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58級分有機會? 甄戰帶你搞懂醫學甄試

台大醫58級分有機會?  甄戰帶你搞懂醫學甄試

醫學系長久以來都是競爭激烈的戰場,尤其是台大醫學系,經常是以滿級分為入場的門票,111年申請台大醫學系居然只要58級分就可通過一階篩選,甚至比成大醫學系和陽交大學醫學系的分數還低,難道台大醫學系光芒不再?

其實醫學甄試需考量的要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絕不是滿級分隨便填這麼簡單,為了擠進醫學系窄門,考生必須增加面試機會才能增加上榜機會,因此若面試撞期選填志願時就要取捨,此外若參加八類繁星就不能申請同校醫學系,諸多的不確定性讓考生偏向保守,於是我們看到台大醫學系創下58級分通過篩選的結果。本文希望幫助考生和家長通盤了解醫學甄試的層層關卡,預祝大家過關斬將,成為醫學甄試的大贏家。


醫學甄試的兩大途徑與關卡

【繁星推薦】

第一關: 學測成績檢定

第二關: 校內排名與同校競爭

第三關: 繁星與申請的志願取捨

第四關: 第二階段面試


【個人申請】

第一關: 學測總級分與「掉分科目」

第二關: 六個志願的策略佈局

第三關: 學習歷程與審查資料

第四關: 第二階段面試



醫學繁星學測前標起 社區高中有機會

醫學甄試的第零關,是全面了解甄試規則,包含繁星八類的規則和申請入學的規則。繁星八類對於學測檢定標準有提高的趨勢,但仍有學校以「前標」作為門檻。當然,繁星的競爭也要評估高中生態,社區高中八類繁星也許乏人問津,但明星高中八類的資格則錙銖必較。再者如前文所提,雖然八類繁星仍可以參加申請,但繁星與申請的學校不可重複,所以繁星須一併考量申請的六志願該如何選填。原則上,醫學繁星的錄取率遠高於申請入學,並且有些大學繁星還允許填寫醫學系、牙醫系兩個志願,所以非常鼓勵有機會繁星的考生把握機會,最後還要提醒,當繁星與申請皆錄取時,必須放棄申請的機會,所以繁星選擇時還是要以自己的意願優先考量。


醫學申請考慮掉分和面試日期

以申請入學而言,每年大約會有600個醫學系和200個牙醫系的名額,若以考試分發的思維判斷,大約就是考試成績最好的800個同學有機會優先錄取,但申請入學的規則並非如此,每個醫學系的檢定條件和倍率篩選不同,所以同樣是59級分的考生,如果掉分的科目不同,能通過一階的學校也會完全不同,而滿級分的人數多寡和志願配置,也會影響59級分以下考生能夠通過的學校。

除了甄試規則外,二階甄試的時間撞期也是考生須仔細考量的要素,如果志在醫學系的考生,除了繁星要安排面試,還有六個申請的醫學系面試,有些考生還會一併參加國防醫學系的面試,結果就是在兩週內要擠進8~9場的面試,一般而言,面試會分為上、下午兩個場次,但一天趕兩場還是存在風險,簡言之,還沒進考場就已經是策略的比拚。


醫學甄試 志願選填心理戰

規則僅是甄試的表象,我們還要同時考慮其他考生的意圖與想法,若大部分考生都有傾向同一個學校,那麼這間學校的分數可能就會提高,所以選填志願就像是一場與其他考生們的心理戰。

譬如111年繁星高雄醫醫學系檢定門檻僅前標,而且考生可以同時填醫學、牙醫兩個志願,所以吸引高達115人選填,是最多人報名的醫學系,但實際能夠通過篩選的標準仍高達校排4%(牙醫系校排2%)。相較之下,陽交大醫學系雖然檢定要求頂標,但第一輪還有剩餘5個名額,也就是說一輪只要達到20%門檻就能通過。

