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倒數兩週,千萬別讓衝刺害了你!

學測倒數兩週,千萬別讓衝刺害了你!


資訊合作夥伴:

47雲端輔導室




再過兩週就是

學測

了,我想應該有許多人開始出現讀不下書、吃不下飯、心神不寧等狀態,甚至會有掉頭髮、想哭等症狀。為了不要讓我們在最後時間心態崩壞,影響學測當天的狀況。今天我會從心態面、生活面,以及提供一些讀書小技巧,幫助你在最後兩週時間,全方位的穩定你的身心靈狀態,你一定要看完唷!那我們就趕快開始吧。



不失常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許多同學在最後兩週,可能還在想要怎麼做,才可以拉高學測級分?但其實剩下兩個禮拜,你的實力不太可能提升太多,但你卻有可能因為失常,而讓你學測大崩盤。之前我有一個學生,平時都保持在全校前幾名,但是學測當天,表現大走鐘,國文連均標都沒有,導致他很多科系都不能選。因此,高三考生最後階段的目標,不是衝刺,而是保持平衡,讓自已以最佳狀態去考試。你知道專業運動員跟普通人得差別嗎?就是他們懂得維持最佳狀態。以前我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拼命練習,結果因為衝刺太快,跌倒受傷,比賽當天只能負傷出賽,對於無法展現最佳表現得自己,感到非常的懊悔。但是像LeBron James這種頂級運動員,為什麼他的運動生涯,可以有這麼久的黃金時期?因為他不只重視訓練,也一樣重視自己身體的狀態。據說,LeBron James每年會花100萬美金保養自己的身體。這讓他即使現在將近40歲,NBA年紀最老的球員,依然可以展現頂級球星的數據與價值。




我們的身體是有極限的,如果一直衝刺不休息,是非常容易受傷的,尤其考生的受傷難以察覺。它不像跌倒扭傷時的那種疼痛,更多時候是心理上的焦慮,引起的各種失常反應。如果你最近開始有胃痛、頭痛、暈眩、心悸等症狀,或者心情低落、容易緊張,甚至出現憂鬱、想哭的情緒。這些都有可能是因為焦慮,所帶來的「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是身體中的一部分神經系統,負責調控許多不自覺的生理功能。例如心跳、血壓、呼吸、消化以及身體溫度調節等。自律神經系統在我們不需要意識控制的情況下自動運作,維持身體的內部平衡和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但如果我們長時間處在壓力之下,自律神經可能會因為太過活躍而導致失調,因而出現心跳加速、腸胃蠕動太快等問題。你有過身體不舒服,但去醫院檢查卻都找不到原因,醫生就跟你說:「可能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常常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如果你現在正處在這種狀態,也不用太緊張,很多人都會這樣。你只要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通常就會好很多。如果這樣還不能解決,你可以在下面留言,描述一下你的情況,我會盡可能地提供建議。



調整最佳狀態的三種方法


面對這種大型的考試,比的不是誰書讀得比較多,而是誰的失誤比較少。最後兩週,調整步調,讓自己以最佳狀態應考,才是我們的首要目標。如何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在這邊我提供三種方法讓你參考:




1. 生活避免出現巨大改變



2. 設定易達標的微小任務



3. 讓大腦習慣考試的節奏



生活避免出現巨大改變


考生在最後階段,身心靈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任何的改變都可能會影響情緒,導致各種失控的情況產生,但是生活中難免會有各種變動。因此,避免主動產生「巨大改變」,是考生可以控制的情況。例如本來都是晚上七點吃晚餐,你就不要突然不吃,或者為了舒壓改吃平常不太吃的油炸物,讓你的腸胃反應不及。除了身體上的改變,任何會讓心情受到改變的情況,都要避免發生。例如不要這時候跑去告白,如果人家拒絕你,你怎麼還會有心情讀書?當然,也不要去提分手:「為了考好學測,我們先暫停聯絡一段時間。」這不是害人嗎?如果遇到一個恐怖情人,每天騷擾你,你也麻煩。盡量就是避免讓自己的生活,發生重大的改變。考生的家人,也盡量讓家裡的生活步調,節奏保持一致,避免任何失控的風險。



