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制度及114年分科測驗資訊一把罩

「分科測驗」制度及114年分科測驗資訊一把罩

指考走入歷史,新制「分科測驗」上路

自110年7月起,指考正式畫下句點,臺灣的高中升學制度迎來重大轉變,分科測驗成為新的里程碑。這項制度的推出象徵教育評量的新篇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革之一,就是採用全新的成績分級制度。

原本的百分制被改為45級分評量,引發各界高度關注;隨後又調整為60級分並最終定案。這樣的改動雖旨在提升評量精準度與公平性,卻也引來不少質疑與討論聲浪。


成績轉換方式

這項轉變深受「108課綱」的影響。108課綱導入了學測(X)、分科測驗(Y)以及綜合學習表現(P),也就是俗稱的「學習歷程檔案」。最初,教育部的規劃是將學測與分科測驗的成績合併運用於申請入學與考試分發管道。

然而,由於申請入學包含面試等多元評量方式,而分科測驗僅依賴筆試成績,兩者性質不同,加上報考人數的差異,引發了公平性的疑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與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進行了模擬測試,分別以45級分、60級分和75級分制進行分析。最終,考量到鑑別度與公平性,決定分科測驗採用60級分制。


自111學年度起,「考試分發」制度正式啟用,升學評量方式隨之調整。除了需通過學測或英聽作為基本檢定門檻外,各校系在採計科目方面,將從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考試中擇3至5科作為評分依據。其中,分科測驗至少需採計一科,但若校系採計的是音樂術科,則不受此限制。


📚 分科測驗科目

分科測驗提供以下7科選考,考生可依報考校系需求自由搭配應試:

1️⃣ 數學甲

2️⃣ 數學乙

3️⃣ 歷史

4️⃣ 地理

5️⃣ 公民與社會

6️⃣ 物理

7️⃣ 化學

8️⃣ 生物


自111學年度起,分科測驗成績改為60級分制,強調細緻的分數區分與比較。


📝 學測科目與成績採計方式

學測科目共有6科,也採自由選考制:

● 國文(含國綜與國寫)

● 英文

● 數學A、數學B(二選一)

● 社會

● 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學測成績的計算方式將視其用途而有所不同:

當學測作為「檢定科目」時:採用15級分制

當學測作為「採計科目」時:則改採60級分制,與分科測驗相同


分科測驗說明簡介

分科測驗各考科的測驗時間均為80分鐘。且各考科均依據108課綱命題,測驗範圍如下表: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分科測驗各考科的題型可包括:選擇題型(單選題、多選題)、選填題型(僅數學甲)、混合題型與非選擇題型。混合題型是指同時包含選擇(填)題與非選擇題的題型,為題組形式。

各題型的比重,由各考科依其特性而定,可參閱本會大考中心網站公告的111學年度起適用之分科測驗各考科考試說明參考試卷


📚 分科測驗題型與計分說明

分科測驗的題型包含四大類型:

  1. 選擇題(單選題、多選題)
  2. 選填題(例如數學甲)
  3. 混合題型(綜合選擇、選填與非選擇)
  4. 非選擇題(申論、作圖、計算等)


其中「混合題型」為近年特色之一,常以資料分析情境題組形式出現,結合多種題型於同一題組,搭配「卷卡合一」作答方式,即所有作答格式皆整合於單一答題卷中。


🧩 考題設計趨勢

考題整體趨向於:

  • 資料型題目:提供圖表、情境背景等資訊,要求考生理解與分析。
  • 整合型能力:跨章節、跨技能整合解題。
  • 多元作答:包括申論題、計算題、作圖題等不同方式。

👉 每科成績以 100 分為滿分


✏️ 選擇題計分規則

✅ 單選題

  • 每題僅有一個正確或最適當選項。
  • 答對得分
  • 答錯、未作答、或畫記超過一個選項者,該題以 0 分計算。

✅ 多選題

  • 每題有多個選項,且至少有一個正確答案。
  • 各選項獨立判斷正誤:
  • 所有正確選項答對者,可獲得題目滿分。
  • 若答錯 k 個選項,得分 = (n - 2k) / n × 該題總分
  • 最低得分為 0 分(未作答或得分小於 0)。


答題卷說明

111學年度開始,分科測驗將使用「卷卡合一」的A3答題卷,將以往分開的答案卡(適用選擇題型、選填題型)與答案卷(適用非選擇題型)合併為一張,考生可在答題卷上同時作答選擇題和非選擇題。

透過A3答題卷設計,各考科可依每次考試命題需要,於答題卷中適當納入部分試題內容,設計對應的作答方式。例如:混合題型可以藉由選擇題與非選擇的不同組合方式,透過連續設問,或是主題式設問,配合作答設計,引導考生作答。在非選擇題組方面,亦可透過更多樣化的設問與作答方式,提升評量層次。各科A3答題卷的樣例,可參閱本會大考中心網站公告的參考試卷所搭配使用的答題卷(https://www.ceec.edu.tw)。


🗓️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重要時程

114年分科測驗的考試日期是7月11日(星期五)到7月12日(星期六),報名時間為6月5日(星期四)到6月17日(星期二). 成績將於7月29日公布. 登記選填志願時間為8月1日(星期五)到8月4日(星期一). 錄取結果將於8月13日公布. 