又如111年因為滿級分僅114人,台大醫學系一階篩選結果僅58級分就可以通過,但成大和陽交大學的醫學系卻要59級分才能通過一階,主要原因除了台大醫學系甄試名額較多,台大醫學系二階甄試流程太長,要花費2~3天的時間且跟其他醫學系面試撞期嚴重,若考生想多一些面試機會,可能就放棄台大醫學系,換言之,如果掉2級分(英數A自僅能掉1級分)卻志在台大醫學系的考生勇敢填志願,就能夠把握住難得的上榜良機。


醫學系面試 高手過招、教學相長

當考生經過通盤考量配置好6志願,又幸運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第二階段的醫學面試仍舊不輕鬆,面試分為MMI跑關、多對一和PBL等形式,考試題目包羅萬象,但面試與筆試不同,更重視考生臨場應變、思慮周全、表達說明和醫學知識儲備,很多家長、考生誤以為口試無法準備,然而,每年甄戰醫學甄試生的成果,都讓我們看到考生在短期自我提升的能耐。

甄戰的醫學甄試專班是唯一全國連線醫學甄試課程,除了完整的醫學課程規劃,每年舉辦全國口試模擬,更是醫學系考生的盛會,在進入考場前就能與其他考生認識交流,成為最好的戰友,班導師經營的Line社群提供考生最新的醫學資訊,充分考題演練也能刺激考生思考與表達,在短短兩個月內讓考生都能口才便給,志在醫學系、牙醫系、中醫系的考生們,學測後可以盡快參加甄戰醫學講座,為自己的醫學甄試之路放上墊腳石吧!



其他文章
分科測驗倒數!完整掌握分科考試時間、報考人數與應試提醒

分科測驗倒數!完整掌握分科考試時間、報考人數與應試提醒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即將在7月11日登場,共計3萬9千多人報考。本文一次整理分科考試時間、試場查詢方式、報名熱度與應試注意事項,幫助考生全面掌握分科相關資訊,輕鬆迎戰!考試時程與試場資訊📌 建議提前查好試場、熟悉交通路線,避免當日遲到。分科測驗報考人數與選考科目分析報名總覽(114學年度)報名總人數:39,190人選考4科者最多:16,435人(41.94%)選考3科者:11,386人(29.05%)🔍 觀察重點: 自然組考科報名人數明顯偏多,建議同學根據興趣與強項選擇適合的分科組合。考分科測驗一定要帶的有效證件✅ 可用的有效證件(需為正本)國民身分證有照片的健保卡駕照護照、居留證身心障礙證明❌ 無效證件(不得作為入場憑證)學生證無照片之健保卡⚠ 忘記帶證件怎麼辦?若現場確認為本人,可先應試但當節結束前未補交正本至考區辦公室,該節將被扣分處理📌 建議前一晚就準備好應試證件,與文具一同放入筆袋!🧹 考場防疫與天氣提醒:分科測驗前夕清消作業完成防疫與清潔所有分科考場將於考前一天完成全面消毒含防疫、病媒蚊防治、登革熱預防等天候提醒(7月中旬預估天氣)多變天氣,建議準備雨具無雨時氣溫悶熱,考生需補充水分、防中暑穿著建議:通風、透氣、輕便衣物為佳🛵 考場交通與安全提醒請提前出門避開交通高峰若騎機車或開車,需注意雨天濕滑路況建議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更安心,減少臨時找停車位的壓力🎯 分科選填前,職涯方向與科系選擇同樣重要1111職涯顧問陳坤平提醒:分科測驗只是開始,志願選填才是關鍵可搭配「1111落點分析」、「職涯測評」、「科系博覽」等工具,提早做規劃建議:以「興趣+職涯潛力」為選填核心,避免盲目追熱門校系✅ 結語:用對工具,贏在分科選填起跑點分科測驗進入倒數,掌握考試規則與準備節奏外,提前布局志願選填與未來方向也同樣重要。善用升學工具可讓你更快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更多升學與選填建議,歡迎使用以下資源:➡ 1111落點分析:分科選填預測與建議 ➡ 升學AI小精靈:快速查榜、生成備審建議

