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科學應用世界:電資+工程+數理化+地球與環境學群備審這樣寫【下】

主講人:閔柏盛 老師

🔥 昨晚直播精華大放送!電資/工程/數理化/地環學群備審這樣準備,教授眼睛一亮!✨
哈囉各位準大學生和家長們!👋 昨晚由基隆市立中山高中 周柏盛老師帶來的「走進科學應用世界:電資+工程+數理化+地球與環境學群備審這樣寫」講座是不是乾貨滿滿、收穫爆棚啊?🤩

小編知道大家一定敲碗等筆記很久了,這邊火速幫大家整理出柏盛老師分享的幾大重點,不管是哪個學群,這些心法都超實用,趕快筆記下來!✍️

1. 🎯 備審資料 ≠ 流水帳!教授真正想看到的是「你」:
從「自己」出發,找出獨特故事 (超重要❗️):
你的「啟蒙」是什麼?當初怎麼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的?(例如:數學的啟蒙?對機械的興趣?)
找出你學習的有效方法和從中發現的樂趣。
分享你最喜歡的理論/定理/概念,為什麼它吸引你?(例如:最愛的數學定理?為什麼這個物理定律讓你著迷?)
別只停留在課本!你有額外探索哪些課外知識、書籍、影片嗎?(老師偷偷推坑《關鍵少數》、《美麗境界》、《熱氣球飛行家》喔!)

2. 核心: 展現你對該學科的 #熱忱 和 #深度思考。
具體!具體!再具體!避免空泛陳述
拿出證據: 你有什麼相關的「作品」或成就?(例如:科展作品、小論文、程式專案、模型製作、田野調查報告)

3. 描述過程與反思: 不只說「做了什麼」,更要說明「怎麼做」、「遇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學到了什麼」、「跟申請科系的關聯」。
數據化呈現 (理工科尤其): 若有數據佐證你的成果或分析能力,會更有說服力。
真實誠懇最自然: 語言不用華麗,但要真誠、具體,避免一看就是模板或 AI 生成的套話。(誠實說你有參考 AI 沒關係,但一定要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4. 展現思考與反思能力 (教授超愛看這個!):
你從經驗中學到什麼?你的觀點是什麼?你如何分析與解決問題?
這能展現你的學習潛力、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連結跨領域或多元經驗:
別小看社團、志工、服務學習經驗!試著將這些經驗跟你申請的科系「連結」起來,說明這些經驗如何培養你的特質或能力 (例如:領導力、溝通力、團隊合作、同理心)。

6. 未來規劃要具體可行:
短期目標 (大學前/大一二) vs. 中長期目標 (大三四/研究所/就業)。
說明你想學什麼、想做什麼,以及 #為何這個科系能幫助你達成目標。(這超重要!展現你做過功課!)
結合社會需求與自我價值,讓教授知道你不是只為自己唸書。

7. 🛠️ 老師也分享/示範了好用工具:
台大數學系 學習歷程自述撰寫提示: 不只數學系,裡面的提問架構幾乎適用所有科系!Google 一下就能找到,必看!
NotebookLM (AI 筆記工具): 可以幫你快速整理、分析、摘要大量資料 (PDF, txt, 網頁),甚至能根據資料內容回答你的問題、發想點子!(但記得!AI 是輔助,最終內容還是要靠自己消化和潤飾喔!)
小提醒: NotebookLM 目前似乎需要年滿 18 歲的個人 Google 帳號才能使用完整功能。

📉 教授看備審最在意的 Top 5 (普遍來說):
學習態度 (高達 60.7%!)
生活探索歷程
跨學科間的表現與變化
個人特質
興趣與志向
(學習成果和自我期許反而沒那麼前面喔!)

🤯 總結:
備審資料的重點是 #展現你的獨特性 和 #你與科系的適配度。從自身經驗出發,具體、誠懇地呈現你的學習歷程、反思和動機,並清楚規劃未來藍圖,就能讓教授感受到你的潛力與熱情!💪
希望這份筆記對大家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別害羞,趕快加入我們的 #書審面試社群 發問,裡面有很多學長姐和專家可以幫忙解答喔!👇


🔸 講者:基隆市立中山高中 閔柏盛老師

📢 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你,別錯過這場最科學的備審指南~快揪同學、邀爸媽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