設定易達標的微小任務


設定容易達標的微小任務,目的是增加成就感。在最後階段,學校會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同學在一張張考卷下,不斷的透過分數的結果來預判學測的成果,這樣很容易因為分數的起伏,造成內心的焦慮指數的提升。與其這樣,不如設定一連串容易達成的目標。例如算完兩題數學、背完10個單字、六點到八點不使用手機等等,依照自己的能力程度設定任務。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徹底達成任務」,來增加自信。因此,任務簡單沒關係,但是需要極度具體。如果今天的任務是:「認真讀書」,這種抽象的任務很難判定,不如改成「七點到八點坐在書桌前」,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行動。藉著不斷地打勾完成,累積成就感的經驗值。



讓大腦習慣考試的節奏


最後是讓大腦習慣學測考試節奏。什麼意思?我們的大腦會隨著你的生活律動切換不同的運作模式。如果你都熬夜唸書、早上睡覺,那大腦就會在半夜時活躍、早上休息。你學測的考試時間是白天,那你拿到考券想睡覺不是因為你不會寫,而是那個時間,你的大腦習慣要休息。為了避免這種悲劇,你在剩下的兩週,要讓你的大腦,習慣在特定的時間,切換成特定的科目節奏。什麼意思?我們翻開學測的考程表,早上9:20~11:00考數學或英文,12:50~14:50考國綜或社會、自然,15:20~16:50進行國文手寫。考生就可以在這些時段,安排相對應的科目進行演練,讓大腦習慣在特定的時間,調用相對科目的知識。那晚上怎麼辦?我建議晚上以補上白天沒完成的進度,以及休息恢復為主。白天已經很累了,晚上就不一定要這麼高度專注。




很多同學以為放鬆就是不要讀書就好,可以玩手機。其實玩手機是非常需要專注的,手機的藍光會給人強大的刺激,就算你以為你無腦在刷IG ,其實這都在消耗你的專注力。根據研究顯示,手機藍光還會影響睡眠。因此睡前30分鐘,盡量避免使用手機。




最近,我會拍一系列的影片,幫助同學理解學習歷程,你可以在臉書或IG上,追蹤「47雲端輔導室」,等考完後再來看就好。到學測前,我每天會針對不同的主題,po出我幫考生製作的安定心神「禱告文」。當你心煩意亂時,拿出來唸一下,應該可以幫助你緩解緊張的焦慮的情緒。



總結


1. 避免最後兩週心態崩潰,影響學測表現。



2. 保持平衡和身心健康,避免學測前失常。



3. 生活避免巨大變化,維持穩定。



4. 設定易達標的小任務,增加成就感。



5. 讓大腦適應考試節奏,安排相對應科目演練。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歷史科考驗推論與換位思考!背誦比例降低、素養導向明顯

分科測驗歷史科考驗推論與換位思考!背誦比例降低、素養導向明顯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歷史科以素養導向命題為主軸,閱讀理解與邏輯推論能力成高分關鍵。今年考題題幹簡潔、資料分析比例高,結合歷史情境與換位思考等進階思維,顯示單靠背誦已難應付整份試卷。分科測驗歷史考科基本資訊命題特色:直球對決、強調推理與觀點表達建中莊德仁老師觀察:題幹簡潔:「直球對決」,不靠長篇閱讀閱讀+推論並重:非只讀懂史料,還需理解脈絡、分析觀點換位思考入題:如第43-45題,引導學生跳脫單一立場混合題難度高:第38-40題要求統整資料並清楚表達觀點知識活用導向:第35-37題需從選項與題幹中推論政策邏輯 內容分布與重點題型整理重點題型(題號參考):第11題:草原民族對土地的觀點(文化觀念題)第13題:羅馬帝國佛像解讀(跨文化知識)第18題:史學關注對象的轉變(史觀素養)第25-26題:原住民觀感調查資料分析(批判思考)第33題:女性參與法國大革命(性別史觀)第43-45題:冷戰東西對立與換位思考(國際視角)難度分析:資料解讀+觀點分析成關鍵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補充:考題與課綱一致,減輕文言文負擔,但需具備統整與概念應用能力。⚠️ 考場違規統計(7月11日)🛑 考生應注意應試規定,避免非學科因素影響成績。專家建議:重視推理、觀點與跨領域能力1111職涯專家陳坤平表示,歷史科強調閱讀理解與批判思考,對選填大學科系具有指標性意義:有志就讀法律、歷史、政治、國際關係等相關科系者 ✅ 建議加強邏輯推理、換位思考、跨領域統整能力不單靠分數,更應從職涯目標與學習興趣出發做志願選填選填志願不只看分數,更要看方向!分科測驗歷史科命題趨勢顯示,唯有真正理解、批判與表達歷史觀點的能力,才能在升學與未來職涯中脫穎而出。考完後,建議同學把握時間,分析自己的強項與學習方向,做出適合自己的選填規劃!📍 想知道你的分數能上哪間學校? 👉 點我使用 1111 分科測驗落點分析工具 👉 查看最新志願選填與命題趨勢解析