吸睛的學習歷程怎麼做?學習歷程新「視」界

吸睛的學習歷程怎麼做?學習歷程新「視」界

TKB 甄戰學習顧問 簡意純 / 撰稿你是否有思考過備審資料從傳統的「紙本審查」改為「電腦審查」有什麼不同?新課綱上路後,審查資料的部分項目將由學習歷程檔案代替,系統化的學習歷程又對於考生們的表述、教授們的閱讀帶來哪些影響?對此,我們提出了一個觀念上的修正,這個觀念我們稱之為「提升教授閱讀體驗」,以往我們製作學習歷程時,多半只會思考要怎麼做比較好,可能會考慮學生本身的經歷能寫出什麼、高中老師會不會審核通過、家長會不會滿意這份檔案,但我們可能忽略掉了教授的閱讀體驗。如果我們從教授的視角來看學習歷程,你會發現學習歷程的評量方式是線上化、系統化的,無論教授是如何接觸到你的學習歷程,他最後還是得用系統的方式來做檢閱。為此,我們的歷程檔案就更應符合教授的閱讀體驗。簡而言之,若想吸引教授點開你的學習歷程檔案,並提升閱讀體驗有以下重點: 1.如何在短時間吸引教授點開檔案?每份歷程檔案的100字簡述很重要,就算無法吸引教授點開,也能從該文字描述中得知你的心得反思。 2.如何提升閱讀體驗?將每份檔案製作成易於電腦版閱讀的格式,利用多層次的檔案結構,新增目錄頁、心得反思頁面等。 3.如何在短時間讓教授看到該成果重點?內文精簡扼要,並在段落前新增該段的重點標題,也可以在內文中利用紅字、螢光筆等工具將關鍵字標明。有了觀念的修正後,那我們接下要提供給大家4個製作方法上的建議:一、橫幅排版優於直式排版第一個是建議各位同學可以採用橫幅排版的方式製作一份學習歷程檔案,橫幅排版的概念很簡單,因為大學教授在閱讀的時候大多都是用電腦來看,在此時學習歷程檔案打開的形式都是以PDF檔直接打開,用橫幅排版來呈現的話,較符合電腦的顯示,使教授更容易能閱讀到你每一個頁面所要呈現的主題、圖片、文字。而以一頁呈現一個主題的方式,能夠更聚焦於單一主題上。 二、多層次的廣告結構_濃縮預告頁、心得反思、成果作品、佐證資料頁二個學習歷程做法上的建議則是採用 多層次結構的方式來撰寫,何謂多層次結構呢?因為大學教授在系統上看到你的學習歷 程的時候,是會先看到你的100字簡述,點開 來以後會看到你歷程檔案的第一頁,接下來才會逐頁逐頁的往下審視,這樣漏斗式的閱 讀模式,顯得你的每一個步驟/頁面都相當重 要,所以為了讓大學教授能夠更容易的掌握 到你學習歷程的重點跟精華,你必須從100字 簡述就要好好的撰寫,才會有被點開往下閱 讀的機會!後面的文章也有提供撰寫100字簡述的要點,想了解的讀者可以往後翻閱哦!甄戰在此建議,若你想使你的歷程檔案架構有較多層次,可以嘗試著放入這幾個頁面及重點:三、替段落下標題的內容精要簡扼三個學習歷程作法上的建議則是希望這份資料有明確的標題及精要的內容,這個部分在做法上有很多細節要注意!首先你的學習歷程在做最後整理時須要有清楚的文章結構,然後能夠針對每個段落主題下一句標題,最好讓這個標題能夠畫龍點睛地體現出整體的內容。接著,建議各位每一個標題下的內容文字敘述,大約落在200字左右,若內文超過200字即建議分段,並需做好關鍵字標示。最後則是字體大小建議用 18~24pt來呈現,這樣在閱讀上更加舒適。四、圖文排版⸺照片圖片佐證、圖表化呈現(強化重點、節省閱讀時間) 最後一點的建議就是希望各位在上傳學習歷程前,能夠將你手上的資料採用圖文、表格的方式進行編排,除了能夠讓你的資料呈現有更多元的閱讀體驗之外,還能夠更精簡的讓閱讀者去掌握到你要表達的重點,故圖文排版在現行的評分系統上就顯得更是關鍵!所以各位同學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時候,記得要掌握到這個重點。