系的關聯度、內容的獨創性很重要。
* D1多元表現綜整心得、D2報考動機、D3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應盡可能針對報考科系客製化。
* 面試/實作準備:
* 確認各校系第二階段甄試日期,避免衝堂(建議最多不超過2間)。
* 注意各校系指定甄試項目的比分權重。
* 了解實作內容(可查簡章、系網或詢問學長姐)。
四、 重要提醒:
* 時間管理:備審資料建議現在就要開始做,不要等到一階放榜後才趕工(約只有4天時間)。
* 競爭是動態的:對手無法預估,只能強化自己。
* 最終決定權在自己:無論AI、老師、家長如何建議,最終需由學生自己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五、 Q&A重點:
* 登記分發高幾分較穩:建議高出30-50分較安全,但仍需參考前兩年資料,因每年考生選擇不一。
* 電機群分數會否噴高:難以預測,但每年熱門科系(如AI、科技業相關)分數確實有逐年提高趨勢。
* 備審資料上傳:若選擇自行上傳PDF,建議合併成一個檔案並製作目錄,方便教授閱讀。
老師提供了非常實用的落點分析方法與志願選填考量,強調結合AI工具與個人探索,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 講者:新營高工 黃鈺如 老師
#落點分析 #四技二專 #選填志願 #黃鈺如 #1111人力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