建中校排1%怎麼當?各科讀書心法大公開

建中校排1%怎麼當?各科讀書心法大公開

大家好,我畢業於建國中學,在111年時以繁星推薦1%錄取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相信各位同學在進入新課綱之後,難免會感到有一點無所適從,本文我要來分享我在新課綱下如何安排讀書計畫,並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自己能在校內維持比較好的成績。首先,就算一開始你就勵志走向二三類的領域,我覺得也不能放棄社會科,多數同學都覺得我學測可以只考國英數自就好,那在高中時的社會隨便應付就好了,但是我認為社會科在未來面試的時候,在跟教授分享你的涵養的時候,也是相當重要的!再來,我覺得新課綱下要自主學習還有另一個關鍵:多方嘗試。不要害怕自己會失敗,因為有失敗你才可以學習到東西,像我自己也嘗試過很多競賽或者很多的科展,過程中也常常遇到挫折,但在經歷這些挫折中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這對我未來申請學校無論是書審或面試內容都相當有幫助。最後則是要學著規劃自己的讀書期程並自我監督,雖然學校老師或補習班會給你一個不錯的模板讓你跟著進度去走,但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效果有限,所以我覺得能規劃自己的讀書期程是相當有幫助的。高中國文讀書方法我覺得國文有個相當重要的點,就是15篇的核心古文,在這部分的話,我覺得各位應鑽研課文內容並做好翻譯,對每一篇古文的內容都要有充分的理解。國學常識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國學常識非常的瑣碎且難背,我也知道如果是硬背的話會顯得非常枯燥乏味,所以我都把國學常識當成故事書來看,把這些人物傳記都故事化可以幫助我更快速記憶這些內容。再來我覺得國文寫作是個需要時常練習、潤筆才能讓你的文筆流暢的項目,我平時一個禮拜會練習兩篇作文,一篇感性;一篇知性,在練習完之後我也會請國文老師幫我批改、講評,照著這樣的練習模式進行下去,我相信在未來應付學測作文時會相當的有幫助。而我認為國文科有一點相當重要就是要製作屬於自己的錯題本,就是把自己不懂的知識和曾經寫錯過在題本上錯過的知識做一個統整,我會分成4個方面:字音、字型、國學常識與核心古文。可以將學測要考的核心內容以這4大方向來進行統整並筆記,大考前把錯題本拿出來快速翻閱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增強你對考前的記憶並能夠快速複習,我相信製作一本好的錯題本對你的學習以及考試準備會很有幫助!高中英文讀書方法關於英文的學習我認為「善用並珍惜」資源相當重要,英文除了制式的課本之外,學校還會額外加入雜誌的閱讀,這在其他科目是較少見的學習模式,所以我們更該善用這項資源。況且在雜誌中還會有更口語、更接近母語人士的單字、片語甚至是文法等應用,這都是值得我們要去好好學習的部分。接下來我覺得各位若想在英文作文方面有所進步的話,可以多去攝取課外讀物,譬如我個人就非常推薦一本小冊子叫做《讀者文摘》,這本書內含美國道地的文法及片語,很多人在可能會背了大量的艱澀詞彙,並在寫作時通通用上,卻也不知道這樣的用法是否正確,《讀者文摘》可以幫你修正這一點,若你能將這本冊子的知識吸收並內化,相信你便能很好地運用在英文作文上。此外,我想英文作文跟國文寫作一樣都是需要勤練習的,我每週也至少會練習兩篇英文作文。在考前時可以多閱讀出版商或雜誌提供的範文,亦可欣賞大考中心每年釋出的佳作,我覺得這部分會幫助你在寫作時更有文思泉湧的感覺。再來我覺得英文科也是需要製作錯題本,但與跟國文較為不同的是,英文沒有什麼英文學常識,也沒有什麼英文的核心古文,只有重要的單字內容,所以我覺得英文可以針對單字來製作即可,我有以2種製作方法:1.