詳細時程表:

  • 報名期間:: 114年6月5日 (四) 至6月17日 (二). 
  • 考試日期:: 114年7月11日 (五) 至12日 (六). 
  • 成績公布:: 114年7月29日 (二). 
  • 登記選填志願:: 114年8月1日 (五) 至 8月4日 (一). 
  • 錄取結果公布:: 114年8月13日 (三). 


考生可於上述期間內完成報名手續,並於考試前下載或購買簡章,以了解詳細考試資訊。


📘 簡章取得方式

電子檔下載:​可至大考中心網站下載學測、英聽、分科三合一的「114學年度考試簡章」PDF檔。

紙本購買:​每本新臺幣50元,個別報名的考生可上網至大考中心網站「出版/訂購」處的「簡章專區」購買,或直接至大考中心一樓服務台洽購(臺北市大安區舟山路237號)。集體報名的考生可向所屬學校或補習班購買。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分科測驗科目變少了,參加分發入學更有利?

TKB 甄戰學習顧問 簡意純 / 撰稿考試入學(111年起稱分發入學),在107年尚未實施學測5選4時回流名額大約有1萬名,但在此制度實施後回流名額大減50%以上,只剩下4000多名。而在111年起新的分發入學制度上路,參與此招生管道的大學校系,得以採計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合計3至5科,其中採計學測的考科最多可看到4 科,分科測驗則至少應採計1科,再加分科測驗國文、英文、數乙不再考試,而是直接採計學測的成績,這絕對會是造成目標分科測驗的考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申請入的放榜時程延後近一個月,備考分科測驗的時間被壓縮,若是對於二階甄試不小心失利的考生,分發入學將會成為萬不得已的選擇。除了在考科上的變動之外,新課綱的分科測驗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就是成績計算方式由以前的百分制改成級分制,每一個科目最高分數變為60級分,此外,新制的分發入學還增加了同分參酌比序項目用以避免增額錄取的情形。而在上文有提及國文、英文、數乙將採計學測的成績,但是學測滿分為15級分,分科測驗則為60級分,其轉換的方式並不是直接將學測成績直接放大四倍來做換算這樣的轉換方式分分計較,考生務必先試算好自己的成績在申請入學有利,還是在分發入學較有優勢,才能夠將自己的分數最大化!📌如有升學問題,亦可使用【升學AI小精靈】快速查詢學測/分科放榜資訊、備審建議與落點分析,讓你的升學規劃更輕鬆。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分科測驗物理融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 題型靈活鑑別度高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物理試題結合現代科技與生活應用,計算量增、實驗題比例高,題組涵蓋半導體製程與量子科學,展現高度鑑別力,是今年考生關注焦點之一。分科測驗物理考什麼?半導體製程、量子科技進入試題根據大考中心公布,今年物理科試題緊扣「生活應用」與「科技素養」兩大方向,並融入實驗設計與數據詮釋能力:第1題:呼應「國際量子科學與生活科技年」,介紹量子科學發展第16題:以「單極馬達」教學實作情境為題第19-20題:透過自行車煞車系統,考查作功概念第24-26題:取材自半導體先進製程與光學應用,貼近產業趨勢👉 題目場景真實、題型設計具延伸性,是「素養導向」的代表。🔍 命題特色一次看懂|物理分科測驗2024年重點松山高中物理教師指出:最後一題與半導體製程相關,為多數考生較陌生,但具備明顯鑑別度,有助區分高分與中段學生。物理老師怎麼看?考題難度與應對建議建國中學物理教師一致認為:整體難度中等偏高計算題占比增加,文字量合理熟練實驗與課堂知識者易得分💬「題型設計合理,只要掌握基礎觀念就能取得基本分,實驗題平時有練習的同學應能應對順利。」分科測驗物理準備建議與志願方向1111職涯專家建議,考生在準備物理時:重視課堂基礎與基本觀念多練實驗題型與計算技巧關注時事與科技發展,建立跨域理解力若自然科表現佳,亦可優先考慮 理工、工程、物理、電子、AI、光電、半導體等相關系所。快速查詢考古題+完整解答📌 想查 114 分科測驗物理歷屆試題與完整解答?👉 點我進入 1111 落點分析|歷屆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