按照字母排序按照字母排序的話就可以系統性地把你的單字列出來,複習的時候也是相當方便。2.按照使用情境排序按照他可以用在哪一種情境來做一些編寫,好比說我今天要寫環保作文那我可以用哪些副詞、形容詞等。這種方式就相對比較費工,但是如果你用這個情境的方式來分類,並收集一些你可能遇到哪一種作文你覺得比較難寫,所以蒐集一些相關的單字的話,你在寫作時會相當的得心應手,所以我覺得這點就是,如果你心有餘力的話可以嘗試看看!最後我想提醒各位英文實力是需要持續累積的,並不是說你今天背好公式或是背好一些原理你就可以解開題目,所以在高一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利用學校資源,多閱讀雜誌、課外讀物,打穩基礎,在大考時必能有好的發揮!背單字秘訣這裡我要跟各位推薦一個App叫做Quizlet,透過這個軟體可以很高效率的把你的英文單字背起來,一般來說你可能看一個就是掃過去,然後覺得我自己已經背起來了,但實際上你根本沒背起來,Quizlet它重複考驗你,持續重複考驗你的方式,讓你學習背單字更加的有效率!高中數學讀書方法那接下來我要用3點來分享我對數學的讀書方法:1.先釐清概念再刷題數學就是手邊的工具備齊才得以將題目順利解開,它需要的是清晰的邏輯及完整的解題方向。像我過去很常遇到一個窘境,我會很急著想要把題目解開,所以我在觀念沒看清楚時就直接開始解題,但往往在過程中就會卡住,回頭看才發現原來我還有這個地方還沒釐清,所以我認為釐清觀念再解題是很重要的。2.勤刷題維持手感我覺得數學科是一個需要手感的科目,你可能花了大把時間將這個概念釐清,但是數學題型是千變萬化的,所以一定要透過大量累積題目的方式,把你解法烙印在你的腦子裡面,那以後面對任何題型的時候你都可以用一套方法、一套邏輯去把所有的題目都解開。3.訂正的基本功不可攻略最後的最後!考卷、題目寫完時一定要訂正,我覺得各位應該要釐清觀念而不是急著把它用錯題的方式把它記下來,反倒是在訂正完後確認自己懂了,自己再推導一次之後,若成順利的解答,那麼這題我們就可以放下了,利用這樣慢慢累積的方式而非用死記硬背,可以讓你的邏輯更加清晰。高中自然讀書方法最後就是自然科的相關學習啦!我覺得自然科可以透過「自修」的方式做預習,雖然各科都可以透過買自修的方式去預習,但是我認為多數自然科的學習講義編排地非常透徹,比較不需要老師指導就可以透過自學、反覆刷題目的方式,慢慢把這個題目的知識觀念累積起來,並可趁課餘的時間做先預習甚至超修,這對你自然科的學習都相當有幫助。再來我認為自然科也是需要製作錯題本的一門科目,但我覺得可以針對需要累積的知識來進行製作即可,像是化學、生物、地科這三科,雖然還是有一些數學計算,但是我覺得他們記憶的知識比起物理來得多,所以我覺得大家可以把自己不懂的知識、內容都記錄下來。那另外一個比較獨特的科目就是物理,我覺得物理比較像是生活化的數學,所以我覺得各位應該要把物理的公式給記清楚,用同樣的公式去對各種題目做解析。此外,我也會在學習過程中將公式及詳解遮住,試著從題目中最基本的元素推導出公式,如此一來,就算在考試中忘記公式也能透過土法煉鋼的形式來解題。而自然科也有相當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像某些大學都有開放課程,YouTube上也有很多知識整理或是相關的競賽準備影片,這些資源都是很好幫助你提升自然科學歷的方法!說到課外學習資源,我也很鼓勵大家多參與外部的競賽,如奧林匹亞等競賽,即便你不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你也可以去嘗試看看,雖然不一定會有好的名次,但我想過程中你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